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化投资称霸排行榜——一场数学家、物理学家们惊心策划的金融革命

 顿悟渐修 2016-07-22



作者 | 张美


一、得“量化者”得天下


今年5月,《机构投资者》旗下出版物《阿尔法》公布的“2016年全球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排行榜显示,25位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去年的薪酬和个人投资账面收益总计为130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10%。


《机构投资者》杂志主编迈克尔-佩尔茨表示,这25位对冲基金经理去年的傲人成绩是在全球对冲基金收益率普遍欠佳的情况下取得的。




值得注意的是,前10位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中,有8位被归为量化基金经理,占了80%,在排名前8的对冲基金经理中,有6名经理使用量化模型;前25位约有一半的基金属于量化分析,占50%。


榜上有名的企业包括文艺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德劭基金(D.E. Shaw),西格玛(Two Sigma),千禧年基金(Millennium), Citadel以及Schonfeld等。


“得量化者得天下”,文艺复兴科技的Jim Simons则是量化投资的“巨擘”,2015年其以17亿美元的收入,与另一个数学模型天才Citadel创始人Kenneth Griffin并列第一。


二、扒一扒量化传奇们的神秘面纱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就好像一个研究所,一半以上的雇员都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出身,几乎完全没有金融背景。


Citadel


据报道,在Citadel最核心的部门数量研究部,有来自名牌大学的80多名前数学教授和天体物理学家,共同开发数学模型,为交易员提供支持。


桥水(Bridgewater)


桥水基金采取的策略是基本面 量化,投资过程99%靠系统,只有不到1%属于“酌情处理”,基本面研究至上。


德邵(D.E Shaw Group)


DE Shaw大部分投资基于复杂的数学模型,旨在找出隐藏的市场趋势或定价异常。


三、量化交易VS因子投资


纵观以上的企业,没有一家基金公司参与因子投资( factor investing ),或者叫做smart beta投资,更没有一家基金应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家创造的理论。相反,这些上榜的基金依赖的是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因子投资(factor investing )又是什么呢?


The Mathematical Investor博客写道,金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资产定价模型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家William Sharpe及其他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理论。到现在,将近60年之后,全球的学生还在接受这样的知识:证券的收益是无风险利率(risk-free rate)以及“风险溢价”(risk premium)的线性函数。




自从资产定价模型在著名的Journal of Finance发表之后,这一公式几乎在每本金融教科书都会出现,它是所谓因子投资(factor investing)的基石,也称作smart beta。


不过,金融真的有那么简单吗?该博客提到,金融市场是极其复杂的系统,数百万的金融从业者相互之间不同步地、不对称地交换信息。很多理论是基于统计上的事后检验(backtests),而这样的检验方式容易被操纵。


在量化投资日益流行之时,“smart beta”并非没有市场,实际上也涉及到量化方法。Smart Beta是一种介于主动管理和被动投资之间的新的基金投资策略,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关注。它将理念直接设计到指数里,试图通过透明的、基于规则的、量化的方法投资特定领域,来捕捉风险溢价,以保证这个指数能够跑赢现在的市场。


从上述的排行榜就可以看出来,如今已是量化交易的天下,运用数学或者统计模型来模拟金融市场的未来走向,从而预估金融产品的潜在收益,这已经成为了投资界的“时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