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羽毛相同的鸟,自会聚在一起。

 齐一摄现美 2016-07-21



哈尔滨,欧亚之窗河畔,2016(摄影:韦树祥)


我们不应该停止探索

我们所有的探索最终

将回到我们的起点

并第一次了解该处

——T.S.Eliot


天上永远不会掉下玫瑰来,如果想要更多的玫瑰,必须自己种植。




陈见非 38岁 书法家 杭州站(三期)学员


我的摄影记忆发生在6岁那年,当时妹妹3岁,当乡村流动摄影师来到我们村时,母亲决定让我和妹妹去照一张合影,抑制不住喜悦之情,我冲在了最前面,那个摄影师或是觉得该帅哥太帅了,就立刻为我按下了快门,在竹林边。结果招来了母亲的暴打,那时家里经济情况不好,两人合影和一人独照是一样的钱,我独自拍完之后,母亲就舍不得为妹妹留影了。看到了这种状况,摄影师主动向母亲建议,再合影一张,而原先的独照就不去放大了,只需支付底片的钱,省去了冲洗和成相的费用,也只能如此了。照片中我捧着鲜花,满脸委屈。

1999年春季,我游学杭州,到中国美院旁听书法,时逢首届书法博士生毕业创作展,为了拍下喜欢的作品,我找一个朋友借了胶片相机,相机里留存的是她几天前在上海拍的平面设计泰斗田中一光的作品,那些杰作是她前进的方向。一卷胶卷还没拍完,剩下几格,她叮嘱我,拍完这几格后,再换上我的新胶卷。不幸的是我操作失误,把她的胶卷曝光了,她非常痛苦,声泪俱下,那个情景至今难忘。



陈见非 佛隐系列·善护念,2016


在很长的的时间里我都不爱想起摄影。后来因为地下电影猖獗,我迷上了电影,在接下来的10年里,我看了数千步部DVD碟片,影像影响了我的生活,以至于养成了现在的生活态度。在我的脑海里,时不时会闪现出画面,以一种照片的方式。



陈见非 佛隐系列·住世间,2016


2013年我负笈南宁,跟随陈国斌老师学习篆刻,课业之余,我和几个小兄弟大谈艺术,气氛空前火爆,不分昼夜。期间,我们每天都在欣赏大师的杰作,刻印章,画素描。我也开始重新翻阅阮义忠老师的图文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用心观看,从《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一路出发。



《失落的优雅》,2013


3个月后回到杭州,搜全了阮老师的著作,继续补课。直至有一天,在老师的微博上看到了招募学员的通告,我提交了作品,因为老师的鼓励,我成了阮家班的一员。然后,我跨出了第一步,一发而不可收拾。七天的学习是一个美丽的开始,在阮老师的带领下,我读了许多摄影杰作,也随着课程进入了西方摄影大师营造的光影世界,领略了摄影的魅力,摄影也可以是一种信仰。我开始重新审视过往,用相机去表达一种思念,去观察生活。在未来的日子里,也会因为摄影而变得更加精彩,以心摄心,恒持刹那。


陈见非 佛隐系列·众和合,2016




华鹭丹 26岁 医学编辑 杭州站(二期)学员


被全然接纳 

感谢上天让我们相遇,虽然我知道这是早就安排好的。


当我第一次见到阮义忠老师和袁瑶瑶老师(阮义忠老师的太太)的时候我就感到一种很温暖的气场,温暖得让人不舍得离开。站在阮老师和袁老师的身旁,总是可以感受到一份深厚的平静和恬淡。无论你刚刚经历了什么,只要一见到他们,心就总是可以安静下来。在阮老师和袁老师面前,我会觉得自己是被完全接纳的,那份宽容和包容总是时刻提醒着我也要尊重和接纳别人。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感觉也是,在阮家班里,大家的气场很一致,温暖、善良和彼此尊重总是围绕着所有人。我常常在想,阮老师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摄影,更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有人文主义关怀的人。这宝贵的八天短暂得让人想时光倒流,却又深刻得像过了八十年。



