前案中医诊断:慢肾风。 西医诊断:慢性肾炎。 辨证:脾肾气虚,脉络淤滞。 治法:滋阴理脾,通络化淤。 方药:滋阴健脾化淤汤。 药用:枸杞子15g,女贞子15g,墨旱莲20g,菟丝子15g,狗脊10g,补骨脂10g,益智仁10g,山茱萸10g,金樱子10g,芡实20g,白术10g,薏苡仁20g,茯苓10g,泽泻10g,车前子20g(包煎),牛膝10g,益母草10g,红花10g,鸡血藤10g,炙甘草5g,水煎服。卡托普利片12.5mg,日1次,口服。 复诊:上方用14剂,血压120/80mmHg,腰痛减轻,大便成形。效不更方,上方继续口服。卡托普利片12.5mg,日1次,口服。 三诊:上方用28剂,血压115/75mmHg,尿蛋白(+),肾功能正常,腰痛明显减轻,下肢浮肿完全消退,二便通调。上方去车前子、补骨脂、红花,继续口服。卡托普利片6.25mg,日1次,口服。 四诊:上方又用28剂,血压120/75mmHg,尿蛋白转阴,面色润泽,舌质淡红,脉象和缓。上方再服14剂,巩固疗效。 滋阴潜阳化淤验案 案1:陈某,男,50岁。 主诉及现病史:头晕、腰酸、肢麻25年,加重3个月。自述25年前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当时请笔者诊治,给予氢氯噻嗪片口服,日3次,每次25mg,共用7天,复方降压片,日3次,每次1片,口服,地黄汤口服,用药1个月,水肿消退,尿常规基本正常,血压偏高,后患者自动停药,腰酸,高血压持续存在。25年未服任何药物,近3个月因感受寒湿,头晕、腰酸加重,到医院检查,尿蛋白(+),肾功能无异常,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血压170/110mmHg。 诊见:面色晦暗,头晕,口黏,腰酸,肢麻,纳呆,五心烦热,无水肿,舌紫暗,苔薄白,脉弦细涩;血压175/110mmHg,偶有早搏,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无杂音。 ![]() ![]() ![]() ![]() ![]() ![]() ![]() ![]() ![]() ![]() ![]() 素材:网络 编辑制作:杨凤弟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