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戬本,一个“新”发现的抄本

 依嘉兴 2016-07-22

《红楼梦》戬本,一个“新”发现的抄本

刘世德

一 从程伟元的序言说起

程甲本卷首有程伟元序,其中说:

红楼梦小说……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不佞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繙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釐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五点结论:

一、在程甲本排印之前,社会上流传着《红楼梦》的各种抄本。

二、有的抄本乃“好事者”所抄。

三、有的抄本为“藏书家”所藏。

四、有的抄本只有八十回。

五、有的抄本是一百二十回,保存了八十回以后的部分。

这五点结论是不是符合事实,能不能成立?

若把问题归结为一点,则是:当时,在程甲本排印之前,社会上到底有没有八十回或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抄本在流传?

若把问题改换一个角度提出,则是:程伟元是不是在说谎?

若把问题再进一步追问下去,则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作者究竟是不是程伟元或其“友人”高鹗?

本文通过一个新版本的发现,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初步的解答。

二 一个新发现的抄本

戬本是一个新发现的《红楼梦》抄本。

其实,它的“发现”并不“新”。

早在四十多年以前,一粟的《红楼梦书录》就已著录了它。早在四十多年以前,我也曾翻阅过它。然而,当时,我们并没有认识到它的真正的价值,甚至还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因此,所谓的“新发现”实际上是指对它的价值的新认识。

我把它称为“戬本”。

“戬本”是“戬谷手抄本”或“戬宜之手抄本”的简称。

它的概况是这样的:`

戬本,吴晓铃旧藏,现归首都图书馆。卷首钤朱印二方,阳文:“吴”、“晓铃藏书”。

每半叶8,每行20字。

全书无批语。唯第30回末叶后半叶(空白叶)有后人涂写的

五个字:“宝玉者下流。”

每回首叶首行题“红楼梦第×回”。回目,上联、下联各单列一行。

此书,一粟《红楼梦书录》曾著录①。

,一粟的著录有两个明显的错误。一个错误是册数,说它是“三十册”。另一个错误是回数,说它是“一百二十回”。这两个错误都比较重要,直接影响到此书的性质和价值。

实际上,此书一函五册,共四函二十册。每册基本上是四回②,计八十回。

八十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的区别极大,不应混淆,这是红学的常识。

或问:会不会在当初一粟著录时,此书实有“三十册”和“一百二十回”,而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遗失或残缺呢?

:不会的。因为此书保存着吴晓铃先生当年亲笔所写的书签,上面明确地标明:“四函二十册”。而且,四十多年以前,我在吴晓铃先生双棔书屋中看到此书的时候,该书签就已经插在书函之中;并清楚地记得,书签上的记载和此书的回数、册数是一致的。

戬本的封面有题记一则,如下:

此予戚戬宜之将军手钞红楼梦说部若干卷也。宜之落拓半生,工诗博学,于国朝掌故颇习闻之。此则其暇时手录,盖以贵胄而沦落不偶,故于红楼之梦有深慨焉。宜之既殁,其家人装池成帙,适借观之,赘数言于首,缅想平生,怆恻曷已,其字画之工拙,固不计也。

癸未孟夏,子美宗韶谨题

“癸未”是光绪九年(1883)。题记之下,钤朱印二方,阳文:“宗韶之印”,阴文:“道光二十四年生”。

一粟《红楼梦书录》对戬谷和宗韶二人的情况有简略的介绍,兹转引如下:

戬谷,字谷臣,号宜之,一号润生,爱新觉罗氏,舒尔哈朗裔,瑞玉子,袭奉恩将军,生于道光十年(1830),卒于光绪四年(1878),著有“希复性斋诗稿”、“悦词斋词”。宗韶,字子美,,别号梦石道人,又号漱霞盦主,哲尔德氏,满洲镶蓝旗人,官兵部员外郎,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卒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著有“四松草堂诗钞”、“斜月杏花屋词稿”、“三宜堂印谱”(一作“四松堂印存”)

这对我们研究戬本的抄者、题者的生卒年、生平都很有帮助。

三 惹眼的“宁”字

戬谷和宗韶二人都身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在程甲本问世四十余年之后,他们方呱呱坠地。因此,由他们抄缮和写题记的本子,年代是那样的迟晚,这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需知,他们生活的时代比较晚并不等于他们所抄缮、写题记的本子的时代也比较晚。

这是因为,他们抄缮和写题记的时间虽然晚,那个本子所依据的底本的时代可能并不晚。

李汝珍《镜花缘》小说有嘉庆刊本和道光刊本的区别。区别的主要标志在于“宁”字的避讳。一般来说,当“宁”字不避讳的时候,写作“寧”、“寜”、“寕”或其他的字形;当“宁”字避讳的时候,便写作“甯”、“寍”。

