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生气、讨厌和恨,坏情绪有奇效!

 巍子巍子 2016-09-28

止咳糖从不追求爆款内容。

因为止咳糖知道特别特别爆款的内容背后都有一个你不愿相信的暗黑人性。


传达充满戾气的坏情绪,往往能很快传播起来,成为爆款内容。

戾气就是心狠,开口就骂,看什么都带着仇恨。

为什么呢?

因为戾气会让人主动传播!

具体原因是这样的:

我们爱一个对象时,一般不会去寻找同好,甚至反而会把跟我们爱同一对象的人视为竞争者和侵犯者。

但,我们恨一个对象时,却总是会寻求有意一同的人!”——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我们对某个事情有了讨厌甚至恨的坏情绪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希望有更多人的站在自己这一边,想多拉拢一些人来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

人越多越好!和很多人一起恨!

如果我们的这种讨厌甚至恨的情绪,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理由,甚至还有点站不住脚的时候,那么我们渴望更多人支持的心情会更迫切!

越是没什么道理的恨,越会拉拢更多的人。


当你看到一篇有明确指向对象(比如针对什么什么贱人),文字充满了对其不满、讨厌甚至有几分恨意的内容时,如果你也恰好对那个对象有类似的情绪。

那么,你一定不甘心让自己一个人觉得爽。

你马上就会“分享”,甚至会“分享”多次,渴望有更多的人和你一起去恨一恨。

和你类似的人也会是这样,拼命地转发,转发。

这种带着几分恨的情绪是一种凝聚剂,简直就是传播的秘方。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戾气为什么能发挥出凝聚的作用?让人们主动地传播。

埃里克.霍弗是这么说的:

“恨是我们拼命要掩盖自己的贫乏、无价值、罪恶感和其他缺点的一种表现。

自卑就此转化为对他人的怨恨。

而为了掩饰这种转化,我们会作出最坚决和最持久的努力。

显然,最有效的掩饰就是找一些人——愈多愈好——来恨我们所恨的同一对象。”

简单直白地说:你主动地积极地多次地传播,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

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怎么会是自卑呢?


埃里克.霍弗说:哪怕在我们的不满是合理的情况下(我们确实遭到过伤害),我们的恨意仍然不是来自别人对我们的伤害,而是来自于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懦弱——换言之是源于自卑。

简单直白地说:就是自卑导致了恨。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懦弱时,你就会产生仇恨的情绪,甚至不针对直接对象,只要可以恨的你都恨一恨。


其实,你也意识到这是一种自卑,但是你潜意识里不想承认,所以,就会希望更多人和自己一样,因为有了很多人,就感觉不到自卑了

在一群自卑的人中,谁也感觉不到自己的自卑。

为了完全忘掉自卑,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带着戾气继续仇恨,决不放过。

所以,网红写的那些痛骂xx类人的文字,总是引发广泛的共鸣,传播量屡创新高。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是自卑导致了恨。

埃里克.霍弗说:当我们自感比伤害我们的人优越,我们更可能的反应是鄙夷他们,甚至是可怜他们,而不是恨他们。

确实是这样的。自信不会导致恨,只会产生鄙夷。恨源自于自卑。

只有自卑的人,才常常带着恨恨的情绪。而自信的人,却只是冷冷地鄙夷,根本不会积极地传播。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生活空虚,长期处于自卑之中,那么,会常常充满恨意。

因为恨意会给空虚的生活带来意义和目的。

这个世界,自卑的人不少!

但是,还有很多人是不承认自己自卑的

她们积极地在网红的爆款文字下留言分享,掩饰自己的自卑。


你是不是不忍看到,这些暗黑的人性。

但,实际情况可能就是这样的。

帕斯卡尔说:“人类就天性来说是恨彼此的”

“爱和仁慈不过是一种伪装和假象,因为归根结底它们不过是恨”。


参考阅读:论段子手的穷途末路、网红的优势和情绪的传播



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1902—1983)的一生十分传奇,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