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91期:百花武学讲座(五)--欲求冷脆惊炸必修手腕之功

 畏首畏尾畏首畏 2016-07-22


作者/史文灼 ⊙ 编辑/张宏婉

导读史文灼先生简介:江苏省金坛市人,幼承家学,五岁随父史新天先生习武,习练少林拳、六路连环阴弹腿、石头拳、贴身短打、精习谢氏形意、程式八卦、枪棍、战鞭格杀术,1987年随国内散打先驱者谢坚先生习散打拳击数年,1995年得朋友引荐,拜史式八卦掌第四代传人、狄兆龙与王永昌两位先生合力亲传之得意弟子刘国良先生为师,全面继承史式八卦掌,后随福建鹤拳隐士狄长炳先生学习狄氏鹤拳内功、鹤拳散手,又拜刀法格斗专家铁穆先生学习中国双手战刀、江湖短刀术。2004年提取各派所长,结合多年之教学、实战心得,自成一派,创立狂飙武学体系。


2002至2008年间,在海内外发行的《搏击》《拳击与格斗》等武术刊物上陆续发表武术文章,其中2003年在《搏击》杂志社领导的支持下,专题连载了武学系列讲座。


2006年被中国知名武术网络“武塞网”评为“MMA终极格斗及兵器格斗优秀教练员”。


2009年被江苏省常州市武术协会聘为常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百花武学讲座(五)--欲求冷脆惊炸必修手腕之功


经过一个月的练习,我想朋友们的桩功肯定已达到了较高的阶段,现在,我们就可以进入发力的基础练习了。首先,我们要进行甩腕、抖腕的练习。腕部在发力中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打出抖擞之力、冷脆之力、惊抖之力、瞬爆寸劲,以及在起手不见形、出手不见影的闪电般出手中也起着主导作用---手从原位直接以一抖甩腕动作便将动作打出,将全身整体力瞬间领出去。所以,这一练习不容忽视。关于腕部的训练,许多门派都有相应的独特训练法,但对于腕部训练成效比较大的当属于通背拳法,因此,百花武学的腕部训练在通背拳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与增补,形成了更为完善、见效更快的训练方法。

训练者在练习时,可以随意站立,也可坐着或随意走动,或边看电视边练习,因为此项训练主要针对腕部以及对整个手臂有一些要求,而对其它各部环节都没有具体要求,因此没有必要过分紧张。

训练分甩腕、摇甩腕以及抖腕三部分,练习时的手型有两种:一种为平掌(图1),另一种为立掌(图2),我们先进行平掌手型的练习。


甩掌

平掌手型左右横向甩

修炼者将双手举起于胸前(图3),利用腕力将手掌向左右横向快速甩动(图4-7 )。


平掌手型上下纵向甩

修炼者将双手举起于胸前(图8),利用腕力将手掌向上、向下纵向快速甩动(图9-12 )。


立掌手型左右横向甩

修炼者将双手举于胸前(图13),利用腕力将手掌向左右横向快速甩动(图14-17)。


立掌手型上下纵向甩

修炼者将双手举起于胸前(图18),利用腕力将手掌向上向下快速甩动(图19-22 )。


要点:

1、甩腕练习时,手掌、五指、腕部、手份、身体均要放松,不可紧张用力。一开始练习,要想飞快的甩腕,但又想全部放松比较困难,不过坚持练下去,就能比较放松了。

2、甩腕练习,要做到双臂酸累到极点时方可休息一下,不可以大概练一下就停下来,速度要越来越快。

3、要注意在练习中,手掌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也就是说,不可以手掌去用力甩动,而是在小臂及腕的快速甩动下带动手掌飞速甩动。

4甩腕时,双臂不可往胸前屈收,而要向体前探出去练习。

摇甩腕

摇甩腕属于腕的范畴,只不过在甩的过程中加入了手腕摇旋圆圈的动作,当前面的甩腕练习已掌握之后,便可以进行此项训练。

摇甩腕练习时的手型介于平掌手型与立掌手型之间,为斜立掌手型(图23 ),它的练习分前摇甩腕、后摇甩腕、内摇甩腕、外摇甩腕四种。


前摇甩腕

练习者将双手举起于胸前(图24),利用腕力将手掌向下、向后、向上、向前呈圆圈状甩动(图25-30)。


注意前摇甩腕的甩力要以向前为主,不要练成往回扒拉东西的状态,习者可以对着镜子看一下感觉,如果整个手掌在圆的运动中仿佛是被向前甩飞出去的感觉,那就表示练习正确。练习时要连续不断、连绵不绝。