而在《红楼梦》中,“宁”字出现的频率恰恰非常之高,很多场合都可以看到此字。书中的描写集中在贾府。贾府正好是分为宁国府和荣国府两支。只要一提到宁国府如何如何,这个“宁”字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显然,它没有写成“甯”,也没有缺笔。

这就告诉我们,戬本的底本抄缮于道光元年(1821)之前③。那个时候,抄写者和收藏者戬谷还没有诞生。

说戬本的底本的年代应在道光元年之前,也就是说,应在嘉庆年间或乾隆年间。

,我更相信,戬本的底本(或其底本之底本)的年代是在乾隆年间,在程甲本问世的乾隆五十六年(1791)之前。

也许有人会辩解说,戬本是个抄本,它对避讳之事可能并不严格。

我认为,戬本或戬本的底本对避讳是十分严格的。对“玄”(康熙)、“弘”(乾隆)二字,尤其如此。

例如“玄”字,在戬本中,或改为“元”、“道”,或缺末笔。

改“玄”为“元”的,可以举出以下九例:

1:“此乃元机不可预泄者”。

1:“元机固不可泄”。

2:“悟道参元之力”。

9:“亦系宁府中之正派元孙”。

12:“这物出自太虚元境空灵殿上”。

63:“命人先到元真观”。

63:“系道教中吞金服砂”。

63:“常养静于都城之外元真观”。

78:“发轫④乎霞城,还旌乎元圃”。

“玄”字缺末笔的,可以举出以下三例:

21:“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41:“墓蟠香寺”。

73:“这倒不是道家兹术”。

“弘”字避讳,在戬本中,是改“弘”为“宏”。例如第22:“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宏忍在黄梅,他便充作火头僧。”

戬本的抄写者出身“贵胄”。他对“玄”、“弘”二字避讳,由此可知,他对这个问题是重视的,不敢违反的。因此,我们可以初步推断,他的抄写基本上是忠实于底本的。底本怎么写,他也跟着怎么写。底本避讳“玄”、“弘”二字,他也跟着避讳“玄”、“弘”二字。底本抄写在道光之前,自然不可能避讳“宁”字,他也跟着不避讳“宁”字。

他的抄写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

这一点也可以从戬本屡屡出现缺字的现象得到证实。

四 缺字,什么原因?

戬本时有缺字的现象。

试以第37回、第63回、第65回为例。

37回有五例,如下:

这样喜的无可不可,见人□□□□是宝玉孝敬我□□□□□□想的到,人还只抱怨我疼他……

你先好生□□了,换了出门的衣裳来,如今打发□□□□□□□□□去宋嬷嬷送姑娘,只管交给我有话说与……

小丫头随手拿四块,那丫头便拿□□□□□□□□□□□这“盆”、“门”两个字……

自是这首,若论含□浑厚,终让□□□□□这评的有理……

婆子忙应道:“天天□□□□预备里面差使的姑娘有……”

63回有八例,如下:

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驼绒三色缎子□的水田小夹袄……

在耳上单一个白果大小的□红镶金大坠子……

他两个去请,只怕宝□□个不肯来……

便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春绕瑞……

宝玉道:“不用叫□咱们且胡乱歇一歇……”

袭人睁眼一看,只见天色□明,忙说:“可迟了。”□对面床上瞧了一瞧……

今日他还□必自来请你的,等着罢。

令其子孙扶柩,由□□门入都……

65回有七例,如下:

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几杯酒,越发横波入□转盼流光。

弟兄两个竟□然无一点儿能为。

正经拣个人聘了罢,他只□□□□的就丢开手了……

虽是有钱有势的,我心里□不去,白过了这一世……

我们二爷也算是个好的,那里□得他,倒是跟前平姑娘为人很好……

他还在旁边□火儿,如今连他正经婆婆□□都嫌了他……

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窝内出凤凰……

在这二十个例子中,所缺的字少则一个,多则十一个,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什么会出现缺字的现象?猜想起来,可能底本是个旧抄本,有程伟元所说的“漶漫”不清的情况。而漶漫不清的原因则不外是虫蛀、毁损……等等。

我特别要指出,在戬本上,有的缺字的情况和抄写者有关。

试看以下几个突出的例子:63回“玉色红青驼绒三色缎子□()的水田小夹袄”、“□()红镶金大坠子”、“天色□()明”、“由□□(北下)门入都”,65回“他只□□□□(意意思思)的”、“我心里□()不去”、“那里□()得他”、“在旁边□()火儿”、“老□()窝内出凤凰”,66回“柳二郎□()冷入空门”。

