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阻碍孩子进步的,居然不是勤奋和智商,而是它!一篇值得人深思的文章......

 何一语馨 2016-07-21

作者:赵老师

曾经有一位妈妈给我电话,倾诉她的苦恼。

这位妈妈听了阳明教育很多讲座,看了很多文章,也关注了好久,终于下定决定,要带孩子一起来北京,受教。

可是,当妈妈跟孩子讲了自己的想法,才上初二的孩子,却一脸不屑地问:

“妈妈,你说这家机构有多好多好,那他们收学费吗?”

“当然收呀......”妈妈很奇怪,

“他们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收费?”

于是,每当妈妈讲起这件事,孩子就拿这句话堵她,搞得妈妈很被动。

当初学校有老师利用节假日怂恿自己班里的孩子在家里补课赚外快,这位妈妈深为不快,没想到却在孩子心目中扎下了根,每每联系到赚钱,孩子就认为是不正当的勾当。

是的,我们在外面买一台格力空调,不会骂格力赚钱,甚至会感谢人家,为我们提供了品质这么好的产品;

我们去买一部ipone手机,因为上好的品质,和丰富的功能,以及不俗的外表,会爱若珍宝,感谢世间有乔布斯这样的奇才,让我们享受到这样的科技;

我们着急赶路,于茫茫车流中,来了一辆出租车,看着陌生的司机,我们会心生感激,感谢有人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服务;

这个世界充满交换,我们讨厌的不是用金钱换服务、换产品,换知识,我们讨厌的应该是不对等的交换。

我们甚至感谢有这些有价值的交换,让我们的生活如此便捷。

所以,刚才那位孩子,因为收费问题,而打翻一杆子人的做法,让我们这些久经江湖的成年人,不禁失笑:

怎么会这样狭隘,这样极端呢?

再讲另外一个例子:

今年五一小破冰的时候,有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千里求教。

据这位妈妈说,孩子在班里成绩还不错,就是不拔尖。这次来,就是冲着拔尖来的。

可是,才上了2个小时的课,这位妈妈就带着儿子急冲冲地走了。

据妈妈说,“孩子情绪很激动,说,我是来上数学来了,老师不讲数学题,不知道在干嘛?!”

我本来想和这位妈妈坐下来,好好讲一讲,为什么上数学课,不是首先教孩子们解数学题,为什么咱家孩子的数学一直处在中上无法突破,为什么他的反应会如此过激,这样过激的性格对他的成绩和学业有什么影响?

可是,看着这位妈妈一脸急吼吼退钱走人的姿态,我明白了,这位妈妈才是孩子所有性情观念的来源。

她比他的儿子更固执己见。

于是,我什么都不想说了。

是的,教育有时候很无语。

真正做教育有时候很无语。

不过也有惊喜。

去年有一位太原的家长打电话,孩子高三,数学已经考到135分,总分也非常不错,不是985,就是211,绝对错不了。

我们一再讲,没必要“走心”了,可是父母却坚持让孩子来上,他们看重的是,这个课程背后对孩子一生的价值。

“走心”完,孩子居然回去报了我们的“语文课”。

我们笑谈,“报语文,老师给讲啥呢?”

李波老师说,“对这个孩子而言,和老师聊聊天,他就有收获,他对一节课价值的定义,和其他人不一样。”

讲了这么多,想说什么呢?

赵老师其实想说一个道理:

当一个孩子满脑袋成见的时候,他的成长就停滞了;

当一个孩子什么都不相信的时候,他的人生就停滞了。

一个成年人和另外一个成年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一个人越活越觉得自己无知;而另外一个人越老,却越觉得自己聪明,甚至最后感觉自己“全知全能”,和“主”一样。

一个孩子和另外一个孩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一个孩子总保持开放、谦卑、好学、求知的状态,而另外一个孩子,却早早封闭、保守,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自以为是,看上去聪明,看上去自信,实际上只是一种封闭,是对新知识、新见解、新观念、新想法的一种武断排斥。

只有开放的头脑才能保持活力,才能像海绵一样源源不断地吸纳进新的观念和思想,进而对自己进行更新,收获成长。

如果你已经满脑袋堆满东西,满脑袋装满成见,那么,抱歉,智慧、知识,真知灼见,将离你远去。

所以,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的时候,对着这群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们,给了这样一句忠告: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千年前的智者老子,也发出了这样的忠告。

受教的前提,是谦卑,是空,是不满足,是饥饿,是开放。

讲一个赵老师自己的故事。

赵老师刚上大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位同班同学。

在一次班级活动上,我发现这位同学引经据典,极有学问。关键这些学问,经历过12年求学的我,却从来都没接触过,甚至人家讲的好多话,我都听不懂。

于是,第二天,在学校食堂,我再看到这位同学,立马毫不犹豫走过去,问了对方一句话:

“宋涛你好,我可以拜年为师吗?”

