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咏春拳小念头的练与用(六)

 如风摆柳 2016-07-21
  伏手
  咏春拳有三大手法,分别是摊、膀、伏,伏手是咏春拳中比较典型、另类的一种手法。关于伏手在咏春拳体系中的作用,一直众说纷纭,有的咏春门人持否定说,他们认为伏手在实战中没有任何用处,它的作用只是在日常训练时锻炼初学者的守中、用中、以及归肘意识。
  除此之外,部分咏春门人中还流传一种更为奇葩的说法,(据说,还是某著名老拳师辛辛苦苦考证后的结论。)他们认为伏手在咏春拳体系中只是一个图腾,它的作用只是向后学者表明,咏春拳的起源就是“蛇、鹤相争”。“伏手平放如鹤之喙和头,伏手昂起如蛇昂首欲扑。”形象倒是很形象,不过,我想对这位老拳师说一句:“您的想法还能再奇葩一点吗?”
  还有一种说法,已经和实战有点挨边了,不过他们的实作分析,很让人无语。他们认为,伏手在实战中的用法是以手腕背部撞击对方。
  没有得到咏春拳的真传不要紧,只有你努力练习,多思索,还是会学有所成的。自以为是的理解,加上信口开河地乱说一通,并以此误导后学,才是这些人真正的可怕之处。
  虽然说伏手不能算是咏春拳独有的手法,(南拳体系中,有好几个流派有类似动作)可是,只有桩架一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练习的是咏春拳。
  伏手在“一摊三伏“动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先说结构:
  咏春拳的拳理中有一条,就是中线理论,这个理论不光是实作上的运用,在咏春拳的练法中,也贯穿始末,伏手定式时的桩架能够练习六面应力(即立体应力),而且是求取整体力的所有方法中最简洁的一种。
  肘底力
  咏春拳拳快马活,手法变换极快,在贴身近战时多长桥发力,伏手练习时要求归肘,这一要点恰恰是求取肘底力的捷径。
  所以,要想练好“一摊三伏“,关键在肘底,关注细节,沉心静气,才能体会出肘底力运用的巧妙之处。
  现在,我们谈谈伏手在实战中的运用,控桥及破桥。
  实战中,伏手并非如同“一摊三伏”时的勾手形态,而是手型微调,手背向上,将自己的掌心贴在对方的桥手之上(此为控桥),也可变换手法破对方桥手(是为破桥),这些内容不适合初学者,练习有成后,多思索,多变换手法,你会有收获的,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伏打】。
  正门桩手
  前掌变成手心向下的伏手,意为控敌桥手。
  后掌掌心向上,自前臂上方抹出(我控敌桥手,敌方如果反控我之手,以此法消解)
  在旋转的过程中,变拳,向前打出,拳高与肩平。
  要点:注意抹桥细节,这是伏打的关键之处。
  伏打与正身进马的配合
  正门桩手
  前掌变成伏手
  向前进马的同时,抹桥,出拳。
  要点:进马与抹桥、出拳要同步。
  伏打与快速进马的配合
  此势适合抢攻,为消打合一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