我相信,以上几个例子中的缺字,在底本上,是本来并不缺的。无论是虫蛀,还是毁损等等情况都不足以构成残缺的理由。只有一种解释是符合情理的:所缺的那些字,是不常用的字、词,是对其意义感到陌生的字、词,是文化水平一般的人难以认读的字、词,是难懂的口头语,是不雅的字句,甚至是“碍语”。

缺字的现象表明,抄写者不妄改、乱改底本的文字;他的抄写完全忠实于底本。

这就为我们判断其底本在版本系统的归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五 北静王,一只麻雀

要了解戬本的价值,首先是要判断:戬本的位置,应在脂本系统之内,还是在程本系统之内?如果它隶属于程本,那么,它近于程甲本,还是近于程乙本?

这里,先选择一只麻雀来解剖。

14回和第15回写到了北静王送殡的场面。

在贾政面前,北静王称赞宝玉说:“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谅也。”贾政忙陪笑说:“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

这“××××”四个字,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五种不同的写法,如下:

藩郡餘祯———甲戌本、杨本、梦本、程甲本

藩郡餘贞———庚辰本、己卯本、蒙本

藩郡餘廕———舒本、彼本

藩郡提携———戚本

王爷餘恩———程乙本

那么,在戬本中,这四个字同于哪个版本呢?

它同于甲戌本、杨本、梦本、程甲本,作“藩郡餘祯”。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它同于程甲本,不同于程乙本。

这一点表明,戬本的底本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活字排印的程乙本。

再以北静王的名字为例。

在第14回和第15,送殡的北静王的名字共出现了十八次。现将甲戌本(作为脂本的代表)、程甲本、程乙本、戬本四种版本的有关文字列举如下:

1)

甲戌本: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祭棚。

程甲本:第四棚便是北静郡王的祭。

程乙本:第四棚便是北静郡王的祭。

戬 本:第四棚便是北静郡王的祭。

2)

甲戌本: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

程甲本: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最高……

程乙本: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最高……

戬 本: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最高……

3)

甲戌本: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

程甲本:现今北静王世荣年未弱冠……

程乙本:现今北静王世荣年未弱冠……

戬 本:现今北静王世荣年未弱冠……

4)

甲戌本:水溶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

程甲本:世荣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

程乙本:北静王轿内欠身含笑答礼……

戬 本:世荣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

5)

甲戌本:水溶笑道……

程甲本:世荣笑道……

程乙本:北静王笑道……

戬 本:世荣笑道

6)

甲戌本:水溶十分谦逊……

程甲本:世荣十分谦逊……

程乙本:北静王十分谦逊……

戬 本:世荣十分谦逊……

7)

甲戌本:那宝玉素日就曾听得父兄亲友人等说闲话时赞水溶是个贤王……

程甲本:那宝玉素闻得世荣是个贤王……

程乙本:那宝玉素闻北静王的贤德……

戬 本:那宝玉素闻得世荣是个贤王……

8)

甲戌本:一面走,一面早瞥见那水溶坐在轿内……

程甲本:一面走,一面瞥见那世荣坐在轿内……

程乙本:一面走,一面瞥见那北静王坐在轿内……

戬 本:一面走,一面瞥见那世荣坐在轿内……

9)

甲戌本: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郡王水溶头上带着……

程甲本: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郡王世荣头戴着……

程乙本: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世荣头上戴着……

戬 本: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郡王世荣头上戴着……

10)

甲戌本: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

程甲本:世荣忙从轿内伸出手……

程乙本:世荣从轿内伸手……

戬 本:世荣忙从轿内伸手……

11)

甲戌本:水溶笑道……

程甲本:世荣笑道……

程乙本:北静王笑道……戬 本:世荣笑道……

12)

甲戌本:递与过去,水溶细细看了……

程甲本:递与世荣,世荣细细看了……

程乙本:递与北静王,细细看了……

戬 本:递与世荣,世荣细细看了……

13)

甲戌本: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

程甲本:世荣一面极口称奇……程乙本:北静王一面极口称奇……

戬 本:世荣一面极口称奇……

14)

甲戌本:水溶见他言语清楚……

程甲本:世荣见他语言清朗……

程乙本:北静王见他语言清朗……

戬 本:世荣见他语言清明……

15)

甲戌本:水溶又道……

程甲本:世荣又道……

程乙本:北静王又道……

戬 本:世荣又道……

16)

