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安逸的躺在床上,玩着手机刷着微博时,有一群人,却彻夜未眠,在争分夺秒,那便是急诊科医生。 这是22:30分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夜幕下这栋楼里的每一个医疗人员都一如既往地将一分钟分成两份、三份、四份用着。 内科大楼仍然灯火通明 主干道天桥上的三个“急诊”标识也格外醒目 23:38分,急诊科挂号处仍然站满了人,他们疲倦却依然焦急。 医生表示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情景,就算渴了也只会抿一口水,因为上厕所太浪费时间。 23:42分,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飞速赶来。 23:55分,又来了一辆救护车。 00:13分,又来了第三辆 00:36分,来了第四辆… 00:42分,医护人员一路小跑将救护车上的患者转移至急诊科诊察室门口,整个过程不超过6分钟。 医生们认真思考分析病情,这位病人1小时前遭遇了车祸,多出骨折,胰腺破裂,医生说情况极其凶险。 医生们严谨迅速地完成了消毒、扑巾、穿刺等一系列基本操作。 即使病人情况凶险,病情复杂,医生们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术,不带着一丝慌乱,让我们感到十分安稳。 3:03分,急诊科门诊医生的水似乎丝毫未动过。 急诊科门诊前的长队有增无减却井然有序 我们帅帅的医生仍然在岗位上精神抖擞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天色渐亮 主任在急诊门诊换班后紧接着来到急救室查房,从凌晨12点到早上8点,已经连续高强度工作了8小时。 医生们查完房脱去白大褂后匆匆喝了一口水,拖着一身疲惫下班回家。 永不停歇的急诊科 急诊科的医生每天都要轮流值班,确保24小时全天在岗,他们的生活,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当你安逸的躺在床上,玩着手机刷着微博时,有一群人,却彻夜未眠,在争分夺秒,那便是急诊科医生。如果说医院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急诊科便是战斗的最前沿。我们的拍摄团队是在晚上9点到达一附院急诊科,次日上午10点方离开。 这天晚上,急诊科一共接治了140多位急诊病人,第一次直面急诊科的一晚,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在宽敞的急诊大厅里,就算是凌晨2点,也是一片呻吟一片呼救,凌晨4点,5点,也可以见到惊慌失措的家属冲进来对着医生就喊救命,而这时候,急诊科医生手头还接治着病人,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医院外街道的一片冷清。 当一个急诊科医生真的很难,那是抢救生命的黄金几分钟,不仅仅要在一片混乱中做出病情的判断,还要尽快地施行各项抢救措施!一个急诊界的专家说过一句话:能独立处理好一个急性心梗的病人只是内科急诊的入门,而能同时处理几个急危重病人才是真正的急诊技能巅峰。 人们常常说急诊科不快乐,是医院是非之地的前台,压力大,凶急险,是生死别离的重地,是易被滋事的地方。给我们上过课的急诊科老师说:虽然现在急诊科的规模已经扩大了许多,但是,就算是现在规模再扩大三倍,还不能满足目前患者的就诊需求,他们能做的也只有尽自己所能,不分昼夜的忙碌,竭尽全力的从死神的魔爪里能多抢回一条生命就多一条,因为,那不仅仅是一个生命,还可能是一个家庭的支柱,一个家庭的幸福。 我们医学院的校训是德高医精,厚德泽人,从这些急诊科医生的身上,也可以看到这句话的深度。但是,为他们敬佩的同时,也不禁让人心疼,这些医生的肩上担负着这生命的重担,可是,他们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父母要孝顺,也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顾啊! 活动结束后,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对于自己今后的生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一个医学生,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所需要付出的,不仅仅他20到28岁最美好的年华,还有来自社会,家庭各方面的沉重压力。医生这个职业,真的是十年磨一剑,刚入职那几年,也仅仅还是一个庞大的临床学习过程的开始,他们拿着并不丰厚的薪水,做着又苦又累的活,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和嗷嗷待哺的孩子。给我们上课的一个外科老师曾经说过,他自己的孩子高烧烧到40°他当时就在医院当班,离儿科就几百米远,可是愣是没去看一眼,因为真的是太忙了。记得很清楚,说完这句话,老师也红了眼。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在于国人对于看病的期望值太高太高,缺乏对于疾病以及医疗的正确认识,一进医院无论什么病,没治好就责怪于医生,于是,争吵,伤医事件不断。这确实让人很寒心,做此次活动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拍摄记录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医生背后的故事。也许,当大家彼此了解的更多,医生的环境就不会那么艰难。因为虽然医生做着不平凡的事情,但是他们并不是神,脱下白大褂,也仅仅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 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文/图 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暑期医疗服务社会实践队 刘启 王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