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于发心学字的人,总是劝他们先由篆字学起。为什么呢?有几种理由。
二、能写篆字以后再学楷书。写字时一笔一画,也就不会写错的了。我以前看到养正院几位学生所抄写的稿子,写错的字,很多很多。要晓得写错了字是很可耻的。这正如学英文的人一样,不能把字母拼错了一个,若拼错了字,人家怎么认识呢?写错了我们自己的汉文字,更是不可以的。
至于要学一尺二尺的字,有一个很简便的方法,那就可用大砖来写。平常把四块大砖拼合起来做成桌面的样子,而且用架子架起来,也可当桌子用;要学写大字,却很方便;而且一物可供两用了。大笔怎样得到呢?可用麻扎起来做大笔,要写时就可以任意挥毫。大砖在南方也许不多,这里倒有一个方法可以替代,就是用水门汀拼起来,成为桌子;而用麻来写字,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既可练习写字,而纸及笔,也就经济得多了。
至于用笔呢?算起来有很多种,如羊毫、狼毫、兔毫等。普通是用羊毫,兔毫及狼毫亦可用,并不限定哪一种。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写大字须用大笔,千万不可用小笔,用小的笔写大字那是很错误的,宁可大笔写小字,不可以用小笔写大字。 还有纸的问题,市上所售的油光纸是很便宜的,但太光滑,很难写。若用本地所产的粗纸,就无此毛病了。我的意思,高年级的同学可用粗纸,低年级的可用油光纸。此地所用的有格子的纸,是不大适合的,和我们从前的九宫格的纸不同。以我的习惯而论,我用九宫格的方法,就不是这个样子。现在画在下面,并说明我的用法。若用这种格子的纸,写起字来,是很方便的。这样一来,每个字都有规矩绳墨可守的。如写大楷时,两线相交的地方,成了一个十字形,就不致上下左右,不相对称了。要晓得写字总不能随随便便,每个字的地位,要很正,要不偏左,不偏右,不上不下,要有一定的标准。因为线有中心点,初学时注意此线,则写起来自然会适中,很“落位”了。
再有一点须注意的,当我们写大字的时候,切不可倚在桌上,须使腕高高地悬起来,才可以运用如意。写中楷悬腕固好,假如肘部要倚着,那也无妨。至于小楷,则可以倚在桌上,不必悬腕的。 以上所说的,是写字的初步法门。
现在估量其应得的分数如下: 章法五十分,字三十五分,墨色五分,印章十分。就以上四种要素合起来,总分数可以算一百分。其中并没有平均的分配,我觉得其差异及分配法当照上面所分配的样子才可以。 一般人认为每个字都很要紧,然而依照上面的记分,只有三十五分。大家也许要怀疑为什么章法反而分数占多数呢?就章法本身而论,它之所以占着重要地位的原因,理由很简单。在艺术上有所谓三原则,即一、统一,二、变化,三、整齐;这在西洋绘画方面是认为很重要的。我便借来用在此地,以批评一幅字的好坏。我们随便写一张字,无论中堂或对联,普通将字排起来,或横,或直,首先要能够统一;字与字间,彼此必互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好。
自己能常去体认,从经验中体会出来,然后才可以慢慢地有所成就。所谓墨色要怎样才可以?即质料要好而颜色要光亮才对。还有印章,盖坏了,也是不可以的。盖的地方,要位置适中,很落位才对。同时印章当然要刻得好;印章上的字,须写得好。至于印色也当然要好的。盖用时,可以盖一颗两颗。印章有圆的方的,大的小的不一,且有种种的区别。如何区别及使用呢?那就要于写字之后再注意盖用,因为它也可以补救写字时章法的不足。以上所说的,是关于写字的基本法则,可当作一种规矩及准绳讲,不过是一种呆板的方法而已。 写字最好的方法是怎样?用哪一种的方法才可以达到顶好顶好的呢?我想诸位一定很热心的要问。我想了又想,觉得想要写好字,还是要多多地练习,多看碑,多看帖才对,那就自然可以写得好了。 诸位或者要说,这是普通的方法,假如要达到最高的境界,须如何呢?我没有办法再回答。 曾记得《法华经》有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我便借用这句子,只改了一个字,那就是“是字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了。因为世间上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的。即以写字来说,也是要非思量分别,才可以写得好的;同时要离开思量分别才可以鉴赏艺术,才能达到艺术的最上乘的境界。 记得古来有一位禅宗的大师,有一次人家请他上堂说法,当时台下的听众很多;他于登台后,默然坐了一会儿以后,即说:“说法已毕”,便下堂了。所以今天就写字而论,讲到这里,我也只好说:“谈写字已毕了。”
|
|
来自: Peaceful2008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