甲戌本: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

程甲本:世荣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下来……

程乙本:北静王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下来……

戬 本:世荣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下来……

17)

甲戌本:水溶道……

程甲本:世荣道……

程乙本:北静王道……

戬 本:世荣道……

18)

甲戌本:方让水溶回舆去了

程甲本;方让世荣过去……

程乙本:方让北静王过去……

戬 本:方让世荣过去……

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北静王的名字。

在以上十八例中,12均做“北静王”或“北静郡王”。318,有的提到了北静王的名字,有的则不提名字,而以“北静王”代替。具体地说,在甲戌本中,北静王的名字均作“水溶”(318);

程甲本、程乙本与此不同,“水溶”写作“世荣”。而程甲本又与程乙本微异:在程甲本中,北静王的名字均作“世荣”(318);而在程乙本中,或作“世荣”(3, 9, 10),或不提其名,而仅称之为“北静王”(48, 1118)

那么,戬本的情况如何呢?

第一,戬本和以甲戌本为代表的脂本不同,北静王的名字均作“世荣”⑤。第二,戬本和程甲本相同,318,均出现“世荣”之名。

北静王名字“水溶”和“世荣”的不同,是脂本和程本的分界线之一。因此,可以断定,戬本不属于脂本系统。

而在程本系统中,戬本更接近于程甲本,而和程乙本距离稍远。

六 银碟,又是一只麻雀

为了增强说服力,让我们再来选另一只麻雀来解剖。

这就是银蝶,尤氏的一名出场不多的丫环。

她仅在第75回出场。

她的名字有不同的叫法。有的版本叫她“银蝶”、“银蝶儿”或“银儿”,有的版本则叫她“银碟”。试将有关的异文比对如下——

1)

一面说,盘膝坐在炕沿上,银蝶上来忙代为卸去碗镯、戒指。(庚辰本)

一面说,一面盘膝坐在炕上,银蝶上来忙代为卸去腕镯子、戒指。(蒙本)

一面说,一面盘膝坐在炕上,银蝶上来忙代为卸去腕镯、戒指。(戚本)

一面说,盘膝坐在炕沿上,银蝶儿上来忙代为卸去碗镯子、戒指。(彼本)

一面盘膝坐下,银碟上来忙为卸去腕镯、戒指。(杨本)(梦本、程甲本、程乙本)

(戬本)

2)

小丫环炒豆儿捧了一大盆温水……,只弯腰捧着,银蝶笑道……(庚辰本、戚本)

小丫环抄豆儿捧了一大盆温水……,只弯腰捧着,银蝶笑道……(蒙本)

小丫环抄豆儿捧了一大盆温水来,……只弯腰捧着,银儿笑道……(彼本)

小丫环炒豆儿捧了一大盆温水……,只弯腰捧着,银碟笑道……(杨本)

只弯腰捧着脸盆,李纨道……(梦本、程甲本、程乙本)

只弯腰捧着脸盆,李纨道……(戬本)

3)

又指银蝶道:这孩子也好……(庚辰本、戚本)

又指银蝶儿道:这孩子也好……(彼本)

又指银碟道:这孩子也好……(杨本、蒙本)

(梦本、程甲本、程乙本)

(戬本)

4)

银蝶坐在车沿上……(庚辰本、戚本)

银碟坐在车沿上……(杨本、蒙本) 银碟坐在车沿下……(彼本)

(梦本、程甲本、程乙本)

(戬本)

5)

银蝶先下来……(庚辰本、戚本)

银蝶儿下来……(彼本)

银碟先下来……(杨本、蒙本)

(梦本、程甲本、程乙本)

(戬本)

6)

向银蝶众人道……(庚辰本、彼本)

向银蝶道……(梦本)

遂向银蝶众人道……(戚本)

向小丫头银蝶儿道……(程甲本、程乙本)

遂向银碟众人道……(杨本、蒙本)

向小丫头银碟儿道……(戬本)

7)

乃悄向银蝶笑道……(庚辰本、彼本)

乃悄向银蝶道……(戚本)

乃悄向银蝶笑说……(梦本)

乃悄向银蝶儿等笑说……(程甲本、程乙本)

向银碟悄说道……(杨本)

悄悄向银碟道……(蒙本)

乃悄向银碟儿等笑说……(戬本)

以上七处,全部作“银蝶”或“银蝶儿”的有庚辰本、戚本,六处作“银蝶”或“银蝶儿”的有彼本,两处作“银蝶”或“银蝶儿”的有蒙本、梦本、程甲本、程乙本;全部作“银碟”的有杨本,五处作“银碟”的有蒙本,两处作“银碟”或“银碟儿”的有戬本,一处作“银碟”的有彼本。

