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紫纹羽病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主要发生在大田期,为害块根或其他地下部位。病株表.. 甘薯紫纹羽病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河北、河南等地。 【甘薯紫纹羽病症状】 甘薯紫纹羽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期,为害块根或其他地下部位。病株表现萎黄,块根、茎基的外表生有病原菌的菌丝,白色或紫褐色,似蛛网状,病症明显。块根由下向上,从外向内腐烂,后仅残留外壳,须根染病的皮层易脱落。病薯肉自下而上、自外向内逐渐腐烂,发出酒糟气味,薯皮因包有菌膜而质地坚韧,病薯块最后成空心僵壳。 【病原与发生规律】 Helicobasidium mompa称桑卷担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根状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结形成的菌丝束,在土里延伸,接触寄主根后即可侵入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主根。病根与健根接触可引起健根发病,此外,也可靠土壤、雨水、灌溉水流、带菌肥料和病残体等传播。秋季多雨、潮湿年份发病重。连作地、砂土地、低洼潮湿、积水的地区发病重。 【防治方法】不宜在发生过紫纹羽病的地块栽植甘薯,重病田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最好。提倡施用酵素菌调制的堆肥,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收获时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发病初期,及时喷淋或浇灌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1.5kg/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kg/亩、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l.5kg/亩加细土25—40kg浇水后穴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