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45年前的片子,连李安都夸它好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7-22

就在7月19日

一部经典电影发行了CC修复版

连李安都出面为这部片站台

▲是的,就是那个知名导演李安

此处插播小科普

此处的CC修复,与罩杯无关,是影迷给美国“标准收藏”DVD发行公司起的昵称(CC,The Criterion Collection),他们发行的影片都是影史经典和曲高和寡的大师作品,能得到CC的发行,你的作品就已是世界电影里的大牛!

那么问题来了

这么多片子都出了CC版

为何偏偏这部片子能让

李安大导演愿意做访谈去专门推荐

首先,让小编给大家揭秘下:

这部片子是胡金铨导演的[侠女]

▲CC修复版[侠女]海报

那么,这个胡金铨是何许人也呢?

他1932年生于北平,算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1949年来到香港,还曾与风月大师李翰祥等人一起结为异姓兄弟。

▲胡金铨片场照

大名鼎鼎的[龙门客栈]、[笑傲江湖]、[空山灵雨]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胡金铨代表作

作为新派武侠电影的代表人物,胡金铨的武侠电影可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以[侠女]来说,融合了儒、佛、侠、京剧舞美、悬疑惊悚,以东方“禅”的意境贯穿全片,成就了大气魄。

▲年轻时期的胡金铨还是很帅的

1975年,胡金铨亲自将分为上下两集的[侠女]剪辑成长三小时的国际版本,参加戛纳影展。最终,西方人并没有拒斥空灵的东方审美。影片一举夺得仅次于金棕榈和评审团大奖的最高综合技术奖,中国武侠走向了世界。

甚至有人评论:[侠女]之后再无武侠片。

可能很多武侠迷们要不服了

[侠女]何德何能

敢站在所有武侠片头上?

首先,这个片子的故事取材就挺有讲究。影片故事取材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同名小说《侠女》:

小说《侠女》本无特定历史背景,只讲了一段侠女、书生和男狐狸精的三角恋,蒲松龄大叔本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世人:不要胡乱搞基,因为你的基友很有可能爱上你的老婆。万万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蒲松龄!

▲聊斋志异

但一生酷爱钻研《明史》的胡金铨,却给原来的故事涂抹上一层东林与阉党的党争底色,于是,侠女被改编之后,故事变成了这样:

东林党领袖杨琏被阉党魏忠贤陷害致死后,杨琏之女杨慧贞逃出却又遭东厂追杀,在书生顾省斋的帮助下,共同击退了东厂千户欧阳年等人的故事。

反正感觉上比原本以情爱戏为主的聊斋故事精彩多了。

▲[侠女]剧照

除了故事改编的精彩,深爱绘画的胡金铨,营造的电影画面都相当优美。

吴宇森说过:

“他对电影的要求,除了是一个电影之外,还是一幅画。他要求电影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幅画,他的视觉效果很优美,很传统,但同时也很诗意。”

随便在[侠女]中截取一帧,构图带来的古典美感就已溢出屏幕:

前景的人物,近处的石拱,远处的木门,错落有致、层次丰富、古韵生动,不由让人慨叹“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树林打斗场面,朦胧意境下的刀光剑影

▲空旷的荒野,威严的队伍,一匹马向纵深而去

▲侠女受伤,主体被逼至画面边缘,凸显人物的弱势

胡金铨以他自己的一整套美学观,创造出个人风格强烈的武侠世界。

徐浩峰曾这样评价胡金铨的镜头美学:

“他的意境是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所以你看他的摄影在技术上不见得是世界级的,但外国人根本拍不出他的构图,因为他的构图是北宋山水画式的,后来他一辈子最好的作品是在韩国拍的,因为韩国有宋式的建筑,我们看宋画的服装就是朝鲜妇女的服装,一到韩国他就拍宋画了,他是有方法的,他挑的松树挑的树林都是可以入画了,他构图取景厉害。”

[侠女]之所以能够获得戛纳最高综合技术奖,正是胡金铨的电影理念得到了国际同行业者的肯定。

胡金铨个人风格的塑造,也离不开他对电影剪辑独特的美学理解。

[龙门客栈]、[忠烈图]等作品中精彩的打斗场面,都离不开令人眼花缭乱的剪辑手法。胡金铨以前苏联爱森斯坦创立的蒙太奇学派为基础,又糅合了日本武士电影的剪辑特征,创造性地确立了自己的风格。

[侠女]中经典的“竹林歼敌”

在这段竹林大战中,阳光雾气形成的氤氲意境为打斗定下了飘逸的基调,有陶渊明诗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觉。但胡金铨走的并不是“以柔克刚”的路数,而是凌厉的“短平快”式过招。

他不会用长镜头来完整地展现一段时空,而是通过灵动跳脱的剪辑手法,延长观众的心理感受时间,同时虚拟出一个想象空间。

贾樟柯就曾评价:

“我小时候看他的电影很激动,打打杀杀很过瘾。重看《山中传奇》、《侠女》,一开始也有点进不去,因为它的电影语言已经是七十年代的语言了,但是慢慢进去以后就会觉得,它在美学上非常完整,整体氛围的把握和动作的节制让我非常佩服。”

深受胡导影响的贾导后来由隐忍变为暴力咖,还不忘致敬[侠女]的英文片名[A Touch of Zen](“zen”是“禅”的意思),将自己的暴力片[天注定]英文名取为[A Touch of Sin](“sin”是“犯罪”的意思)。

▲[天注定]英文版海报

想想近日大热的文艺电影[路边野餐]中一段长达42分钟的连续镜头,喜欢“拼图游戏”的胡金铨绝对算得上导演里将蒙太奇玩到最极致的那一个。

提到竹林,胡金铨确实是

武侠片中“竹林打斗”的鼻祖

后来李安拍[卧虎藏龙]

还有张艺谋的[十面埋伏]

都是对[侠女]的模仿和致敬

宋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竹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在富有东方气韵的武侠片中,竹林自然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审美场景。

▲[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和玉娇龙的交手相当写意

武侠片强调力与美的结合,竹子超强的柔韧度让它天生具有运动特性,那种“无风蓄势、一触即发”的张力简直为打斗提供了绝佳的附着空间,不仅能造成持续紧张、绷紧银幕内外每一个人的神经,同时不疾不徐的优雅又具有相对稳定性。这是独属于东方的辩证式审美。

竹林鲜绿的色彩还给人内心以安宁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亮出刀光剑影,暴力血腥自然绝缘,还反增美感,极大舒缓观者情绪。

最重要的是,竹子喻指侠者风骨,柔而坚韧,中通外直。真正的大侠,众生所需,一根竹竿走天下;淡泊名利,隐居竹林山谷中。屈原的《山鬼》中就有“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张正见的《赋得山中翠竹诗》也说:“复涧藏高节,重林隐劲枝”。

胡金铨对动作的雕琢并不复杂,更多的是对环境与人物的描摹,不同环境对人有不同的意义。

张艺谋说:

“竹林是武侠的美学结晶,几乎所有的武侠片都有竹林大战的场面”。

曾在访谈中直言爱看武侠小说的老谋子作为一个武侠迷,也终于在[十面埋伏]里过了把竹林大战的瘾。

可惜,[十面埋伏]中竹子制成的重重机关,以及各种打斗用的竹竿,让竹子更多成为了一种实用道具。

最重要的是,张艺谋的所有美学,都以色彩为基础,那场“势如破竹”的竹林大战也未能幸免。为何[十面埋伏]里的竹林被表现得如此苍翠?较原来的重庆永川竹林美多了。那郁郁葱葱的深绿,自然是后期调色加工的成果。而人物的造型和衣饰,在这样的场景中也全都身披墨绿,甚至感情上的深度,同样如色彩般简单粗暴。

▲[十面埋伏]里,老谋子又踏上了“视觉强奸”的康庄大道

这种一切以颜色为基调的审美观,是一种假造出来的浮面美学。除了能带来瞬时的强大感官冲击,别无其他效果。[十面埋伏]过分的“直击感性”,导致最终它所诉求的不是美学,而是刺激。

相比之下,《侠女》中的竹林绿色都是原有实景,没有在色彩上加工。胡金铨的“全境美学”是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悟出来的,一山一水都有所据,这在他的另外两部作品《空山灵雨》和《山中传奇》(皆在韩国拍的外景)两片的前头表现得更出色。

▲手持长刀的“侠女”,那份含蓄蕴藉和刚柔并济

在竹林的衬托下愈显英姿飒爽

开创了武侠电影“竹林戏”传统的胡金铨对古典美学的造诣,赋予影片诗意中带有禅意的空灵气质,这种东方意蕴助力中国武侠片走入全世界影迷视线:

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就深受香港武侠片影响。

昆汀曾在自己的电影[杀死比尔2]中致敬中国武侠片,他的暴力美学有很多港片的影子:

▲昆汀暴力美学有很多港片的影子

胡金铨在[侠女]最后传达的“放下屠刀回头是岸,俗缘未了善自珍重”的禅宗思想,是传统中国源远流长的避世观念:

参破玄妙、远离红尘是杨慧贞的选择,孽缘已尽,皈依空门,顾氏香烟,绵延不绝。顾省斋作为一介儒生,难以放下执念,携襁褓幼子一心寻找慧贞。

▲放下屠刀回头是岸,俗缘未了善自珍重

[侠女]传达出的禅意在后来的武侠电影中得以传承,如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最后主人公选择皈依空门,亦是同样的思想源流。

只是到了当下的武侠片中,“相忘于江湖”的结局似乎已不多见,人们更愿意看到快意恩仇、功德圆满,谁让这是个人人将“成功”作为人生第一目标的时代呢?

来自看电影全媒体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