华鹭丹  Senia's Home , Boston,2015


阮老师在拍摄过程中,会特别尊重被拍摄者,不会因为自己要拍照而不顾对方的感受,让我们学会要从心底尊重别人,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和地位。阮老师也一直告诉我们看人看事物的时候要有同理心,摄影要注重对人性善面的表达,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要带有感情。阮老师好似一直以一个谦逊的学生状态在看世界,感受不同的人生况味,他常常说是他的拍摄对象教会了他很多人生道理。阮老师告诉我们:“技巧不是唯一的,灵魂、感同身受的力量才是更重要的,艺术应该是大众的。”这也体现了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平凡人的尊重和关爱,这样的胸襟让我们每一学生从心底对阮老师无比敬重。


苦难是礼物 有一天你会感激她的

摄影是无声而浪漫的语言,你不说,我却都懂。

在上课的八天里,我经常被阮老师的讲课所打动,常常是觉得自己很没出息的落泪。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包容,看到了那些摄影大师在战争、贫穷、疾病的第一线出生入死,就是为告诉世人,在这个苦难的世界中依旧存在着无比光辉的人性,在最危难的时刻也有人在帮助着别人。当阮老师介绍到萨尔加多的作品时,我们被萨尔加多对人类和地球的关怀所感动,阮老师说:“最苦的东西往往是最美的”。



杭州站(二期),阮老师分享《想念亚美尼亚》照片(摄影:华鹭丹)


这一年,我的人生也像坐过山车一样,得到了很多,但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我遇到了很多让我不能理解的事情,但还是依旧在坚持和抗争。这一年,我见过阮老师和袁老师两次,他们会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在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袁老师也总是鼓励我,她常常和我说:“苦难是礼物,有一天你会感激她的。”当我回头看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这话的意义。



华鹭丹  Mellow Autumn , Hangzhou , 2014


在经历的一切中,我看到了很多人性中的美好,很多可爱的人出现在我身边,让我知道了在很艰难的时刻原来幸福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原谅和放下伤害自己的人,也原谅自己和接纳自己。


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神奇的是,我试了一下,心中常怀感恩,事情真的会变好。这是阮老师、袁老师还有身边阮家班同学教给我的。这是我人生的礼物。


感恩遇到阮家班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感恩傅拥军老师的团队以及所有为阮家班的建立作出贡献的人们,感恩在美好的因缘际会下大家可以相聚到一起,对彼此真诚。



杭州站(二期)合影,2014




贺兰 35岁 教师 哈尔滨站学员


第一次见到阮老师是他在重庆方所的分享会,第二次见到他是在大理的父子联展。正是在大理看展的时候得知工作坊哈尔滨站将在三天后开课,于是,我在第二天从大理到了昆明,第三天到了哈尔滨,成为了阮家班的学员之一。成为阮老师的学生,这是我十多年前在大学图书馆第一次拿起《摄影家》杂志的时候就生出的心愿。2015年8月,走进“阮义忠摄影工作坊”哈尔滨站,对我来说,如同上天给我的礼物,珍贵又美好。

八天的学习,虽短暂,却充实。课堂内外,在向老师学习技艺的同时,也时时能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从取出放大机进行组装时的郑重,冲洗胶卷时对时间和温度的严谨,放大底片时光影魔术手般的游刃有余……在老师虔诚般的专注里,让我看见了一种与宗教无关的信仰和力量,想起老师曾说摄影是他的信仰,他以摄影布道。



哈尔滨站,同学们的练习作业(摄影:贺兰)


在重庆方所的分享会上,第一次见到阮老师,也第一次见到了在台下微笑着聆听的师母。师母特别温暖,一想起她,就会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每次看见老师和师母,总会被他和她之间的爱和默契打动。有一次,在哈尔滨的课后,我在老师和师母的背后,拿着相机,准备拍下他和她十指紧扣的手,那一瞬间,我在心里开始反问自己: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太太呢?在遇见老师和师母时,让我对爱、对婚姻和对家庭有了新的思考和理解。


