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河流域古树考察报告

 司敬雪书院 2016-07-21
                            卫河流域古树考察报告
                     董云岚 1                              彭宝红2
                1、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中国自然之友河南古树保护协会
     卫河是豫北地区主要河道,在垣古时代水源丰富,森林茂密,留下古树很多,尽菅历代战争年月火烧人砍毁坏已尽,但目前仍遗留下有不少参天古老的大树,为了宣传保护这些珍贵名木,我们接授省绿委指示,到各处重点查访现存古树生长状况,这次先考察了三县一市,沿卫河自上而下,辉县、新乡、卫辉、浚县等。尤其古老县城和寺院庙宇留下古树较多。现汇报如下:
       卫河发源于河南辉县百泉镇的太行山南麓苏门山下百泉池,卫河全长900余公里,合河以下干流长283公里,跨越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四省一市,最终入海河从天津流入渤海。因主要流经古卫国之地,隋代以来故称卫河,是新乡市的母亲河。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也一直是华北平原的重要内河航道(新乡——天津),是海河五大支流之一。在清代、民国史上卫河是华北重要水上交通,水资源丰富,是沿河百姓吃水浇地重要水源。古代卫河上游,森林植被茂密,参天大树遮天盖地,为生态环境优雅盛地。卫河是一条经过沧海桑田的河流,它是由古代清河、屯氏河、白沟、永济渠演变而来的,淇门以下卫河前身为白沟,系黄河故道之一。
      一、辉县市现存古树名木:
       辉县市远古时期为共工氏部族居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内陆,周称凡国、共国。春秋属卫,战国归魏,秦属三川郡。明昌三年(1192年)又改称苏门县;贞祐三年(1215年)升苏门县为辉州;“辉”得名于苏门山下百泉湖畔的威惠王祠之清辉殿(取谢灵运“山水含清辉”诗名命名)。
       辉县市境内现存百年以上古树据不全统计有1500多株,绝大部分在深山老林区,部分在浅山丘陵和城镇区。(1)辉县城老衙门大院还保留一株古老苍桑的槐树,槐树基部围经3.4米,树高19.2米,冠幅16.8米,树龄1200多年,老槐树干劈裂,中间又生一榆树,俗称槐抱榆,称当地一景(图       )。目前保护很好,还能延长一百多年。(2)  辉县城南三里屯街上有一棵老槐树,干周3.4米,树高10.5米,传说有400多岁,树干皮部完整,仅梢部两大主枝干枯,因在路边墙根,生存境地危险,需急抢救保护。(3)辉县百泉湖中岛上有10几棵古柏树,其中在清晖阁西南角处有一株为柏抱槐,形态虬枝苍劲,嶙峋奇特、老态龙钟、粗壮的侧柏躯干倾斜于泉水上面,胸围2.7米,树高17.2米,树龄1000多年,因树干中心崩裂,中心又长出一株国槐,国槐已有粗围1.28米,树高17.2米,形态优雅,真如碉塑盆景,纯朴自然,是大自然的赐于的巧合。(4)凤凰山上的迎客松:辉县三郊口乡凤凰山峰上,生长一株饱经风霜、苍劲庄重的古油松树,树高6.2米,胸围2.1米,枝下高2米,树龄300多年,树干像倒放的瓶子,上下成纺锤形,树冠扁平,倾斜伸向悬崖下,像似热情主人,立在高山顶上向客人招手致意,故名“迎客松”。(5)大佛店前大果榆(风水古树):辉县市南村乡西南山上一座古寺院叫大佛殿,寺院门前两侧生长有两棵大果榆,树龄大约600多年,树高17米,胸围4.35米,冠幅16.7米,当地人称为千年黄榆树,因在寺院门前生长旺盛,又叫“风水古树”。(6)白云寺前古银杏树群:辉县市太行山下有一座古刹寺庙叫白云寺,坐北向南,创建于唐代原名“梦觉寺”“白茅寺”,明洪武24年改为白云寺,处于一峡谷中,三面环山,翠崖丹壁,环峙如屏,山崇岭峻,奇峰突兀,涧深壑险,幽泉鸣咽。天然地理优越,有4雌二雄古银杏树,树龄千年以上。最大一株胸围3.4米,树高23米,冠幅17米。几株并排雄伟壮观,夏季遮天避日,游客留恋忘返。(7),辉县郭亮山上有山楂古树群:辉县北部万仙山景区郭亮森林公园海拨1200米高山上,到处都是山楂园,至今还保留一批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生机盎然的山楂古树群,其中树龄150年生以上16株,最粗的一株胸围2.83米,树高7.5米,冠幅14米,树龄595年,至今年产山楂果180斤。这批古山楂树虬枝苍劲,嶙峋奇特,给郭亮风景区增添了独特魅力。
         二、卫辉市现存古树名木:
       卫辉市位于卫河中游,宋、元、明、清代为卫辉府所在地,古迹名胜文物很多,留下古树也多。
