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文明史(10)—— 古波斯

 与星对话 2016-07-22


公元前550年,曾经强大的米底亚帝国,被其属国波斯境内安申一地之王——居鲁士打败了。居鲁士的崛起,使波斯与米底亚的地位刚巧颠倒过来,这一颠倒,可以说是近东波斯帝国的起点。

一、波斯概况
1、地理区域:延续达两个世纪的古波斯帝国与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波斯,并不是一回事。古波斯帝国中的波斯本土位于波斯湾东海岸,其民自称伊朗。波斯本土面积不大,古波斯人称之为“帕尔斯”,即今伊朗之“法尔斯”省。境内人口200万。古波斯帝国版图在波斯王大流士极盛时期大致范围:
波斯本土、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腓尼基(即迦南,古腓尼基城市包括现今在以色列境内的阿市多得、阿什克隆和厄刻龙;在黎巴嫩境内的提尔和西顿)吕底亚(位于今天土耳其的西北部)米底亚(位于今伊朗高原)、现在的巴基斯坦俾路支(巴基斯坦西南部)印度河西岸、粟特(在今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尚河流域,首都"马拉坎达"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大夏(中亚和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的古国名)玛萨基提(或译作马萨格泰人,生活在中亚的锡尔河以北至巴尔喀什湖的游牧民族,属东伊朗人种)中亚(狭义的中亚国家包括六国,即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的一部分。这样大的版图,波斯以前还没有过。帝国内人口近4000万,由于土地面积有限,加之多山多沙漠,冬寒夏热,河流不多,又雨量稀少,故而,除了靠少数商业外,多靠附属国的进贡。
2、波斯人,是强壮的山地民族。这族人是印欧种的一支,像米底亚人一样,可能由俄国南部迁来。就其语言与宗教来看,他们和越过阿富汗、成为北印度统治阶级的雅利安族是表兄弟。就古代遗留的雕像来看,波斯人是近东各民族中长得最英俊的,他们大都身材匀称,仪容俊美。

二、波斯文明
1、波斯文字
石刻碑铭采用巴比伦式的楔形文字;公文书契采用阿拉米拼音文字。但是巴比伦文字太难,在300多个字中,他们只采用36个。这36个字,经过一段时间演变,由文字变成了字母。这就是波斯楔形文式的字母。
2、波斯人服饰:他们的服饰取自米底亚,头上或束巾或戴帽;身上有衫有裤,衫有外衣内衣,外衣总有很长的袖子,一般人在衣服外面大都系一条腰带;裤也分内外,裤管一般都很长;脚上,除袜外,有的人穿草鞋,有的人穿皮鞋。除了脸之外,任何一部都不暴露于外。妇女的装束,除上衣部分在胸部有一裂缝外,全和男装无异。王服尚红。帝国鼎盛时代,男女均极讲究化妆,美容竟成了一种新兴行业。每一个波斯人可说都是香料专家,据说雪花膏就是他们发明的。波斯男性概蓄长须,发式初听其自然,慢慢地则流行戴假发。
3、波斯语言
在波斯历史上,他们使用过很多语言: 大流士一世时代,宫廷与贵族作用的是“波斯古语”,这种语言与梵语极为接近,与现代英语也是表亲。其波斯古语又分为两支:
一支称禅德语,祅教经典《波斯古经》就是以此语记录;
一支称巴拉维语,为印度语中的一种,今天的波斯语(伊朗语言),即由巴拉维语发展而来。
4、农业