戬本和程甲本、程乙本有同有异。相同的是,它们都只在第六处和第七处出现了这个丫环的名字。相异的是,在这两处,这个丫环的名字,戬本全叫“银碟”,程甲本、程乙本则全叫“银蝶”。

或许有人认为,“蝶”或“碟”可能是写错了,抄错了。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

原因很简单,并不是只有戬本一家作“碟”。作“碟”的另有杨本、蒙本、彼本等。多家版本作“碟”,那就不是偶然的,不是用“写错”或“抄错”所能说明的了。

同一个丫环却有了两个不同的名字,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戬本的底本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活字排印的程甲本和程乙本。它另有其他的版本的依据。

七 是脂本,还是程本?

要得出科学的、准确的结论,仅仅解剖两只麻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举出更多的证据。

经我对戬本全书作仔细的检查,它肯定不是脂本。

不妨从两个方面来证明上述结论。

第一个方面,从回目看。

在戬本中,和脂本不同的回目,计有:

3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4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⑥

5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6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老老一进荣国府

8回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9回 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

18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28回 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39回 村老老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41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老老醉卧怡红院

42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

52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毛裘

56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74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

80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在八十个回目中,多达十五个。数字不可谓不小。这足可证明戬本不是脂本,而是属于程本系统的一个版本。

第二个方面,从正文看。

不妨举四个例子。

【例一】柳五儿之死。后四十回的续作者有一个致命伤,就是让柳五儿死而复生,在第109回卖力地写出了“候芳魂柳五儿承错爱”的一段比较精彩的情节和文字。

其实,早在第77,曹雪芹就已通过王夫人的嘴告诉读者,柳五儿已不在人世。当时,夫人指责芳官“调唆宝玉,无所不为”,芳官分辩了一句,夫人笑道:

我且问你,前年我们往皇陵上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了?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遭害这园子呢。……

程伟元、高鹗还算细心,他们把夫人的这几句话删弃了,以免造成前后情节的矛盾。所以,无论是程甲本,还是程乙本,都没有夫人上述一段话。

在这一点上,戬本和程甲本、程乙本保持着一致,夫人上述一段话不见踪影。

【例二】第37回的开端。戬本作:

话说史湘云回家后,宝玉等仍不过在园中嬉游吟咏不题。且说贾政自元妃归省之后,居官更加勤慎,以期仰答皇恩。皇上见他众品端方,风声清肃,虽非科第出身,却是书香世代,因特将他点了学差,也无非是选拔真才之意。

程甲本、程乙本与此完全相同。

而庚辰本却作:

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

这是戬本非脂本的又一个明显的例证。

【例三】第51回的结尾。戬本作:

凤姐说毕,未知贾母何言,且听下回分解。

这完全同于程甲本、程乙本而异于脂本。以杨本为例,此结尾作:

贾母道:“正是这话了。上次我要说这话,我见你们的大事太多了,如今又添出这些事来。”要知端的,下回分解。

庚辰本、彼本的结尾基本上和杨本相同。

【例四】第21,黛玉来至宝玉房中,见宝玉不在,翻阅案上的《庄子》时,看到了宝玉所续之处,不禁又气又笑,遂提笔写下了

一首七绝。戬本作:

无端弄笔是何人,勦袭南华庄子文。

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

这四句诗,和程甲本、程乙本完全相同。

但在脂本中,例如庚辰本、杨本、舒本、彼本、蒙本、戚本,这四句却是: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⑦

异文主要在于第二句。“庄子因”应是曹雪芹的原文。戬本、程甲本、程乙本的整理者不知《庄子因》是康熙时学者林云铭所撰写的一部解释《庄子》的著作,沿袭了妄改为“庄子文”的错误。这四个例子足可证明,戬本不是脂本。

八 同于程甲本,异于程乙本

戬本和程甲本相同而和程乙本不同的回目,:

7回  程甲本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宁国府宝玉会秦钟

  戬 本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宁国府宝玉会秦钟

  程乙本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14 程甲本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戬 本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程乙本林如海灵返苏州郡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25 程甲本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戬 本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程乙本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仙

50 程甲本芦雪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戬 本芦雪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程乙本芦雪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52 程甲本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毛裘

戬 本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毛裘

程乙本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孔雀裘

其中,50回回目的上联尤其突出。在现存的脂本中,庚辰本作“芦雪广争联即景诗”,蒙本、戚本作“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彼本作“芦雪庐争联即景诗”。作为过渡本的梦本作“芦雪亭争联即景诗”。程甲本同于梦本。而程乙本却作“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亭”与“庭”的区别,表明了戬本与程甲本的相同,与程乙本的相异。

