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第三只眼看秋天

 水云随缘斋 2016-07-21


文摘简介: 


自古以来“秋”在人们眼中就是一个忧郁哀伤的季节,不论是落木还是残花,满眼的冷色调让人心情哀伤。但其实换个角度来看,秋季也是一个愉悦的季节,丰收、金黄的叶子,只要你愿意用心去看,秋季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美。




《第三只眼看秋天》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似乎一直都被诗人们定义成了一个悲伤的季节。不必说那“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就连“万顷沧江万顷秋”都成了让人不敢去看的清冷。直到刘禹锡唱出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大家对秋的认知才开始正真地有所改变。


的确,秋,是一个多性格的季节。多情若她,冷漠若她。


暮秋的早上,走在树林里,踩着铺在泥土上的厚厚的落叶,那时候的心情其实是清朗的。什么也不去做,什么也不去想,就这样走着,便会发现一切都是十分的妥帖。然而这时若又来了一阵秋雨,即便只是如丝如织,也会给你的心头笼上淡淡的哀伤,说不清又道不明。




自古以来,或许人们对秋的感知都大抵如此吧。婉约的、豪放的;直白的、浪漫的----古今中外的文人用了各种风格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眼中的秋,然而单单就从感情上来看,无非就是喜和悲。“三秋桂子”是喜,“落木萧萧”是悲;“空山新雨后”是喜,“石畔秋草瘦”是悲;“一派空明互回荡”是喜,“孤灯夜夜写清愁”是悲……就这样在岁月的长河里涤荡,欢喜着欢喜,悲伤着悲伤。


如果说我们的两只眼睛一只要用来珍藏着秋的喜,一只当用来接纳着秋的悲,那么我想说,在目光之外的风景,其实是不悲不喜的----有温度、有味道的,一直都只是那看风景的人的心情。如果你是怀着一颗安静的心走进那秋,世界便都是平和的;同样,自己的心要是做不到波澜不惊,哀愁和纷扰自然也会随之而来。




我所见到过的最悲伤的“悲秋”,应当是要数杜甫那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了。我不知道当时穷困潦倒的他是怀着怎样的无奈和心酸写下这一秋落木纷飞之景的,但当他道出那句“万里悲秋常作客”时,我真的感觉到历史悲秋之情都积聚于此了。一个诗人----一个失意的诗人,在萧瑟秋风中凭霜染鬓,独饮浊酒,就这样品尝生活的辛辣和苦涩,该是怎样的艰难和哀愁!


我所见到过的最矫情的“悲秋”,或许会是辛弃疾的那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是啊,曾几何时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一寸一寸的日子被过得朦胧又迷茫,不知道什么时候看见花儿谢了、叶子落了,就会莫名的忧伤起来。就像有人说的,秋是多愁善感的季节,而秋中的我们,或许也是被那一缕缕秋风吹得容易感怀了吧。



我所见到过的最心碎的“悲秋”,大概就是陆游的那句“砧杆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了吧。说实话,看到这句诗后,我再也不会质疑一份思乡之情可以有多浓多厚了,也真的相信有时候有种情感,厚重得让人承受不起。


除了这些关于悲秋的故事,再有,就是在秋日凄清的风景里也能做到宠辱不惊的平和与从容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眼泉水的平和与从容;“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是云间野鹤的平和与从容;“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晚霞与秋水的平和与从容。而这平和从容的背后,则尽是对秋满满的欢欣与喜悦。




是的,秋,是一个神奇的季节----有丰收的喜悦,有落花的芬芳;有归雁的哀愁,有离人的断肠。有难以释怀,有宠辱不惊;有平和,有惨戚;有悲,有喜……


然而不管怎样,我都希望可以有这样一天,我们就只是带着自己一颗明净的心,度着不紧不徐的步子走进那秋里,然后在精细的时光里细细咀嚼秋的韵味,用自己的眼睛真真切切地看一回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