于是,从此之后,这位年龄和我相仿的同班同学,成了我大学4年中,非常重要的一位老师,真正把我带进了学问之门。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好老师是不常有,但一颗虚怀若谷,谦卑受教的心,更难得。

所以,洪七公一遇郭靖,就将自己的绝顶大招“降龙十八掌”传授给他。

所以,少年虚竹才能解开难住无数武林高手、名门贵族的富家公子的“珍珑棋局”。

他们的思想状态是“空”的,是“虚”的,是难得的“受教”的姿态。

一个孩子,不患不知,不怕他无知,而患他“自知”,怕他“自满”,担心他“自以为是”。

任何的成见,在佛家讲,都是“障”,就像一堵墙,让你只见自己,不见外物;

像一个井中之蛙,只见井上一点天空。

所以,庄子笑话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的见识,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一孔之见。

就像从一个小孔中看到的一样那样狭隘、渺小、浅薄的见识。

现在是一个资讯极为发达的时代,也是一个异乎寻常地关注教育的时代。

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每秒钟产生数以万计的知识科技;历史上,也没有哪个时代,父母如此地紧张孩子的教育。

每一个父母都巴不得把自己毕生所知都传授给孩子,每时每刻,父母都希望能将自己的经验见解灌输给孩子;每一天,父母都希望把这个世界的假恶丑扒开了揭给孩子看......

每一双父母,无不希望孩子一夜成熟!

可是,我们却没有考虑过,你给孩子的东西,是不是对的,我们也没有考虑过,一个幼稚的心灵,能不能承载这些信息,有没有足够的心智去解读驾驭你给的信息?

我们都知道,

电脑有病毒的时候,会死机;

电脑内存有限的时候,会死机;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损坏电脑运作的病毒,没有用的信息、垃圾都卸载掉,清除掉,

电脑才能恢复流畅、迅速。

孩子的人脑也是如此。

不要把我们对人生不成熟的看法,对事物的成见、教条、僵化的观念,都堆给孩子,堆满了这些,真正的好东西就进不来了。

还有,每一个孩子在30岁之前,在他对人生有充分了解之前,都是一个“左派”。

什么意思?

我们讲某人想问题一根筋,会讲他脑袋“轴”“左”,也就是讲,每一个孩子,在成年之前,都会比较冲动、激进、偏执。

所以,你给到一,他可能会认定十;你给到十,他会认定百。

他们会把你给到的阴暗、痛苦、情绪,放大十倍、百倍。

所以,跟孩子讲话,不得不慎。

讲到这里,也许各位父母要迷茫掉了。

赵老师,我们这也不能给,那也不能给,我们要给什么?

赵老师给两个原则,

首先:

你不知道的,你不确定的,你不专业的,坚决不给;

宁愿空着,也不给。

比如,孩子来问你,爸爸,数学怎么学?

你千万不要信口开河:

“数学,不就是套公式吗?”

“数学,不就是多做题吗?”

“数学,不就是多做卷子吗?”

“数学,不就是多动脑子吗?”

......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百度一下“数学”,百度词条里是怎么解释的;

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部李波老师的讲座:数学是个什么东西?

看完了,我们不就明白一点了吗?

不求一句话讲清,一瞬间搞懂,只求在正确的路上,多知道一点点,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育。

这才不容易让孩子走入误区。

最不济,你也要讲一句:抱歉,爸爸不知道,可是我又不能乱说,我怕误导你。

第二,如果我们不能变成百科全书,我们就多点思想。

没有父母是百科全书,啥都懂,既然这样,我们不如多点思想。

尤其是那些历经千年有着永恒价值的真知灼见。

这样可能你并不懂数学,不懂物理,不懂英语的具体知识,但你依然可以给到孩子靠谱的建议。

比如我小的时候不会写作文。

我爸就告诉我三句话:

文似看山不喜平;

凤头猪肚豹尾;

以我手写我心。

怎么样,我这个在家务农的老爸给我的写作建议,比现在很多父母,甚至很多语文老师给的建议高明多了吧。

再比如,我小时候数学总是学不好,还是我的爸爸告诉我:

数学是非常注重思维的。

于是,我小学5年级就上我们县图书馆借了一本《逻辑思维》的书来啃,后来居然一发不可收拾,把各种研究思维的书,找了十几本,都读了。

读了也不懂,但20年下来,慢慢也就懂得更多一点了。

而且因为父亲的引导,也养成了我凡事喜欢研究本源的思维习惯。

我们很多父母总要孩子懂了,立马就懂了,还要立马就全懂,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永远只能离真理更进一步,但不可能到达真理。

想说的有很多,但篇幅太长,怕大家没有耐心。

只好结尾。

最后给各位父母分享我的一个感悟:

开放,也就是思想上保持“空”的孩子,更有成长为优秀人才的可能性;

而要保持孩子这种“空空如也”的求知状态,作为父母,我们就首先要保持这种“空空如也”的人生状态,无论我们是40不惑还是70知天命,生命对我们而言,真理对我们而言,都是一段没有尽头的路。

始终在路上,

始终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用你的生命状态去影响孩子的生命状态;

用你的求知之心唤醒他的求知之欲!

而不是用你的以一孔之见堵塞孩子的智慧之门!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愿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