戬本和程甲本相同而和程乙本不同的正文,选以下八例以明之。

【例一】

2回有两个读者熟知的地方,一个涉及元春和宝玉年龄的差异,另一个涉及贾琏的排行。前者:

程甲本:“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

戬 本:“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

程乙本:“不想隔了十几年,又生了一位公子。”

后者:

程甲本:“若问那赦老爷,也有一子,次名贾琏。”

戬 本:“若问那赦老爷,也有一子,次名贾琏。”

程乙本:“若问那赦老爷,也有一子,名叫贾琏。”

【例二】

戬本第24回描写贾芸进书房的一段是这样的:

贾芸也不好提的,只得回来,因昨日见了宝玉,叫他到外书房等着,故此吃了饭,便又进来,到贾母那边仪门外,绮散斋书房里来。只见茗烟改名焙茗的,并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呢,还有引泉、扫花、挑雪、伴鹤四五个在房檐下掏小雀儿玩。贾芸进入院内,把脚一跺,说道:“猴儿们淘气,我来了。”众小厮看见了他,都才散去。贾芸进书房内,便坐在椅子上问:“宝二爷下来了没有?”焙茗道:“今日总没下来。二爷说什么,我替你哨探哨探去。”说着,便出去了。

这一段文字和程甲本基本上相同,但有异于程乙本:

贾芸自然也难提,只得回来,因昨日见了宝玉,到外书房等着,故此吃了饭,又进来,到贾母那边仪门外,绮散斋书房里来。只见茗烟在那里掏小雀儿呢。贾芸在他身后,把脚一跺,:“茗烟小猴儿又淘气了。”茗烟回头,见是贾芸,便笑道: “何苦二爷唬我们这么一跳。”因又笑说:“我不叫茗烟了。我们宝二爷嫌‘烟’字不好,改了叫焙茗了。二爷明儿只叫我焙茗罢。”贾芸点头笑着同进书房,便下问:“宝二爷下来了没有?”焙茗道:“今日总没下来。二爷说什么,我替你探探去。”说着,便出去了。

【例三】

29,在去清虚观打醮的路上,戬本作:

林黛玉的丫头紫鹃、雪雁、春纤……

贾母等已经坐轿去了多远,这门前尚未坐完。这个说:

“我不同你在一处。”那个说:“你压了我们奶奶的包袱。”那边车上又说:“招了我的花儿。”这边又说:“碰了我的扇子。”咭咭呱呱,说笑不绝。周瑞家的走来过去的说道:“姑娘们,这是街上,看人笑话。”

以上一段文字和程甲本基本上相同。特别那个“招”字,和庚辰本、杨本、彼本(“蹭”)、蒙本、戚本(“蹲”)、舒本( )都不同,是程甲本独特的字,却和戬本相同。

而程乙本却作:

黛玉的丫头紫鹃、雪雁、鹦哥……

那街上的人见是贾府去烧香,都站在两边观看。那些小门小户的妇女,也都开了门,在门口站着,七言八语,指手画脚,就像看那过会的一般。

它和程甲本完全不同。

【例四】

16回的结尾,戬本作:

众鬼见都判如此,,也皆忙了手脚,一面又抱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火炮,原来见不得‘宝玉’二字。依我们愚见,他是阳,我们是阴,怕他亦无益于我们。”毕竟秦钟死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和程甲本完全相同,而有异于程乙本:

众鬼见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脚,一面又抱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么雷霆火炮,原来见不得‘宝玉’二字。依我们想来,他是阳间,我们是阴间,怕他亦无益。”那都判越发着急,吆喝起来。毕竟秦钟死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例五】

1,关于神瑛侍者,戬本作:

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时,这个石头因蜗皇未用,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居住,就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灵河岸上行走,看见这株仙草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程乙本与此不同:

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蜗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程甲本则和戬本基本上相同。

【例六】

39,戬本:

平儿答应着,一径出了园门,只见凤姐那边打发人来找平

儿说:“奶奶有事,等你。”

平儿道:“有什么事,这么要紧,我为大奶奶拉扯住说话儿,我又不逃了,这么连三接四的叫人来找。”那个丫头说道:“你去不去由你,犯不上恼我,你自己敢与奶奶说去。”平儿啐了一口,急忙走来。

程乙本:

平儿答应着,一径出了园门,只见凤姐那边打发人来找平儿说:“奶奶有事等你。”平儿道:“有什么事,这么要紧,我叫大奶奶拉扯住说话儿,我又没逃了,这么连三接四的叫人来找。”那丫头说道:“这又不是我的主意,姑娘这话自己和奶奶说去。”平儿啐道:“好了,你们越发上脸了。”说着走来。