后摇甩腕

练习者将双手举起于胸前(图24),利用腕力将手掌向前、向上、向后、向下呈圆圈状甩动(图31-36)。


注意后摇甩腕的甩力要以向上挑向后拉为主,但不要练成屈臂后挑,要感觉向前上方挑并顺势向后甩拉而回,如此循环,快速连绵。

内摇甩腕

练习者将双手举起于胸前(图37),利用腕力将手掌向外、向上、向里、向下呈圆圈状快速甩动(图38-43)


外摇甩腕

练习者将双手举起于胸前(图37),利用腕力将手掌向里、向上、向外、向下呈圆圈状快速甩动(图44-48)


注意:内外摇甩腕时,双臂的运动幅度不可大,动作要紧凑,要小距离中做快速的摇甩。

抖腕

抖腕必须建立在甩腕、摇甩腕的基础士,利用甩腕或摇甩腕的短促快速而强疾的甩势,猛地刹住去势,而目由于强劲的惯性,从而产生了前臂以及腕部松活而柔韧的弹性,也称为局部抖擞力。

抖腕的练习分平掌手型的内外抖腕、上下抖腕,立掌手型的内外、上下抖腕、前摇抖腕、后摇抖腕、内摇抖腕、外摇抖腕这几种。

平掌手型抖腕

内外抖腕(图49-51),上下抖腕(图52-54 )


立掌手型抖腕

内外抖腕(图55-57 ),上下抖腕(图58-60 )



摇抖腕

前摇抖腕(图61, 62),后摇抖腕(图63, 64)。


内摇抖腕(图65, 66),外摇抖腕(图67 )。


注意:

1、进行抖腕练习时,不要先把手腕甩或摇甩起来,要从平静的原始状态中一下子很突然地就抖出去。

2、要明白抖腕的练习是抖的腕部,不要变成抖手掌。比如平掌手型的左右抖腕,朋友们看右手的内抖腕图例,图例显示,我们的腕部向内抖了出去,可手掌部却没有跟着过去,这是一个关键的地方,一定要注意。

3、虽然我在第2条当中强调了腕抖出去而手掌不跟出去的关键,并要求特别注意,但也并不表示不允许存在连手掌一起抖出去的特殊抖法,比如平掌手型的上抖腕(图68 ),以及立掌手型的外抖腕(图69 ),因为这两种抖腕可以利用到拳锋的打击,而且甩抖的弹性也很大,所以这两种情况是可以存在的,它们是利用腕抖刹车一瞬间的惯性将拳锋抖出去,这一种脆劲、冷弹劲、局部寸劲是相当大的,它们属于局部顺势惯性抖擞力,在搏斗中,即使只用这个局部的力,打在对手的薄弱部位,一般人也是承受不了的。


4、当抖腕抖出了以后,不能硬生生的硬性停住,而要顺着惯性松活的弹晃几下,然后再回复原始状态,重新开始。要一下、一下的练,不可以连续快速做,多体会由平静的原始状态瞬问抖出的感觉。要记住,抖出去的一刹那是一股抖颇力,仿佛打冷颤一般的感觉,当抖到位以后,则是松活的弹晃,这一点要细细领会,就好比一根直立的弹簧,你将它下端控制住,将上端向后一拉,然后松手,弹簧向前弹射以后,并没有立即静止,而是仍在不断的弹晃。

5、在练习时,一定要记住,从原位直接甩颇抖出。注意“直接”二字,也就是说,你不可以先把手向相反的方向做准备,这在拳术中称之为做势,也叫预动。在前面一条当中,我用弹簧来做了比喻,在这一条当中,我仍然要提到弹挤。众所周知,一根静止的弹簧是没有弹抖力的,只有先把它压缩或抓住一端将另一端后拉才能让它弹射。但作为人体,则不可以这么做,你必须从原位静止状态疾速地弹抖,你要具备如弹黄一般的弹劲,但却不可运用如弹簧产生弹性的这一过程,也就是不能有预动、不能做势。

6、前、后、内、外四种摇抖腕,在抖力到位结束时的弹晃要循着圆的惯性弹晃,它与直线抖腕练习时弹晃的道理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外形及弹晃的路线。


[本文摘自《搏击》2003年6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

[本文摘自《搏击》2003年6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