贺兰  阳光里的树,重庆,2016


走进工作坊哈尔滨站,成为阮老师的学生之一,同时,我也是一名教师。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和视角转换,也让我多次思考如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教师。在阮老师的课堂内外,让我对“师范”二字有了更深和更丰富的感受和认识。

关于摄影,我一直觉得我现阶段只是在拍照,离摄影还有距离。拍照,是我一直的热爱,是我认识生活、发现生活和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抵达我自己的一种途径。拍出来的照片既是我表达的载体,也是反观我自己的镜子。



贺兰  晨光,大理,2015


拍照,带给我很多美好和欢喜,直到我在经历人生暗夜的时候才发现它对我来说不可取代的意义;拍照,是能够使我专注于当下的力量,它让我能不困于过去也不畏于将来,活在当下,即使这样的时刻有时要以1/8000秒的快门来计算。如同,阮老师课堂内外的讲授和话语,在我日常生活的某一个瞬间,会再次清晰地记起,形成映照,给予我某一个当下的思考和力量。此刻,写到这里,深深想念阮老师、师母,还有可爱的同学们!




韦树祥 46岁 职业摄影师 哈尔滨站学员


最早知道阮义忠老师还是通过浙江摄影出版社的《摄影家》合集,源自台湾出版发行的《摄影家》杂志。大陆版从1999年到2002年陆续出了10本,内容纯粹的无以复加。境界之高,国内至今未见后来者。遗憾的是10本之后未能再续,国内总共发行1500套,幸得其一,至今珍藏。虽对《摄影家》了如指掌,但对阮老师的作品却没深入了解过,惭愧之极!虽很早就读过大陆常见的《摄影美学七问》和《当代摄影大师——二十位人性者》,但都不是老师亲自拍摄的作品。 



《摄影家》丛书第10辑,2002


2013年才真正系统的拜读了多部阮老师的作品,大陆版本粗劣的印刷质量严重影响阅读心理。画面像速写,内容多视角,更像是回忆录,但读起来亲切,犹如切身感受,非常具有时代感。

如果探究阮义忠老师对当代中国人文纪实影像影响有多大,称之前无古人,估计少有人异议,将来如何也难以说清。因为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一个影响深远的巨大变革时代来临。国门大开瞬间开放,前所未有的异域文化物质蜂拥而入,令多数国人茫然不知所措。



《摄影美学七问》,1999


阮义忠老师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及时恰当的出现了,把严谨的具有国际高度视角的人文摄影成体系的传播而来,令多少摄影人顿悟而少走弯路,到底具有怎样的价值,真的无法考量!在其专注的人文摄影领域,有苦行僧般的意志和坚守,即使年过六旬依然奋力执着践行着自己的信仰和梦想。这种影响力多年来绵绵不绝,愈发显示其强大的后劲。

我身为职业摄影师,自1998年起一直从事商业摄影,拍摄题材无外乎都是表现浮华美好之类,但内心却始终喜欢人文主题。



韦树祥 道外花鸟鱼市,哈尔滨,2016


2015年天意所助,种种机缘接连而至。由上海的朋友田方方牵线引荐,成为阮家班学员。回想起能在人文摄影不甚发达的哈尔滨地区开班,至今依然觉得幸运不已。不觉中时间已近一年,那段美好时光似乎仍在梦里!有幸得到阮老师指点迷津,混沌的思绪逐渐清晰。对摄影美学和人文的概念认识更进一步!黑白胶片摄影重新回归,也成为我内心最纯净之地,完全不受外界干扰,几乎每周的冲洗印放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学习过程中也有幸结识了天南地北志同道合的同学。



韦树祥 逊克大平台村,黑龙江,2015


因工作关系经常出差,现在每到一地我基本都会联络就近同学相聚,相处时间虽短,但情感真挚美好。值此再度感谢阮老师和师母的教诲与期望,同时也祝福同学们将人文精神融入到各自的专业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编辑:狄夏

设计:邹巍 狄夏

校对:董晓鹏

图片及资料来源:阮义忠摄影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