和以上二本相较,程甲本同于戬本,而异于程乙本。

【例七】

54回的结尾,戬本和程甲本完全相同,:

闲言不提。当下元宵已过,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而程乙本却少了一句,多了两句:

当下元宵已过,凤姐忽然小产了,合家惊慌。要知端底,下回分解。

【例八】

程甲本和程乙本只有细微的差异,戬本竟也同于程甲本,而异于程乙本。

73回写到了夫人和迎春母女二人的对话。尤其是夫人的话,很重要,涉及夫人、贾琏、迎春三人之间的血缘关系。以脂本为例,庚辰本是这样的:

迎春不语,只低头弄衣带。夫人见他这般,因冷笑道:“总是你好哥哥好嫂子,一对儿吓吓扬扬,琏二哥凤奶奶,两口子遮天盖日,百事周到,竟通共这一个妹子,全不在意。但凡是我身上吊下来的,又有一话说,只好凭他们罢了。况且你又不是我养的,你虽然不是同他一娘所生,到的是同出一父,也该彼此瞻顾些,也免别人笑话。我想天下的事也难较定,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谁知竟不然,这可不是异事。到是我一生无儿无女的,一生干净,不能惹人笑话议论为高。”傍边伺候的媳妇们便趁机道:“我们的姑娘老实仁德,那里像他们三姑娘伶牙俐齿,会要妹妹们的强。他们明知姐姐这样,他竟不顾恤一点儿。”夫人道:“连他哥哥嫂子如是,别人又作什么呢。”

到了程甲本,变成了这样:

迎春不语,只低着头。夫人见他这般,因冷笑道:“你是大老爷跟前的人养的,这里探丫头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分,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你反不及他一半!倒是我无儿女的,一生干净,也不能惹人笑话。”

它使得贾琏和迎春的兄妹关系变得模糊起来。程乙本这一段的文字基本上和程甲本相同。只有一点区别。在上述引文中,程甲本的“一半”,程乙本作“一点”。恰恰是在这一个字上,戬本显示出它的底本和程甲本相同、相近,而和程乙本不同、不近。

通过以上八个例子,不难看出,戬本确实有很多地方同于程甲本,而异于程乙本。

九 同于程乙本,异于程甲本

如果戬本的回目和正文完全同于程甲本,那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了。然而它却存在着一些和程甲本不同、和程乙本相同的地方。

例如以下的回目:

15 程乙本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戬 本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程甲本王凤姐弄权铁寺镜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30 程乙本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灵画蔷痴及局外

戬 本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灵画蔷痴及局外

程甲本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灵划蔷痴及局外

57 程乙本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戬 本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程甲本慧紫鹃情辞试宝玉慈姨母爱语慰痴颦

76 程乙本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戬 本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程甲本凸碧堂品笛感凄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79 程乙本薛文起悔娶河东吼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戬 本薛文起悔娶河东吼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程甲本薛文龙悔娶河东吼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这说明两点:第一,戬本所抄缮的不是程甲本。第二,程乙本对程甲本的改动是有版本的依据,而不是程伟元、高鹗擅出己意的结果。

十 独异

所谓“独异”包含两个意思:一是与诸版本不同,二是与程甲本、程乙本不同,而与某脂本相同。

戬本的独异仍然可以从回目和正文两个方面来说明。

独异的回目,如第49回、第27回。

49回的回目,在脂本和程本共有两类: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庚辰本、彼本、梦本、程甲本、程乙本)

白雪红梅园林佳景 割腥啖膻闺阁野趣(蒙本、戚本)

戬本既不同于脂本,也不同于程甲本和程乙本,它的上联作“瑠璃世界白雪红梅”,其中的“瑠”字明显地有别于“琉”字。

27回的回目,在脂本和程本也有两类: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甲戌本、庚辰本、杨本、蒙本、戚本、舒本、彼本、程甲本、程乙本),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尘泣残红”(梦本)

梦本的“尘”字可能是“燕”字的讹误。

“杨妃”和“飞燕”二名,原是曹雪芹分别以唐代的杨玉环和汉代的赵飞燕代指大观园中的薛宝钗和林黛玉。

戬本却与众不同,独作“滴翠亭宝钗戏彩蝶,埋香冢黛玉泣残红”,它没有体察到作者的苦心,把曹雪芹用以巧妙比喻的古人名直接归还为书中的人名,失去了原意。

戬本独异的正文,可举第30回为例。

30回有个重要的关目叫“龄官画蔷”。其中提到了龄官在地上所划的“蔷”字的笔画,绝大多数的版本说,该字为“十八笔”(庚辰本、杨本、蒙本、舒本、彼本、梦本、程甲本、程乙本);只有戚本说,该字是“十七笔”。