波斯人高度重视农业,祅教也一味鼓励人从事农业,认为从事农业是讨宇宙最高之神阿胡拉·马兹达喜悦的。在波斯人看来,万般皆下品,唯有农民高。波斯土地部分属于自耕农,部分属于国家,部分属于贵族。自耕农常结几姓为一农庄,协力以耕共有之地;属于国家的土地,由农奴耕种。波斯农奴皆为外国俘虏,波斯人绝无做农奴者。属于封建贵族的土地,概由佃户耕种。耕田以牛为动力。主要作物是大麦、小麦。波斯农家多饲养牲畜及酿酒,家境小康者,酒肉不断
5、工商业
波斯工业甚为落后,在波斯人的观念中,工业是下等人所做的事情,故而应该让属国的人民去做;至于商业,波斯人认为商场充满诡诈,故而经商是件卑贱的事(这点与中国古代的观念颇为相似),君子不应为,一切生意也皆让于属国之人。波斯的币制仿自吕底亚,大流士时期铸有一种叫“达里克”的金银币,这种币制可说是现代“复本位制”的滥觞。
6、基础设施
在大流士统治期间,在帝国境内的各大都会间修筑了许多大道。一条由苏萨至萨迪斯的大道,全长即达5000英里。每隔13.6英里就设有一站。沿途各站均备有宿舍,设备精美;还有驿马传递公文。沿途村庄不绝,治安极佳;另一条值得一提的是起自苏萨、经阿富汗、直达印度的路。这些道路的修筑,原为便利帝国内军事活动及政治联系,但却对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还使文化、风俗、思想观念,甚至迷信,也皆有了交流的机会。如犹太教和基督教中天使魔鬼的概念,就是从波斯传出去的。
7、宗教 —— 祅教
(1)祅教始祖查拉图斯特拉(或称琐罗亚斯德。据波斯传说 ,远在基督降生前数世纪,在雅利安人的故乡,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先知查拉图斯特拉,希腊人把他叫做琐罗亚斯德。他经受种种考验,虔信光明之主阿胡拉-玛兹达是唯一真神。在此之前,波斯是多神教的国家,所信诸神中主要有太阳神、保生地母和牛神。琐罗亚斯德不顾术士反对,对原始宗教进行改革,公然宣称只有光明之神阿胡拉-玛兹达是唯一真神,其他神充其量不过是此神之一体或象征。大流士一世接受这种新信仰,宣布以祅教为国教。
(2)《波斯古经》:又名《知识及智慧之书》,这部书可说是波斯人的“圣经”,传说是由光明之神阿胡拉-玛兹达传授给先知琐罗亚斯德的,实乃查拉图斯特拉门徒汇集其教训及祝祷语而。这原来只是一本普通的书,但祅教徒为示尊崇,特称之《波斯古经》。这本经书比基督教的《圣经》薄很多,内容也显得残缺不全,主要由祷语、圣诗、神话、药方、仪式、教训等集结而成。《波斯古经》上的字句,有许多竟与《吠陀经》相类。古经中的故事显然来自巴比伦,如神分六天造万物、人类的祖先是一男一女、洪水灾害等。
(3)光明之神阿胡拉-玛兹达:最初是阿胡拉-玛兹达只是人格化的“笼罩四野的苍天”,后来因为政治的需要,查拉图斯特拉把阿胡拉-玛兹达提升为既能造物又统治万方的威风凛凛的王,成为一位至高无上的神。阿胡拉-玛兹达有7个特性(或为7方面之代表):一是光;二是理性;三是正义;四是统治;五是虔诚;六是幸福;七是不朽。然而他的门徒却把这些特性人格化,变成了阿胡拉-玛兹达创造及统治世界的助手。这样一来,原来创始的一神教,最后又变成了多神教。这种情形简直与基督教一模一样。加之波斯人历来相信守护神和魔鬼之说,因此,在神学理论上又不能不把这些东西融会进去,于是乎,祅教也就更像多神教了。
4祅教的伦理:祅教又称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
一是,宇宙是一大战场,每人是一小战场。在这些战场上,善与恶时时刻刻在斗争。人命中注定一生下就得作这样的斗争,即不是站在善的一边,就是站在恶的一边。人的一举一动不是对阿胡拉-玛兹达有影响,就是对阿里曼(恶界的最高神有影响。在查拉图斯特看来,人是重要的,有尊严的,因为他的一举一动足以对神或其他超自然的力量发生影响。就从这点来说,祅教比中世纪及现代许多学者高明多了。在中世纪学者看来,人只是一种无助的小虫;现在学者则认为人仅是一种会动的机械。
