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端降雨 · 重大地质灾害的元凶

 昵称27494174 2016-07-21

中央气象台发布天气公告:“20日至21日华北黄淮及东北南部等地将有强降雨,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据中央气象台统计,这是今年入夏以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的最强降雨,本轮降雨来势凶猛,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已出现严重内涝,局地山区出现山洪。


极端降雨是重大地质灾害的元凶


中国气象局规定:凡是日降雨量在100.0-250.0毫米为大暴雨,超过250.0毫米称为特大暴雨。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另有规定,但从这些规定可见,我国近期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都超过或接近特大暴雨范围。在重大地质灾害区域内,随着极端性降雨天气出现频率的增加,远远超出脆弱的地质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诱发重大地质灾害。可见极端降雨是重大地质灾害的元凶。



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国人就始终在与洪涝灾害作抗争。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后半叶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的大部分地区都曾发生过洪灾,其中以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黄淮平原、海河流域以及嫩江、松花江流域受灾最为频繁。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量的水利工程减轻了黄河、淮河流域的洪水泛滥,但随着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南缘一线山地植被的大量砍伐,这些地区的水源地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了山洪的危害逐渐加剧。制图/王静爱 史培军 等


暴雨造成的地质灾害有很多,其中洪水、溃坝、城市内涝和泥石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发生,将对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威胁生命。



洪水

2010年7月20日上午6时,每秒69000立方米上下的洪峰,通过长江中下游的首个大中型城市宜昌。这是一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水,是长江中下游许多城市的梦魇。以宜昌为例,据1986年版的《宜昌地区简志》记载,自1788年至1986年,在宜昌地域内,长江发生最大流量在每秒5万立方米以上的特大洪水共有11次。而1951—1990年间出现全区性洪涝灾害的就有11年。摄影/李风



管涌

1998年长江突发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中央军委先后调集32万官兵投入抗洪抢险。这是自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以来最大一次的兵力集结,共出动飞机2200多架次,车辆12500台,舟艇1170多艘。共有112位将军亲率部队参战,3000多名师团干部在一线抗洪抢险。图为1998年6月解放军战士在荆江大堤上抢运沙包,围堵大堤管涌。 摄影/蔡路辉



城市内涝

暴雨揭示“水泥化城市”弊端。2011年6月18日下午,一场暴雨让武汉的城市交通基本上陷入瘫痪状态,立交桥下桥处积满了水。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水泥、沥青等硬化地面不能渗水,而是通过下水管道把雨水导入了江河,从而使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雨季时城市的防洪问题严重。此外,水泥化铺路还有加重城市土地的沙化、阻断城市地面的生物通道、影响城市植被的根系发育等弊端。如何顺应自然,建设生态城市,是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摄影/Chen Liang



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夜,甘肃舟曲县城,沉沉闷雷不断,阵阵闪电划破城北黑云低压的山头,城里有零星小雨洒落,不湿地皮,甚至没能让在春江广场纳凉的人们起身躲雨。然而此时,北面山中“点降”的暴雨,却正在对山谷中堆积的大量泥沙石块进行冲刷、渗流、搅和。不久,夜空下黑烟般的泥石流巨浪呼啸而下,扫过舟曲,酿成了1949年以来最大的泥石流惨案。摄影/邓小卫



滑坡

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自然灾害,暴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持续的强降雨对斜坡坡脚的冲刷和浸泡,都是诱发滑坡的自然因素。图为发生在重庆云阳的地质滑坡。摄影/宋林


泥石流、崩塌、滑坡,在地质构造运动活跃、地形陡峭、地震频发的山区,它们结伴联手,频频现身。崩塌、滑坡往往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而水,则是泥石流登场不可或缺的触媒与推手。因此,泥石流也被按水源条件分为降雨型、冰雪融化型和溃决型。这三张图展现的是典型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理。上图供图/范晓  制图/萧关


锋面雨、对流雨、台风雨

——它们形成暴雨级别的降水


2012年北京的“7·21”暴雨属于冷暖气团相遇而形成的锋面雨。当时有一股北方的冷空气南下,遇到盘踞在北京的暖空气,就打起了遭遇战:冷空气密度大,比较重,迅速把当地的暖空气“抬”起来——这就好像在一碗油中倒入水,水比油重,很快就会沉到油下面,油则浮到上层。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后,高空温度低,其中的水分凝结成水滴,下落就变成了雨。暖空气抬升得越快,降雨就越猛烈。


