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内科会诊——评估外科手术风险

 乐西西1 2016-07-22

外科评估手术风险

根据ACC/AHA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南,患者围手术期评估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手术危险因素
2. 患者危险因素
3.术前检测
4. 围手术期处理

一.手术危险性
1. 高危 (心血管危险 >5%)
急症大手术
心脏瓣膜手术
大血管手术
长时间手术(>3h)
 
大量失液和失血
主动脉和其它大血管手术
外周血管手术

在心血管评估中,麻醉和手术持续时间是最常常被人忽视的,一般情况下,麻醉和手术时间越长,风险越高,因此在会诊时,应该注意和患者的主管医生沟通,以正确进行评估。

2. 中危 (心血管危险 < 5%)
动脉内膜剥脱术
头颈部手术
胸、腹腔手术
大关节置换术
矫形外科手术
 
3.
低危 (reportedcardiac risk < 1%)
内腔镜手术
白内障手术
乳房手术
体表手术
二. 心血管危险预测因素
 
高 危
(1)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7-30天),
不稳定型或严重心绞痛(加拿大分级Ⅲ-Ⅳ)

(2)失代偿心衰
NYHA 心功能 IV级;
 
新发生的心衰或心衰恶化
(3)严重心律失常
二度2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明显症状室性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律失常而室率不能控制 (静息心率>100次/分)
有症状的心动过缓
(4)严重瓣膜病变
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 瓣口面积<1.0 cm2 或跨瓣压力阶差> 40 mm Hg, 或有明显症状或明显症状的二尖瓣狭窄 ;活动后气促、晕厥、或心衰
中 危
1、 轻度心绞痛 (加拿大分级I - II)
2、心肌梗死病史或Q波异常
3、代偿性心衰或有心衰史
4、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5、肾功能不全(creatinine > 2mg/dl)
低 危
1、高龄>70岁
2、ECG示左室肥大、左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
3、非窦性心律(房颤)
4、运动耐量差( < 4 METs )
5、脑血管意外史
6、不能控制的高血压(>180 / >110mmHg)

三.术前检测
这个是我们建议患者进行的检查,或者是患者进行了这部分检查,我们对解读其结果
1.无创性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肌核素显象、 动态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负荷超声心动图、心脏CT。其中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是必备的检查项目。
2. 有创性检查
平静期心电图正常并不能排除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3支冠脉血管阻塞程度达50%的病人,其平静期心电图正常者可达15%。因此部分病人有创性检查必不可少。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术前评估[建议]  美国心脏病学会根据病人心脏危险因素、病人全身耐受情况及手术范围的大小提出评估心脏病人是否可以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八项步骤: 
第1步:心脏病人急症非心脏手术经必要术前准备可立即实施。但选择性手术应进入第2步评估。 
第2步:在5年内施行过CABG的病人,应判断其有否复发及心肌缺血症状,如果没有则可施行手术,否则进入第3步评估。 
第3步:最近冠心病病情评估,冠状动脉造影及应激试验证明无心肌缺血可施行手术。如有心肌缺血或未经上述检查则进入第4、5步评估。 
第4步:高危病人,巳行冠脉造影及内科治疗,应进步了解病情轻重程度及治疗情况。如未造影或内科治疗的病人,应推迟手术,并进步检查治疗,改善高危病人全身情况。 
第5步:中危病人进入第6步,低危病人进入第7步。 
第6步:中危病人有心绞痛和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史、糖尿病或肾衰病史,则应根据全身耐受情况评定:①体能状态在4METs以下,全身情况较差的病人,应进一步检查,如ECG运动试验和同位素测定,阴性者可施行手术,阳性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进一步内科治疗。②体能状态在4METs以上,全身情况较好的病人,中危和低危病人可施行手术,高危病人应进一步检查、评估和治疗。 
第7步:全身情况较好或低危病人(年龄<70岁 、ECG正常、没有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及尚未控制的高血压):①病人体能状态在4METs以下,拟行高危手术,需进一步检查。无心肌缺血者可施行手术,反之则应作冠状动脉造影及内科治疗。②病人体能状态在4METs以上,可以施行手术。 
第8步:符合条件进入第8步,可以施行手术。

四.围手术期处理
1.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的ACS:
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

围手术期AMI发生率约0.1%~0.4%,死亡率10%,再次心梗者死亡率高达30%。
心梗后<3月(6周内最危险)手术的再心梗率为20% (5.7%)
3-6月手术再心梗率为10% (2.3%)
>6个月手术再心梗率3%~5%
心梗后可否行非心脏手术,取决于心功能的恢复状况手术危险程度。凡心绞痛未控制、ECG示ST段下移(≥0.2mV)、左室射血分数低下者(<0.4),非急症手术应推迟。
对于恶性肿瘤评估可以切除的病人,如果属于低危手术,则一般可考虑在梗死后4~6周进行手术;如果属高危手术,病人则需先施行心导管、超声心动图或心脏核素检查,然后再做出是否预先PCI
 
围术期再发心梗的危险因素包括 ①心肌梗死与手术的间隔时间:近年统计表明心肌梗死后0~3个月手术的病人,再发心梗率为5.7%,3~6个月者降至2.3%,这与目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溶栓和支架植入、围术期创伤性监测的普遍应用、血液动力学调控手段增多等因素有关。因此,对近期心梗的病人,只要其心脏能够耐受,而且具备积极的监测手段等条件,耐受体腔外的急诊手术是可以的。2002年的ACC/AHA指导认为,择期手术应在心梗4~6周后施行;②心梗的部位:后壁心梗多因右冠脉闭塞引起,可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血流的供应,因此常伴有心律失常;③年龄:60岁以上者再发心梗率较高,尤以65~74岁为多见,大于70岁的冠心病病人,其围术期死亡率比非冠心病病人者高10倍;④手术时间和部位:短于1h的手术,再梗塞率为1.9%,超过6h的手术再梗塞率为16.7%。胸内手术、大血管手术、上腹部手术、急诊手术的再梗塞率显著增高。

2.心律失常
一些慢性心律失常虽不作为手术的禁忌,但仍有手术危险性,酌情处理。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致心率过缓者,应予临时起搏。
比如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应该重点评估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其心功能状况

3.高血压的处理
轻与中度高血压病人可按预期手术,若基础血压>180/110mmHg则应取消手术。
凡血压>145/90mmHg者,术前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使成人血压控制在130/80mmHg,老年人血压控制在145/90mmHg为宜。
当用口服药物难以控制时,可改用(或并用)硝普钠(SNP)或硝酸甘油静脉滴注。
4.围术期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与应对策略
对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的病人,如机械瓣膜转换术后,心房颤动并卒中高危因素等,要求长期使用华法林INR2-3较为合适。若是手术,术前停用华法林3~5d,使用肝素替代,术前6h停用标准肝素,术后12h恢复肝素替代,或围手术期低分子肝素替代。

pci后患者,一般阿斯匹林:100mg /d. 氯吡格雷 (波立维、泰嘉):75mg/d,支架置入者:6—12个月,此类若手术,服用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者,术前停用氯吡格雷最少5d,最好2周。

5.如何处理心脏起搏器

对于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而言,电刀干扰起搏器功能: 可以导致不起搏、起搏频率增快、不感知等异常
会诊建议:起搏器依赖:设为固频模式,关闭频率应答功能,电刀负极板远离起搏器囊袋

对于ICD的患者而言,电刀干扰ICD:可以导致误感知放电 
会诊建议:ICD患者关闭感知功能,术中贴体外除颤器电极板,术后心电监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