二是,人虽然命定要参加善恶之战,但他绝对不是某一方面的工具,他是有思想、有意志的,拥有对善恶的选择权。如果喜欢说谎就选择跟随阿里曼;如果喜欢诚实就跟随阿胡拉-玛兹达。总之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是,人之职责有三:其一,美德之最大者,为确保言行之诚实及荣誉;其二,虔诚。百恶之首为“不信”;其三,慷慨仁慈,不过这种慷慨仁慈只适用于本国人,因为外国人是异教徒,不讨神的喜欢。
四是,最后审判。对于人生的结局,祅教认为,好人是有好报的。祅教把世界历史的过程划分为四个时期,每3000年为一个时期。四个时期由善恶轮流当值,但当世界进入最后一个时期时,便是最后审判。这时正义会得到伸张,好人升上天国,恶魔势力即永远归于消灭,恶人永堕地狱。最后审判之说在波斯占领巴勒斯坦期间传入犹太,犹太神学中之《末世论》,可说就是波斯最后审判的翻版。
(5)祅教与其他宗教相较:
一则,祅教和以一神教著称的基督教并无二致:基督教有上帝,祅教有阿胡拉-玛兹达;基督教有撒旦,祅教有恶魔;基督教有天使,祅教有守护神。
二则,祅教还有两大特色是其他一神教所不及的:第一,它直接提出了人生的另一面,即病态的、邪恶的一面,并标举了救济之道;第二,它跳出了印度禅学和繁琐哲学的圈子,最后对邪恶加以否定。
三则,祅教与其同时代的其他宗教相比:较少血腥气、较少偶像崇拜、较少迷信。
总而言之,祅教是个相当完美的宗教,只可惜寿命短了一点。
祅教在大流士一世时代,其势之盛如日中天。但渐渐地人们信仰太阳神和保生圣母。说来真是可叹,人们常舍逻辑,就诗歌;舍宗教,就迷信。似乎没有诗歌和迷信,人类就活不下去。到公元前1世纪时,波斯人崇奉的太阳神密特拉头上有着一个火轮,代表太阳,后来被罗马人请入万神庙。在基督教中,他就是最原始的“圣诞老人”。
8、礼仪与道德
根据记载,我们发现许多波斯王嗜杀成性,野蛮残酷,他们的历史充满了血腥味和铁臭味,尽管如此,波斯人民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却是极温文尔雅的。一般而言,都很健谈、慷慨、热情、好客。民族意识较其他民族为重,你可以出钱令希腊人打希腊人,但要雇佣波斯人打波斯人,则非易事。他们的礼数之多,各种典礼仪式规定非常详细,惟中国人可以相比。
(1)饮食:直到薛西斯时代,他们的饮食还非常简略,一天只吃一餐,饮料就是白开水。但到了末期,尽管还是一餐,但贵族们这一餐从中午一直吃到晚上。且山珍海味,常常换新,全国上下都在研究什么东西怎么做才好吃。
(2)卫生:极其讲究,也非常重视,如做工时手不干净,所做的东西便根本没有价值,还要受到严惩。假日和宴会必须穿雪白衣服。他们认为灵魂的洁净,首先要从身体的洁净做起。
(3)在波斯,不鼓励独身,而且容许多妻纳妾,一个崇尚武力的国家,希望国民多多生育,也是情理之事。祅教认为世界上除了天堂之外,最幸福的地方就是家。一个幸福的家,必是多子多孙,六畜兴旺,福星常至,炉火熊熊。
(4)波斯人喜爱动物,狗受到宠信又在其他动物之上。
(5)婚姻:例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但议婚对象惊人广泛,兄妹婚、父女婚、母子婚时有所闻。有钱人可以随便纳妾,但贵族之家,必须立有战功者才能纳妾。
(6)女性地位:波斯女性地位起初并不低,她们在公众场合往来,不必戴着面纱;她们可以拥有财产;她们以丈夫名义或经丈夫同意,可以经营事业。到了大流士之时,开始下降,不过只是贵族人家的女性行动受限制。平民百姓妇女还是相当自由的。在波斯,男女苟合被视为大罪,卖淫被视为蛇蝎,堕胎被视为大恶。
