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健脾化淤验案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案1:赵某,男,31岁。 主诉及现病史:腰痛、水肿、畏寒3年。3年前感寒后,出现颜面及下肢水肿,到某医院检查:血压150/100mmHg,尿蛋白(++),水肿,诊为急性肾炎,经治疗,血压降至正常,尿蛋白转阴,但水肿反复出现,感寒后加重,来中医门诊求治。 诊见:全身浮肿,畏寒肢冷,腰痛固定,阳痿,便溏;腹部叩诊无移动性浊音,舌暗,苔薄白,脉沉涩;血压130/80mmHg,尿检基本正常,肾功能正常。 中医诊断:慢肾风。 西医诊断:慢性肾炎。 辨证:脾肾阳虚,夹湿夹淤。 治法:温补脾肾,祛湿化淤。 方药:温阳化淤利水汤。 药用:制附子5g,桂枝10g,狗脊15g,菟丝子20g,淫羊藿10g,车前子30g(包煎),猪苓10g,泽泻30g,桑白皮10g,白术10g,茯苓10g,黄芪30g,桑寄生15g,牛膝10g,红花10g,益母草10g,川芎10g,土茯苓10g,炙甘草3g,水煎服。 复诊:上方用7剂,颜面水肿消退,余部水肿明显减轻。上方继续口服。 三诊:上方又用14剂,水肿完全消退,面色润泽,腰痛减轻,二便通调。上方去附子、车前子,继续口服。 四诊:上方又用21剂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温阳健脾化淤验案2:沈某,女,29岁。 主诉及现病史:腰酸痛伴蛋白尿5年。自述5年前患急性肾炎,经治疗,水肿明显消退,血压降至正常,但蛋白尿、腰痛仍然存在,断断续续口服中西药多种,无明显疗效。 诊见:面色黧黑,神疲乏力,腰脊刺痛,大便溏薄,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暗,苔薄白;血压135/85mmHg,尿蛋白(+++),肾功能正常。 ![]() ![]() ![]() ![]() ![]() ![]() ![]() ![]() ![]() ![]() ![]() 素材:网络 编辑制作:杨凤弟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