为什么回产生“十八”和“十七”的歧异呢?原来这和“蔷”字的写法有关。

从现在通行的字典、辞典上,不难查到,繁体的“蔷”字是十七笔。这符合戚本的定字。但庚辰等本所说的十八笔却无疑出于曹雪芹的原文。

原来在曹雪芹那个时代,“蔷”字流行着三种不同的写法。如果把“蔷”字拆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那么,上、中两部分的写法是一致的,都是十一笔;只有下部的“回”字的写法有显著的区别。

这个“回”字的写法计有三种:“回”(六笔),“囬”(七笔),“囘”(五笔)。“回”和“囬”均见于《康熙字典》。

若是“回”字,11+6=17,这就是戚本改字的由来。若是“囬”字,11+7=18,这就是绝大多数版本的说法的依据。看来,按照曹雪芹笔下的习惯写法,“蔷”字下部那个字,应该写作“囬”,才符合于“十八笔”。⑧

但是,在戬本中,这个“蔷”字却消除了诸本的歧异,既没有被明确地说是“十八笔”,也拒绝了“十七笔”的说法,而是换了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十几笔”。

十一 结语

戬本是收藏者以某个《红楼梦》抄本为底本而抄缮的。

若戬本的底本的成书或抄缮在程乙本问世的乾隆57(1792)之后,便无价值。

若戬本的底本的成书或抄缮在程甲本问世的乾隆56(1791)之前,便值得重视。

现在还没有铁硬的直接的证据能够证明戬本的底本的成书或抄缮在程甲本问世的乾隆56年之前。我们只能证明,戬本的底本的成书或抄缮在道光元年(1821)之前。

但是,通过拙文以上的举例分析,我认为,“戬本的底本的成书或抄缮在程甲本问世的乾隆56年之前”这句话有了最大的可能性。

如果戬本或其底本是根据程甲本、程乙本抄缮的,便不会在正文和回目中出现那么多的异文。

戬本的底本只不过是乾隆56年、57年之前在社会上流传的众多的传抄本之一。它可能就是程伟元当时所搜集到的几个《红楼梦》抄本之一,也可能只不过是和程伟元当时所搜集到的《红楼梦》抄本一类的实物。

戬本的底本的存在,证明了当时确实有众多的《红楼梦》在人们之间传播,在社会上流行,在职业抄书人的手上畅销。

这还可以证明,从脂本到程甲本,再从程甲本到程乙本,其间所存在的种种异文,并不完全是出于程伟元、高鹗二人的改写,而是他们搜罗到一个或几个底本,主要是根据这个或这些底本来进行校订和修补。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改动是出于他们自己的主张。

这更证明,程甲本、程乙本的后四十回文字基本上都不是程伟元、高鹗二人自己所续撰的,而是分别以社会上流传的不同的本子为底本而成的。

这同时也可以证明,程伟元在程甲本序中所说的“细加釐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不是谎言。因此,我认为,就《红楼梦》全书而言,程伟元、高鹗二人所扮演的角色只是整理者、编辑者,而不是续作者。换言之,《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一位无名氏,他的生活年代在曹雪芹之后,在程伟元、高鹗之前。

在曹雪芹死后,在程甲本出版之前,短短的30年内已有两种不同的本子(一种是80回本,一种是120回本,它们都和脂本有所不同)在流传。这就是《红楼梦》的巨大的艺术魅力的所在。

注 释:

① 一粟:《红楼梦书录》(中华书局, 1981,北京)。按:“一粟”是亡友周绍良、朱南铣两位先生合用的笔名。

② 仅第15册是5,16册是3回。其余各册都是4回。

③ 道光皇帝的名字叫“宁”。

④ “轫”,原误作“辆”。

⑤ 从脂本到程甲本,北静王的名字由“水溶”变为“世荣”,殆因避免隐射乾隆皇八子“永”的嫌疑。

⑥ 此处所引用的第4回的回目,程甲本、程乙本和梦本相同。由于梦本是处于脂本和程本之间的过渡本,为了说明问题方便,故将它暂列于此处。下同,不另加注。

⑦ “丑语”,舒本作“丑话”。

⑧ 请参阅拙著《〈红楼梦〉版本探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上海), 338页至341页。

原载:红楼梦学刊, 2005年 0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