(7)男孩子深受重视。在波斯人观念中,男孩子能做工,帮对家庭是一笔资产;能打仗,对国家是一股力量。至于女孩子因为早晚嫁人,价值远不如男孩子。波斯人求子,只求男不求女。
(8)波斯人善饮,居鲁士以酒供应部队。波斯大臣讨论国家大事前,必定要先喝酒,很多大事都是在喝酒后决定的。如果决定有误,第二天酒醒时还可更改。波斯人无论有钱无钱,喝酒已成家常便饭。
(9)最喜欢唱歌跳舞。用以伴奏的乐器有竖琴、笛子、大鼓、小鼓等。
(10)初阶教育只希望孩子学好三样事情:骑马、射箭和说老实话。贵族可进入高等教育,但教育非常严格,因为在波斯高等教育的目标只有两个:一是培养官吏;一是培养战士。
(11)波斯人观念中,人不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书学写这种文绉绉的事上,而应习武、下棋甚至谈恋爱。基于这种观念,波斯人在文学方面自然只有交白卷了。
9、科学与艺术
(1)科学只是商品,必要时可从巴比伦进口;写小说的是雇工下人,正人君子不为之;诗歌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唱的,因此一旦没人唱了,便成了绝唱。
(2)医药是祭师的专长。祭师认为世间所有病痛都是由魔鬼造成的,所以治病之道,一是符咒;一是斋戒。有时也用药,但总觉得不保险。到了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统治时,医生这一行已有组织完备的同业公会出现。收费标准依病家的贫富和地位,付不起医药费的穷人可以求治于祭师,因为祭师治病是免费的。
(3)绘画与雕像:都是建筑物附属品,雕像和其他一切艺术品几乎都是从外国运来。
(4)波斯建筑最有特色的是石阶,可能脱胎于美索不达米亚塔形建筑之外廊,然也带有波斯自己的特点,就是阶与阶之间升幅非常之缓,同时,每一阶又非常宽,可容10人10巴并排行走。与石阶相连的高台下面建有精密的下水道系统,下水道所经地区多为岩石,故下水道多是就石凿成之通道。波斯建筑大多损毁,所剩寥寥。
虽然波斯的工艺品几乎取自外国,但他们的综合能力十分的强大。他们把取自各国的东西配合得非常巧妙。埃及的列柱,经他们一修改,已不嫌壅塞;美索不达米亚的墙壁,经他们一修改,已不嫌其厚重。一切建筑集合在波斯波利斯,令人感到只是和谐、庄严与华贵。对于这些建筑后来被希腊模仿而去,并进行了改造。
10、政治
(1)王权
A,王权的特殊性:影响波斯人生活的主要因素为政治、军事,而非经济。换言之,波斯财富的积累靠的是权力,而不是工商业。帝国组织的最高层为王,波斯语中的“王”,兼有战士之意。这反映了在波斯,王和军事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在帝国的范围内,有许多属国之王,故而波斯王也有“万王之王”的称呼。这一称呼,也标明波斯王享有的特殊王权:
一则为生杀大权,无须经过任何审判程序或宣布任何理由。不仅如此,这种权力有时还可转授给皇后或皇太后。
二则为王权的绝对性,旨意一经宣布,任何人都必须贯彻,不能批评更不能违抗。
B,掣肘王权的因素:然而波斯王权这种至高无上及绝对的权力,真正由自己实行者,只有居鲁士和大流士一世。其他的波斯王整天忙着下棋酒色享乐,王权并未能真正行使。一是宦官(阉者),他们或为波斯王的近侍,或为太子师保,地位特殊,在宫廷中具有莫大的影响力。每一朝代更迭,他们几乎都曾从中作祟。二是贵族,他们居于王与人民之间,起一种缓冲作用。与大流士同时起兵的另六家贵族,不仅享有一般特权,还可参与国家大事,或作为宫廷咨政,他们的发言对王往往具有很大影响力;或各赴封地治理一方,享有自治权。