(1)卫辉桥北干南街,有棵老槐树,传说700多岁,半个树干周长3..2米,在街中间,歪斜身,急需补救修枝治病虫害。(2)卫辉一中校院一株桧柏胸围2.6米,树龄630年,生长好,保护也好。(3)卫一中一棵国槐树龄116年,胸围        (4)一中院内一株古皂角树胸围 2.2米,树龄120岁,生长好。(5)卫辉师范校院内一株侧柏树龄510年,胸围3.7米,保护好,在学校大门内侧。(6)卫辉狮犳头乡罗圈村一株古银杏树龄1200多年,传说是宋太祖赵匡胤当年路过拴马树,树高22.5米,胸围5.55米,冠幅25米。其周围为石质山地,唯有一清泉水经过树根前,独得甘露,生长旺盛。因年久树心有空洞,在树心部又生出一株黄连木树,群众称“白果抱黄连”,称为当地一大景观。(7)卫辉比干墓园平冠柏:在卫辉市西北部7.5公里处,有一古墓,始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园内有古柏204株,环墓四周,翠柏蓊郁,茂密成林,但奇怪的是柏树株株绝顶,树树平冠,人们称这为“没心柏”。“没心柏”大者高10.7米,胸围2.52米,冠幅12米,树龄490多年。
       三、浚县境内现存古树名木有400多株:
       浚县位于卫河中游,古代河水泛滥频繁最多地带,属华北平原,境内却有大小独山头六座,垣古时代森林茂密,浚县古时称黎阳,是座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县城东侧叫大坯山,有大佛石像一尊,高8丈。为中国第六大佛。山上古柏群数百株,个个生长在石缝中。
(1)大坯山天宁寺北院三佛店前一株老槐爷,苍翠挺拔,树高13米,胸围1.3米,冠幅12米,此槐树心已空,但仍枝叶繁茂,年年开花结实。故被人们称为“老槐爷”。初夏季节万木峥嵘,庄重的龙纹石碑映衬着老槐爷翠如盖的树冠,几枝苍老的枝干,如从树冠飞出的仙女,直抵云霄。古树、古庙、古碑相得益彰,默契有加。站在古槐下可望见头顶碧蓝苍远的天空,时光错落,不知今夕何夕。传说这棵“老槐爷”就是当年给董永和七仙女作媒那棵老槐树,如今游人到此都要给“老槐爷”磕头、系红头绳寄托好姻缘。(2)大坯山天宁寺龙槐:天宁寺门前左侧有一株古槐,高有8米,胸经1.2米,树龄1400年。树身主干向南横逸斜出,如云龙破雾,直伸向寺门、山门、古道相互辉映,别有一番韵致。陏朝时期黄河曾从大坯山东麓经过,曾是黎阳渡口。据《新唐书》记载,隋末李世民曾在大坯山下,黄河岸边召集人马准备东征,需先进天宁寺拜大佛,祈佑东征胜利,到天宁寺门口时,李世民的皇冠被老槐树枝挂歪,李世民赶快用手扶正,俯首弓腰走进天宁寺。后人将此老槐树称为“龙槐拦驾”,传颂至今。这棵古槐急需修枝扩盘管理复壮保护。(3)浚县文庙池畔“槐抱榆”古树:文庙内生长一株1000多岁古槐,树粗围经 8米,5人合抱粗,树干衰老中空,但外皮仍活生长枝叶,上世纪60年代,树空心中生长一株榆树,如今榆树已长50公分粗,将老槐树周皮撑开,形成一体“槐抱榆”壮观,目前,生长还好当地给圈池护栏保护起来,希望能施肥,修枝复壮更新。(4)浚县城顺河街“宋太宗拴马唐槐”:浚县城顺河街有一唐代国槐,传说当年赵匡胤路过这里,休息拴马处。因马挣脱将树拉斜了,至今成了歪树身。目前这棵古槐处在街道路边,树高8米,胸围4.5米,冠幅8米。虽然垒台加护栏,但生境面小,周边硬化地,树梢部枯枝,半皮脱落,已是生命危期,急需抢救扩盘、修枝,治虫治病管理。(5)卫辉桥西街卫水河畔,有座琵琶岛,岛上有棵古拙苍劲的明槐,胸径1米余,高有7.6米,树龄400多岁。树干中空,树皮完好,每年生枝叶郁郁葱葱,与南边云溪小桥遥相呼应,古树、古桥、流水如诗如画。人们称此槐为河水“守护神”,可保一方平安。每逢庙会,树上挂满小灯笼,敬之神树。目前虽已保护起来,但急需复壮管理,治虫治病等。(6) 屯子镇前石桥村古槐树:浚县县北20里,石桥村有棵600多岁古槐树,树高7.6米,直径1米多,树根部围大,需3人合抱粗,树心已空洞,外围尚好,枝叶生长旺盛。县文物局给新立碑注明600岁,特加保护,但仍出现有病虫危害,急需抢救护理。
        四、卫河流域古树考察后建议
        1、经过三县考察实测200多株,有三分之一保存完好,占三分之二处于病态中。
        2、目前各地保护好的 也仅是加护栏,维持现状,建议进一步科学管理,使之复壮健康成长。
        3、对于树干生虫生病、空心、腐烂的树干,应立即抢求,因树制宜,打药、涂药、填充补空心、修剪、动手术使之萌生新芽,对歪斜大树加支撑护理。有二分之一以上古树尚未明确挂牌,原因很多,一是上级没有专项经费,二是保护条文不健全,遇到民宅基地,无具体政策条文处理。
       4、向国家林业局和文物管理部门呼吁,建议制订详细政策,拨古树专项经费,按排专管人员护理。
          (特感谢辉县市林业局、卫辉市林业局、浚县林业局合作和支持!)2012年2月2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