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比如一个天棚,未经起拱处理。后果有二,一是假如没有沉降,做完之后,虽然顶棚是非常平整的,但是由于视错觉的存在,一眼望去,好像天棚中间有向下垂落的感觉,二是顶棚在支模时,如果模板支的很平,由于自然重力沉降的原因,当拆除模板后,顶棚中心也会向下降落几公分,所以为了避免上述两种后果的产生,凡属较大跨度的结构在施工时,都要采取起拱的方法。所谓起拱,其实就是一个提前量,或者说是一个预防的手段。即把跨度中间部位的高度尺寸加大到适当比例。 各种起拱要求、做法,在国家构造施工规范上都有相应的规定。 施工规范要求:对跨度不小于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 1/1000~3/1000。这是为了减小视觉上梁板因自重和上部荷载导致的下挠,当然也考虑了一定的施工模板因素。 跨度过大的梁如果在满足承载力的前提下不考虑挠度的话,梁的挠度会很大,混凝土规范要求满足一定挠度值,这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例如:12m的梁允许挠度40mm,施工上再起拱24mm,最终下挠值变为16mm(这是理论值),视觉上就很难感觉出来。如果梁或板的挠度过大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其实在满足承载力的前提下,梁下挠也是安全的, 起拱是为了防止梁在浇筑过程中模板下垂过大(挠度过大),是梁达到水平的作用! 条文说明 这个问题确实是普遍存在的,我想还是从理论上探讨一下,梁起拱应是两方面考虑,一是如上面所说,如赵州桥,结构受力要好,二是考虑砼有个徐变过程,我认为:规范要求起拱,过多还是从第二点出发,拆摸后梁经过徐变,梁底接近平整(如不起拱或拆模过早,都可能造成梁挠度过大).可是徐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故梁支摸时,一定要考虑拆摸时间,如果拆模较早,梁起拱就取规范要求的上限,如果拆模较晚,梁起拱就取规范要求的下限,或根本就不起拱.一家之言,供参考. 9m跨度起拱3.5cm不知是不是设计图纸的要求。如果设计无要求,按规范是1-3/1000,最大也只有27mm,35mm是偏大了。而且一般也不是都取最大值,跨度大的可以取小值,跨度小的可以取大值。 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4.2.5条中对梁、板模板起拱的规定,是否会影响到构件断面?此规定是否包含悬挑构件?若包含,悬挑构件应如何起拱?并字梁密肋楼盖的起拱高度如何确定? ![]() ![]() 粉料起拱
在建筑机械中粉料起拱是指在粉料仓中当粉料从出料口下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水泥会变成拱状,此时粉料不会再向下出,出料口被堵塞,此时成为粉料起拱。在建筑机械中为防止粉料起拱在料仓锥部装有吹气破拱装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