(2)军队:王权的真正支柱,也可以说整个帝国政府的真正支柱是军队。军队不能维系,帝国便宣告瓦解。波斯是全国皆兵,逃避服役者,无论任何理由,都属罪大恶极,处以极刑。波斯军队组织训练均谈不上,其所以能战胜敌人,主要靠人多。因此,任何一支部队只要组织严密,训练有素,即使人数少,亦可使之溃不成军——马拉松与普拉蒂亚之战,就是如此。波斯军队的组成分为御林军、常备军和一般部队:
御林军为一切部队的矛头。由2000骑兵、2000步兵组成。任务是保护王的安全。担任御林军是贵族子弟的特权。
常备兵由波斯人及米底亚人组成。波斯王在帝国内划分若干守备区,每一守备区派守备部队驻守,守备部队由常备兵产生。
一般部队,原则上一个附属国组成一支部队。这些部队有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武器,同一种战法。波斯部队因为来源不同,故其装备亦不同,但一般均配有战车。
(3)波斯都城和行省
A,都城:波斯建有许多都城,统御各省即从这些都城发号施令。帕萨尔加德(位于今伊朗)是波斯的古都,波斯波利斯位于伊朗扎格罗斯山区的一盆地中是波斯的首都,埃克巴坦那又称埃克巴坦、哈马丹,今伊朗哈马丹省的省会是波斯的夏都。但许多波斯王喜欢住在苏萨(位于伊朗的胡齐斯坦省),苏萨本为埃兰古都——近东历史起自埃兰。
B,行省:为了便于管理及征税,波斯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省,在大流士一世时期,全国划分为20个行省。这些行省或由省长或由分封的诸侯,秉承波斯王之命治理,他们的任期由是否获得国王的信任来决定。为防止各省坐大,大流士为每个行省选派了一位武人即将军,一位文人即监察,协同治理。省长、将军、监察三者均各向国王负责。此外,波斯王还向各省派送情报人员,作为其耳目。在省长之下,实际推动政事的是一批官吏,这批官吏不随朝代的变动而变动,属于铁打的营盘。他们的薪俸直接来源于百姓。
4)法律与法院
A,法律:在波斯,王命就是法律,军队就是权力。波斯人相信,国王的决断或命令都是本于光明之主阿胡拉·玛兹达大神之意,都是不可更改或违抗的,王法自然也是神圣的。
B、法院及审判:
王是最后审判者,但这项职权照例由国王委派亲信大臣代行。国王之下,是一个7人组成的高等法院;下一级则为若干地方法院。地方法院星罗棋布于全国。在古代,法官由祭师充任。后来一般人甚至女性也有被任命为法官者。
审理有一定程序,且有审限规定。小的争端不经由法院,直接由仲裁人加以调解。审判以判例为依据,故而,一种相当于“代书”或讼师的阶级便应运而生。疑难案件常以对神发誓来解决。

三、波斯“大君”们
1、居鲁士:《新旧约圣经》译为古列,现代中文译本则改译为塞鲁士;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古波斯帝国的缔造者。
居鲁士是天生的领袖人物,他称王波斯,诚如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爱默生所云,万众归心的结果。这位波斯王的思想言行非常高尚,治国治军非常干练。能征惯战,但绝不骄矜。他对战败者,宽仁厚德,不但赢得国人的敬爱,而且能赢得敌人的敬爱 —— 攻下巴比伦后,无条件地释放了史称“巴比伦之囚”的犹太人,让他们回耶路撒冷并重建圣殿。犹太人欣喜若狂,在《圣经》中,他们将居鲁士称作“上帝的工具”。 
在希腊人的观念中,历史上的大英雄在亚历山大出现前,就是居鲁士,其理由有六点:
第一,他是一位美男子——波斯古代艺术家塑造男子形象,都以居鲁士为模特儿;
第二,他建立了波斯帝国,并以“阿契美尼德王朝”名义,统治波斯一段很长的时间;
第三,他把波斯及米底亚部队,编练成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坚的大军;
第四,公元前546年他攻下萨迪斯,公元前539年又攻下巴比伦,结束了闪米特人在西亚长达1000余年的统治;
