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觉得父亲就是巨人,能撑起一片天 稍大点觉得父亲是个大树,能给你阴凉 此时才觉得父亲作为男人的不易,那份恩情要用余生偿还。 --题记 如果说儿子是母亲上辈子的情人,那儿子对于父亲而言会不会成了情敌?平常打电话回家的时候,多半也会拨母亲的电话。喜欢听着母亲家常里短的聊起那些琐事。也可能是父亲不那么爱说话,不是重要日子一般也不会通电话。 最近一次回家是在端午,父亲今年六十虚岁,特意赶回家一起过节。回家第一眼见到他时,他刚从工地上风尘仆仆的下班回来,到了家门口,摩托车缓缓的停下来,停车拔钥匙,然后慢慢地下车,然后看见我微微笑打了招呼。是的,父亲是那种慢性子,做什么事情都是慢条斯理的,在没有耐心的人眼里看得有些着急。但在节奏缓慢的农村生活,这样刚好! 父亲个子不高,这点倒是毫无纰漏的遗传给了我,或许不怎么爱操心的缘故,头发并没有花白,头发经常梳理,也没有胡子拉渣的时候。皱纹早已爬上了脸庞,脸上晒得黝黑,有些消瘦。笑起来才发现有颗大门牙已经光荣下岗了。长期的体力劳动过后,容颜里尽管散发出苦楚和沧桑,但偶尔的冷笑话也让人捧腹。不曾想我也快三十,父亲也到了六十门槛,岁月催人老啊! 有次打电话问父亲,问他“有没有什么事情心里一直想做却没做的,或者有什么梦想之类的?”,父亲连忙回绝说:“那没有咧,现在除了要干活,都懒得出门”。父亲那一代是经历过苦难的,年轻时经历过文革,大锅饭时代也有食不果腹的时候,当然也谈不上个性解放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 他在当时村子里是少数上过高中的人。字写得很好,当过生产队队长。有文化人的底蕴,却无一技之长足以谋生,在现实生活显得有些弱。到如今也只能在建筑工地上帮人打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在世俗人眼里显得有些无能。但在我的智力启蒙阶段,父亲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只是随着初中住读,高中和大学都在外地,像样的交流就很少了。 像父亲这样肚子里有些墨水,上不足以谋取一番事业,下又不甘屈身与世俗生活为伍,也就只能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过日子。父亲基本不怎么打牌,只在过年时三缺一的时候顶一顶。打牌在农村算是最基本的社交,不会自然就有些格格不入。寡言也就更不愿意与人聊天,有时也只是安静的坐着。父亲喜欢饮酒,但喝不了太多,不管菜咋样,晚上的那顿必须来上二两农村自酿的高度白酒,性子比较慢,二两白酒可以泯很久,想想也是很养生的。喜欢抽烟,由于母亲比较讨厌抽烟,碍于抽了这么多年也不多说,对于我们兄弟俩抽烟就成了忌讳。 印象之中,从来没有听过父亲抱怨过什么。对于生活所赐予各种艰难从来没有喊过苦,都是欣然接受。读书到现在家里从来没有因为钱的问题为难过我,读书时很少主动找家里要钱,每次都是看着差不多了就会打过来,很少为钱的事情担心,以至于到如今我也没有对金钱重要性产生足够的认识。父母的付出给我营造的成长环境,才让我走向精神世界的超脱和虚无。 尽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父亲并没有让我成为富二代。但一直庆幸在我成长最关键时候给了我足够的爱,相比那些很多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我要幸福得多,也并没有走入歧路。尽管如今我不至于大富大贵不能给家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在默默努力着,谨以此文祝父亲节日快乐! 文昌 北京 微信号:changchang0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