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湖贝古村,守护深圳最后的历史

 ymzxshy 2016-07-22

这是「识象」栏目「识奇」,给生活加点谈资。聊聊那些激发雅痞创意的脑洞、新知、历史和发现。

这次,我们蔑视最粗暴的城市改建方式。

资料整理自:深圳市政厅网/深圳都市报

北上广深的“深”字,揉进了多少青年声色犬马的幻想。在你看不见的深圳罗湖湖贝古村,却保留着500年前最质朴的模样。

当华润300亿旧改湖贝,8月即将实行时,难怪深圳人如此慌乱。实际上,深圳的旧改预设非常成功——以前,从地王大厦往下俯视,映入眼底的都是一片尴尬的破旧楼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风格已经落伍,现代社会追求的“极轻,极奢”的理念成为主打。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一张优质名片,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历史不免也要让步。

据文献记载,湖贝历史上为深圳发源地之一,村内湖贝路北侧的怀月张公祠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湖贝立村已有500年历史,明朝时期张氏爱月、思月、怀月、念月4兄弟分别在向西、水贝、湖贝立村,张爱月的叔叔张靖轩则创建了黄贝岭村。他们在本地繁衍三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此地的租客多为做生意的潮汕人。

就像苏淮一带茶楼里的老头老太太,说着吴侬软语,在闲聊中说不完关于此地风流人物的小八卦一样,湖北村里的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并不是指在深圳拥有房产的人,而是指传承深圳文化,在地方典籍和老一辈的耳提面命中无意识传播本土文化的载体。

深圳的历史,是深圳人的骄傲。

深圳民俗专家廖虹雷近年一直为保护湖贝古村落而发声。“湖贝古村保有三纵八横的村落结构,保存有情嘉庆九年重建的宗祠,另有门楼、水井和200多间民居,是典型的广府系坊巷式排屋村。

1984年,深圳进行过一次全市地名普查,在后来出版的地名志中,深圳古村落数量为1500个;到1992年剩下1200个;到2012年只有200个。现在,深圳市区只有笋岗和湖贝两个古村。湖贝这么有价值的古村为何不保住?我百思不得其解。

面对这种忧患,“湖贝120”计划上线。这些并不是深圳土生土长的城市研究者,却对深圳有着非同寻常的热情与耐心。从今开始,他们成为了深圳最后历史的守护者。

除此之外,建筑师段鹏发起的“不拆湖贝”民间影像行动,由建筑师张星与媒体人蒋荣耀等推动的“每个人的湖贝”拍摄计划,以及艺术家沈丕基的“每个人的湖贝·弹古琴”的行为艺术作品,湖贝保护QQ群等,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去保护湖贝村。

经过他们的努力,7月6日的罗湖区城市更新局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指出,湖贝古村里的怀月张公祠已纳入规划保护范围。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饶小军教授对罗湖区的回应表示欣喜。

他认为:“‘南坊三纵八横格局将保留’,湖贝古村保护行动终于有了众望所归的成效。尽管在保护范围和技术细节上还有待协调,尽管古村未来的活化利用还有待讨论……但无论如何,保留下来这确实是所有深圳人的骄傲。”

那么,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呢?美国在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方面有较好的实践经验。作为旧金山湾区九个县交通规划和拨款机构,旧金山湾区的大都会交通委员会在2014年11月7日发布了《公众参与计划》的初级草案。

韩国官方则在他们的电子请愿平台里每天批阅。这两国的使用情况请愿为民众发声的合理形式,采取开放和接纳的态度。

湖贝古村的未来会是怎样呢?小象和你一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