第五,他承受了亚述、巴比伦、米底亚及小亚细亚诸国版图,而形成了罗马以前一个最大的帝国——波斯帝国;
第六,他是有史以来最善于统御的一位君主。他让波斯帝国内的各民族,享有信仰的自由;每攻下一城,即解除当地民间疾苦,并亲自礼拜城中神庙;像拿破仑一样,居鲁士攻下很多城市,由于其体恤当地民众,敬重当地神庙,每到一处,当地的百姓都表示热烈拥护。就此点,居鲁士比拿破仑更胜一筹。
居鲁士失败的原因,也与拿破仑一样,即野心过大。居鲁士统一近东后,又四处进兵。北逐中亚游牧民族至锡尔河(流域今天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东至印度。公元前529年,谁也没想到这位举世无敌的英雄,走到里海之滨的南岸,却丧身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游牧民族玛萨基提人(或译作马萨格泰人)之手,这点他又像亚历山大了。他们都各征服了一大片土地,却没有时间来治理享受。
2、康比斯(或译作冈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29-前522):居鲁士之子继位为王,他与父亲完全不同,狂暴嗜杀,贪得无厌,处理事情更是神经兮兮。公元前525 年远征埃及,全然不顾父亲居鲁士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焚毁埃及神庙和神像,公然侮辱埃及宗教。公元前522年,在回国途中,因听说国内革命,称王者甚得民心,于是选择了自尽了。
3、一位“魔教”首领假西米底斯——康比斯之弟的名义闹革命,取得王位。继位后,即以摧毁波斯国教“为务。不久,假面具被揭穿,另一场由7位贵族发动的革命随即暴发。
4、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1-前485)公元前521年,大流士受7位贵族推选而为波斯王。登基后,他以无边的暴力和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镇服了埃及、吕底亚、埃兰、巴比伦、米底亚、亚述、亚美尼亚、萨奇亚以及其他波斯属国的独立运动,扭转帝国濒于瓦解的局势。全国底定后,大流士悉心检讨,认为帝国的安定应从讲求治术着手,于是偃武修文,励精图治,他的治绩曾为后世罗马采为典范。在他治理下,数十年间西亚获致了无比的安定与繁荣。在巩固了对占领区的统治后,大流士继续向外扩张。由于西徐亚人常常侵扰帝国边界,大流士提兵进入俄国南部,直达伏尔加河沿岸;在征服伏尔加河沿岸后,他更引兵东向,上阿富汗高原,越千山万水,抵达印度。大流士东征,为波斯帝国增加了数以百万计的子民及卢比(印度币)。大流士后西征,向希腊用兵,然却于公元前490年兵败马拉松,丧师归来后,企图再攻希腊未成,公元前485年忽生病而死。

大流士一世建立起来的波斯帝国,维持不到100年便烟消云散。波斯的锐气和实力,一挫于马拉松(位于希腊),再挫于萨拉米斯(位于希腊),三挫于普拉蒂亚(或译作普拉提亚,位于希腊)。波斯式微的原因:在上者,残暴愚昧;在下者,腐化堕落。波斯兴起时,勤勤恳恳,兴起后,一代一代便只知贪图享乐。
5、薛西斯一世(公元前485-前464),大流士一世的儿子,在位20年,除于公元前484年,再度征服埃及外,全部精力用在女人身上,无一建树。公元前480年,萨拉米斯战役惨败,最后死于廷臣之手。自此以后,波斯宫廷谋杀即史不绝书。这种情形,惟罗马奥古斯都以后之历史,可与这遥相辉映。
6、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公元前464-前423),继位后,把杀害薛西斯一世的廷臣处死。