其实我们对锋面雨并不陌生,江南地区的“梅雨”就是一种锋面雨,那是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在一两个月时间里慢慢“角力”的结果。



2012年7月21日暴雨夜,北京北部立水桥积水严重。摄影/王宁


2012年8月初,台风“苏拉”、“达维”和“海葵”先后登陆我国东部沿海,带来了几场大雨,气象局都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台风是太平洋热带海域形成的气旋,每年夏天都会发生几次。有了卫星帮助,只要严密监测,台风的登陆时间和移动路径,基本都能准确判断。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包括高原地区,夏季还有一种常见的大雨——对流雨。对流雨的成因是气团受热升温,密度变小,高度上升,到高空遇冷,其中的水分凝结形成降雨。这种雨经常发生在傍晚时分,往往来得快,去得也急。对流雨的降水范围往往不大,通常“一片云彩带来一场雨”。如果云彩不大,全国乃至地市级别的天气预报有时就监控不到了,不过我们“看云识天气”就能预测。



浓积云,如果它继续受热膨胀,会发展成“积雨云”,进而可能降雨。摄影/张超



正在下雨的积雨云。云下方白色的部分是正在下落的雨水。摄影/王辰


正午艳阳高照,如果天上有大团棉花糖一样的“浓积云”,那么它很有可能就会在傍晚发展成“积雨云”,进而下一场或大或小的雨。降雨范围有的只有几平方公里,甚至隔条马路就一边干一边湿。



上图这些犹如一个个丰腴的蚕茧被形象地称为悬球状云。这是层积云中的蔽光层积云,每当云中有大量水滴,云底及四周又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将水滴托住时,便会形成这种悬垂云底的云团。但如果是从远处遥望,这片云团看上去只是一大片积雨云,只有站在云底仰视,才能目睹这种奇异造型。但这奇异造型并不会长久保留,一旦云中水汽下降,或是上升气流减弱,水滴就会降落,形成降水,而球状云团则会如泼墨一样散逸开来。


所以说,要想知道有没有大雨,不能不信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也不必完全依赖天气预报。有经验的人,根据自身对气压、湿度等因素的感觉,就足以判断出短时间内、自身所在地的局部天气变化。静下心来感受、总结,或许一段时间之后,你也能做“借东风”的诸葛亮。


暴雨后的痕迹


虽然暴雨会带来灾难,但若干年后,灾难的痕迹可能会成为一种景观,这景观或壮阔,或精致,然而,它也在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能忘记曾经的灾难。



冲积扇

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可以看到非常壮观的冲积扇景观。大雨过后,携裹着土石的洪水,从连绵起伏的天山山脉北坡喷涌而出,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土石便呈扇形铺散沉积下来。河水蒸发干涸,只留下冲刷、堆积的痕迹在冲积扇上镌刻出独特的纹理。摄影/李刚



石林

天山奎屯大峡谷是水之力量的集中展现。暴雨和冰川融化的雪水汇集冲刷下来,如一把巨大的铁梳子,将峡谷两侧的山地侵蚀切割成巨大的“石林”。摄影/郝沛



雅丹

雅丹是典型的风蚀地貌,但水同样有着影响力,特别是分布在山地或湖滨的雅丹地貌,在特殊情况下,水甚至能成为关键力量。如三垄沙一带的雅丹,北片虽然对狂风俯首贴耳,南片沟谷的长轴却和当地主要风向几乎垂直,在突起的陡崖上还留下了水流过的痕迹。地理学家夏训诚认为,南片雅丹走向受到了洪水外营力的控制。摄影/王金






本文汇编自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6月刊、2009年07月刊、2010年09月刊、2011年07月刊、2012年09月刊、2013年10月刊、2013年12月刊、2014年01月刊、2015年12月刊 等。

撰文/范晓 乔建平 等,责任编辑/周晓红 等,图片编辑/马宏杰 等。

《博物》2012年09月刊,撰文/宇丹 摄影/王宁,责任编辑/刘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