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亿级对冲基金考察见闻:一家对冲基金成功的真正标志是什么?

 顿悟渐修 2016-07-21



作者 | 郭涛 CFA,浙江贝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对冲基金人才协会秘书长。


如何衡量一个对冲基金公司的成功?


除去某些牛人是以改变世界为己任的,钱对他们只是数字。(也许真的有呢?)大部分做对冲基金的都是为了赚钱,pure and simple。很多人会说,那就简单了,规模越大,赚钱越多,越成功。除去价值观不同,事实上是,即使我们就是站在赚钱的角度来讲,也不完全是这样的。在纽约,我们就碰到了一个以不接受投资者资金为骄傲的纽约对冲基金。


追求规模的游戏?


对冲基金之所以这么让人向往,就是因为,很赚钱。2-20的分成模式意味着,上不封顶,管理的资金越多,管理费提的就越多,同样基金收益率下管理规模越大业绩提成就越多。所以,这是简单算术,大部分对冲基金一定是追求规模的。因为作为OPM(管理他人资金)模式的代表性行业,亏了钱是别人的,而赚了钱是自己的,所以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看起来似乎是这样,但追求规模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每家对冲基金赖以生存的Alpha很容易就到了极限。我们这里定义Alpha就是基金管理人独特的赚钱方法,如果不独特,大家都会用,也轮不到你管钱了。但问题是,当你管理的资金越多,这种独特的赚钱机会就会被平摊到更大的基金规模上,导致基金业绩质量的下滑。


规模是业绩的毒药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策略容量问题。对冲基金追求合理增长规模的前提是,其Alpha策略容量要足够。否则,当Alpha跟不上的时候,你就只能去赚Beta的钱,就是用随大流的策略,不那么有效的模型,还未被市场验证的方法来投资,结果就是你的基金业绩区分于其他基金的Alpha部分不再明显,基金业绩的质量下降。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意味着---赎回!


这就是为什么经历了2015年,你看到国内很多的数十亿上百亿的私募基金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楼塌了,还没来得及宴宾客就被这个时代遗忘了。你崛起的越快,根基就越是不稳。


因为原因很简单,如果你的回报和你的业绩不是基于一个经过考验,被证明过有效的投资策略,那么你的回报就不稳定,就无法区别于对手,就会丧失作为资产配置的意义。比如说一个小盘股基金,是通过研究员挖掘低估的小市值股票来构建组合的,如果基金经理一味追求规模,当流动性支持不了建仓需要,不得不从小市值股票开始向投向更大市值的公司时,因为投研力量不足,新选的股票可能就会表现平平,基金的业绩也就随之表现平平。


在比如说有些CTA基金策略在某几个品种上是有效的,但是随着管的钱越多,很多人开始追求将策略复制到其他市场中,比如说做商品的CTA跑去做股指期货,很多后来都被证明并不成功。


虽然扩大策略容量的方法很多,比如投资于流动性更加好的资产,但这意味着更大的竞争。或者在其他领域研发更多的策略,这意味着更多的成本投入。


但不可否认的是,规模,作为影响基金业绩最大的因素之一,许多的对冲基金都对它怀有敬畏。以纯粹追求规模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对冲基金,只有少数能变成一个巨无霸,大多数都在前进的路上碰到了瓶颈,总是在业绩的起伏和规模的波动上来回摇摆。


所以,规模,并不是衡量对冲基金成功的唯一标准。


一个以不接受投资者资金为骄傲的纽约对冲基金


如果你看了我刚才讲的规模和业绩的关系,你就不会奇怪了,有的时候,别人给你钱你还不要,这才是成功。


这是一家在纽约第五大道,管理规模超过百亿美金的老牌基金公司,90年代初创立的,旗舰基金是一家多空基金。在他们基金第一页,赫然写着,1/3的资金都是公司合伙人自己的。60%的公司规模是通过业绩增长自然创造的,说白了是内生性增长,而不是靠新投资者的钱。


他们创始合伙人跟我说,风风雨雨这么多年,最值得骄傲的就是这些从创业初始,或者早期就加入公司,并一直留在公司的员工,现在很多人成了合伙人,高层,而且员工的资金是这个基金最大的单一投资者。我还真的很少听过一个这么有人情味的公司,对冲基金不是应该都是狼性的么?业绩挂钩,优生劣汰,怎么到他这边变成集体所有制了?哈,玩笑归玩笑,这家由20几年历史的基金的投资者,其中1/5的资金都是来自于在这个基金工作超过15年的公司员工。15年还能在一起?这是真爱么?而且这个公司的员工平均在该公司任职时间超过8年。


这是对那些说对冲基金就是OPM管别人钱的公司(输了是投资者的,赢了是自己的),最好的回应和反击,输赢大家都有份,我们利益是高度捆绑的。


不但如此,这个公司考虑到如果员工把资金都放在这一个基金毕竟还是有风险的,所以,又单独成立了一个母基金公司,人性化么,母基金1/3的钱来自于员工自己,而且不收管理费,只收业绩提成,外部投资者最少投资期限是两年,而且还主要是养老基金和捐赠基金这种长期的资本,也就是说,快钱我还不要,爱来不来。


这是何等的霸气!这还不算最牛的,这个基金大部分时间是关闭的,投资者他们要选,而且这个母基金天然的优势是管理团队不需要这个母基金一定要盈利才能吃上饭,所以,根本不在乎短期业绩,不会像很多其他基金出现的通病,对于管理大量外部资金的基金,每个月的业绩都很重要,如果联系几个月亏损就有可能收到赎回通知。这就会导致基金追求短期的收益,而放弃长期的机遇。


而我认为这个母基金基金最牛的是,他们因为投资期限长,年头久,所以他们投资组合里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成份基金都是对新投资者关闭了的。


科普一下,美国基金有一种关闭模式叫做Soft Close软关闭,也就是说,老投资者可以继续进来,新的就不要了。这种soft close在美国很流行,因为alpha都是有限的,规模在某个时间阶段内无法被大幅提升,而这时,只保留老客户的申购权利,就是变相提供了一个特权,因为这个特权存在,很多投资者要赎回时都要三思,赎回了可就进不来了。所以,面对市场波动,那些机构投资者在权衡利弊时,一般都不会去赎回这些软关闭的,而是去碰那些一直在开放的,这个机制对于维持基金的规模稳定性有极大的意义。


这个母基金旗下居然有这么多外面资金进不去的对冲基金,当然,软关闭的未必业绩就一定好,但根据得不到才是最好的(嗯,普遍的智慧),有这么多投资特权在,这个基金的吸引力要比市面上其他的好很多的。


说到这里,如果你让我定义什么是对冲基金真正的成功,我的观点就是,那就是当你不再是一家对冲基金的时候。或者说,当你不需要投资者的钱的时候,再或者说,当你越来越为自己投资而不是把这个基金作为谋生的手段时,这个基金就成功了。这可以是一支百亿的基金,在陆家嘴最繁华的地段,一层办公楼,50个员工,每年固定成本数千万,每天要为业绩忙碌的超级大鳄。也可以是一支管理十个亿,几间小办公室,大部分都是自有资金,可以从容面对这个市场的小麻雀。


总之,真正的成功,就是在20年后,你翻出我这篇文章时,你的基金还在跑,我的文章还在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