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直都好奇小孩子到底是哪儿来的,那时候我会跑去问我妈,我妈就跟我说,垃圾站里捡来的,我信以为真,很长一段时间我放学回家路过垃圾站都会往里面瞅瞅,看看有没有小孩,或许我也能捡一个。 后来我把这事儿告诉我们院里的一个哥哥,那哥哥跟我说,要是孩子都是从垃圾站里检回来的,那大家都不用结婚了,直接去垃圾站里捡就行,然后我又知道了原来结婚是为了有小孩。 第一次知道有关爱情的片段是七岁时我爸送了我一本《少年维特的烦恼》,最后看到维特留下一封遗书,念着绿蒂的名字自杀时,我偷偷的哭了,我很惋惜维特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原来爱情比生死更重要。 还在上小学的我开始对爱情有了向往,觉得爱情就是我想天天看到这个人,他能陪着我,什么也不干只要他在就好。那时对我的同桌颇有好感,每天上学前都要检查一遍自己的仪容仪表,虽然不懂女为悦己者容,但这种东西仿佛天生就会。 每天最期盼上学,最讨厌放学,可一放假这些全部抛到脑后,疯狂玩一假期,直到开学到了班上,才想起,啊,原来这里还有一个我喜欢的人。 假期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让姥爷给我念书,那时我看不懂曹雪芹的文字,姥爷就一边念,一边给我讲解,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把《红楼梦》给我念完,姥爷的声音很小,却又让我刚好能清楚的听到,他语气很慢,会模仿书里的情绪给我念。 那两年读《红楼梦》,里面我记忆最深刻的不是宝玉黛玉,而是柳湘莲和尤三姐之间的感情。我没有出生在王府大院,我只是个胡同出生的孩子,对这种接近于平凡人的感情感触最深,那时太可惜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现在再想起来,觉得曹雪芹这段写的虽粗,但真实,封建社会的无情只能是他们最终的命运:玉山倾倒再难扶,揉碎桃花红满地。 十岁时喜欢《红楼梦》印象深刻的不是爱情纠葛,也不是阶级斗争,而是我粗糙日常中根本无法想象的精美事物,一些菜品,要经过多么复杂的步骤才能做出,一些庭院、宅子的格局,房屋内的摆设,树木的名字,还有那闲谈、对诗、饮茶……才知道原来人还可以这样生活,这样去打发时间才不是浪费生命,有些无法理解,又有些想入非非。 现在却再也不想拿起这本书来,里面的人前风光人后悲哀,世间冷暖百态抽搐,那种命运早已注定的感觉,让我读的压抑,最后落得“一朝春色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我也是最敬佩曹雪芹的,他的文笔实在了得,给丫鬟取的名字都赋予了诗意,乃至我现在给小说角色取名都会参照《红楼梦》。 上中学后第一个喜欢的人是隔壁班的男生,我们三年都没有说过话,因为自卑我总是躲的远远的瞭望,想着只要能看着他就好,这件事最终还是瞒不住,搞的人尽皆知,还为他带来了困扰,他变的更加讨厌我了,初中的生活因为他的冷眼相对而蒙上了一层灰。 后来我去了很远的地方上高中,告别了有关他所有的一切,这未成功的初恋就被杀死在萌芽中,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直到今天我都会想起他的面孔和他的身影,他在篮球架下高昂的姿态,尽管泪是苦的,回忆却是甜的。 小时候对爱情抱有太多乱七八糟的幻想,唯独把结婚和爱情分的很开很开,我觉得爱情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结婚只不过是为了要小孩,我把我不想结婚的事情告诉姥爷,姥爷打了我头一下,说,活了个狗大的年纪,想太多。 - 祁九子 - 特没6儿的靠谱女青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