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牙沱

 wseyjf 2016-07-22

 月牙沱    陈国珺

荣昌区北边有条清流河,在途径清流镇老街脚下时,陡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回水沱,世人将它称着铜鼓沱。

它最古老的名字不叫铜鼓沱,而叫月牙沱。在古时候,清流河称赤水溪(唐元和志记载),没有修堰闸的时候,虽然河床有现在这样宽,但是水流面却要窄得多。特别是枯水时节,很多滩口是要断滩的,如铜车堰、夏家桥、铜鼓桥、嗮鱼滩等。但铜鼓沱这儿靠清流镇老街这一方的水,就像月初的月牙一样始终保持着不干,所以古人们就把它称着月牙沱。

为什么后来又叫铜鼓沱呢?这还得从北宋元丰年间一次剿蛮平叛说起。

北宋时北方外族入侵不断,宋朝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国内很多地方民不聊生,于是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四川也有一些地方聚众反抗,昌州静南境内的老鹰山和铜鼓山的寮民也在聚众反抗。宋神宗赵顼得到禀报后,立即派大将军杨明入蜀剿蛮平叛。

杨明,此人一生披坚执锐,南征北战,每战必身先士卒,在攘外抗金中,每战必胜,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这次入蜀剿蛮平叛,首到之处既是现在清流镇马草村的老鹰山。山上有很多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岩洞,洞宽约七、八尺,纵深一丈二、三尺。岩洞里住着全是寮族民众,为首的叫着杨八姐。杨明将军到了这里,他没有执行朝廷以武力征剿的命令,而是审时度势,提倡因俗施化,尊重少数民族习尚,化干戈为玉帛,把本来是血与火的战争,变成了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并和杨八姐的父亲相认弟兄,亲为一家。还拿出部分军饷,分与寮族人民,与他们同吃同住,成为了鱼水情谊。

杨明是一个民族团结的模范,他才识非凡,善于处理紧张、复杂的民族关系,为当时四川的民族融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虽然清流镇这方的民众对他情同手足,难舍难分,但身肩皇命的他还必须带兵去铜鼓山剿蛮平叛。

铜鼓山,山势险峻,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土匪出没,盗贼横行。在攻打铜鼓山时,杨明将军在歇凉坪陷于叛军重围,此时后援部队又没有能及时赶到,情况十分危急。但凭着杨明将军他万夫不当之勇,左冲右突,叛军也奈何不得他。后来叛军趁杨明将军人困马乏时,施放冷箭,而射中了他的咽喉。将军右手持矛,左手挥剑,靠着一棵高大的黄葛树,血流成河,虽死不倒,壮烈牺牲。

杨明将军不幸在铜鼓山阵亡后,为了表彰他的战功,朝廷特地封他为显灵大王,诏令立庙祭祀,并赐予铜鼓一面,作为镇庙之宝。本地人习惯称为铜鼓大王,而不叫他显灵大王。他的享庙也不称显灵祠,而叫做铜鼓大王庙。

铜鼓镇(今清流镇)的乡里听说杨明牺牲了,大家悲痛万分。为了纪念杨明将军也在月牙沱码头上方修了铜鼓大王庙,以立祠祀之 庙里供奉着不少菩萨,其中最大的一尊菩萨两米多高,手执钢鞭,大家叫他铜鼓大王。

后来,寺庙里遭受了大风大雨的一夜突袭。当晚,狂风暴雨夹杂着雷鸣电闪,大家吓得只能躲在屋里,谁也不敢出门。第二天,天气放晴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看到了大家敬仰的寺庙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除了一些木棒、泥土、瓦砾之外,就是铜钟滑向清流河月牙沱里的痕迹。

人们看到这般情景,他们好像都有一种不祥之兆,男女老少,全都悲伤地哭了。但人们还是自己安慰着自己,纷纷议论着:铜鼓大王上天去了,他给大家留下了铜钟,只要大家看到月牙沱,想到里面的铜钟,铜鼓大王就会来到人间帮助大家。也正因如此,清流河回水沱又被人们称为铜鼓沱。

有了人民这样真诚的、悲壮的历史命名,铜鼓沱将会千古永存。

                                                                2016-6-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