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5 年前,埃里克就看透了今天站在肯德基门前的我们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07-22



恨意源于自卑。

悲愤会在它几乎得到补偿的时候最为蚀骨。

 

今天,单向君打算为大家推荐一本叫做《狂热分子》的书。

 

自从上周被某个大号的一篇“爱国”文章刷了朋友圈,又看到好些关于它的口水战文章,这个念头就挥之不去。

 

接下来几天,被一部青春片因为网络爱国主义者们的抵制而被迫换角的事情搅得朋友圈不安宁。然后,一些河北乐亭青年和湖南郴州大妈又堵住了肯德基餐厅的门,拉着的横幅上写着“你吃的是美国肯德基,丢的是老祖宗的脸”。


一直认为,爱国都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新加坡作家尤金曾说过,“一个没有祖国的人,像一个没有家的孩子,永远是孤独的。”我们很多人在一生中某一刻都会因为这种情绪而把自己感动了。

 

只是,从来看到这种因为爱国而做出的不假思索的狂热行为,总会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今天找出的这本社科类的经典书籍《狂热分子》,出版于 1951 年。

 

网络上这样介绍作者埃里克·霍弗:他 7 岁失明,15 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 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1982 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生平著作超过 10 部,包括《激情心灵状态》、《变迁的磨难》、《我们时代的脾性》等,曾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拥有传奇人生的埃里克·霍弗,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

 

《狂热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书。这里推荐的是 2008 年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版本(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可直接购买)。这本典型的社科类图书,比起一般大部头难啃的社科类书籍来,有好些对人性生动的描写。那些深入心灵的透彻文字,仿佛让你看透了肯德基门前站着的“爱国主义者”的激情,以及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

 

突然又想起上周日(7 月 17 日)推送的一篇文章里帕慕克说的那句话:政治不是我们热切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而是我们被迫接受的不幸事故”。

 

看完《狂热分子》,也许更多激起的不只对那些盲目无知和自卑的憎恨和警惕,也有很多怜悯的情绪。

 



埃里克·霍弗这本书简直就是无数洞察人性的精彩语录集锦,以下是其中一部分:

 

(一)

 

“信仰一件神圣事业,相当程度上是替代已经失去了的自信。”



信仰一件神圣事业,相当程度上是替代已经失去了的自信。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对失意者来说,群众运动是一种替代品:要不是可以替代他的整个“自我”,就是可以替代一些能让他的生活可以勉强忍受的元素。”

 

“觉得自己人生已败坏到无可救药的人,不会认为自我改善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他们最深的渴望是过新生活,是重生,要是无法得到这个,他们就会渴望通过认同于一件神圣事业而获得自豪、信心、希望、目的感和价值感这些他们本来没有的元素。”

 

“如果他们完全皈依到一个群众运动中去,就会在紧密无间的集体中得到重生。”

 

“一个人自己的事要是值得管,他通常都会去管自己的事。如果自己的事不值得管,他就会丢下自己那些没意义的事,转而去管别人家的事。这种人喜欢搬弄是非、打听试探、越俎代庖,同时对国家和种族事务表现出炽烈兴趣。在逃离“自我”的同时,我们不是会依偎着邻人朋友的肩,就是会掐着他们的咽喉。”



一个人自己的事要是值得管,他通常都会去管自己的事。如果自己的事不值得管,他就会丢下自己那些没意义的事,转而去管别人家的事。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二)

 

“有成就感的人会把世界看成一个友好的世界。失意者则乐于看到世界急遽改变。

 

“会不假思索就投身变革运动的,往往是那些觉得自己拥有无敌力量的人。”

 

“怀有大希望者的力量可以有最荒谬的来源:一个口号、一句话或一枚徽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