7、薛西斯二世登基不到数礼拜,便死于异父兄弟奥吉蒂阿努斯(或译作塞基狄亚努斯)之手。而奥吉蒂阿努斯上台不到半年,又被大流士二世谋杀了
8、大流士二世(公元前423-前404)即位,以铁腕荡平特里图卡梅斯之乱。并残暴手段处置了其家人。
9、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公元前404-前359)继其父大流士为王。在其统治的几年时间内也是屡屡遭遇险境。先在巴比伦附近的库那克萨战役中,差点被亲弟弟小居鲁士谋杀;之后,又因怕被谋杀的心理偏向,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大流士;然而却最终还是死在了另一个儿子奥库斯手上。世间恐怕没有比这更伤心的事了:自知身陷危境,渴望亲人相救,来的是自己的儿子,不由大喜过望,但儿子却说:“我来是要你死!”。
10、奥库斯(或称作阿尔塔薛西斯三世,公元前359-前338),统治波斯20年,最后被亲信的一位刁狡凶残的将军巴戈阿斯毒死。
11、大流士三世(本名科多曼纽斯,或译作科多马努斯,公元前338-前330):巴戈阿斯先立奥库斯之子阿尔塞斯为王,然后矫王命,杀了阿尔塞斯所有的兄弟,最后杀了阿尔塞斯。再立自己的一位温柔漂亮十分女性化的朋友科多马努斯为王,即波斯末世皇帝大流士三世。当了8年的傀儡皇帝后,亚历山大(古代马其顿国王)来了。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军队与波斯军队在伊苏斯(位于今土耳其相遇。亚历山大虽然人少,只有波斯军队的三分之一,然则流士三世惨败,扔下母亲、妻子、女儿和将士,狼狈逃窜。公元前330年,高加米拉之役又译作高加麦拉战役、高加美拉战役,或称高加米拉会战,位于巴比伦以北的高加米拉地区,大流士三世以100万人的军队,却不敌亚历山大不到5万的部队,一败涂地。企图再逃时,被属下耻于再逃的将军刺死于大军御帐中。大流士三世终于与波斯帝国同归于尽,但得到了亚历山大的礼遇,以王礼安葬。近东沦为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帝国的领土。

四、东方大帝国,一传再传便即崩溃的原因
1、这类帝国的兴起,完全凭借的是武力。一旦武力不能维持,帝国即会趋于瓦解。创业君主,多为军人领袖,他们自己就是武力核心。可是他们的子孙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和武力便越来越疏远。
2、被征服者时时均有恢复自由的渴望。一个帝国版图之内,往往原先是许多国家。这些国家由于语言、宗教、道德标准、风俗习惯不同,因此,一旦有机可乘,大家便会分道扬镳。也有些帝国统治者目光高远,将版图内的许多国家同化,使其成为整个帝国的一个有机体,可是波斯统治者并没有这类想法。帝国鼎盛200年间,在其统治下的国家可说原封未动。
3、年年征战,整个社会出现了反淘汰现象:强壮的、优秀的、英勇的都牺牲了,留下来的不是老弱就是伤残。因此,亚历山大在波斯如入无人之境。加之波斯将军又毫无战略、战术思想,因此,人数虽多100万,而亚历山大只有骑兵7000,步兵4万,也无济于事。

威尔·杜兰特:
“波斯花了一千多年的时间统一近东,其所作所为,似乎就是在为希腊的起飞做准备。”
波斯政府在地中海世界,除后来的罗马外,可算是历来政府中最成功的。事实上,罗马有许多地方,例如政治结构、政府组织、行政方式,大致都是取法波斯。
当然,波斯有些君主非常残忍浪费,有些法律也极端野蛮,不过……值得称许的一点就是由于政策开明宽大,其所统治的地方所获自由非常充分。在波斯帝国内,每一个地区可以保留其自己的语言、法律、风俗、道德、宗教、钱币。有些附属甚至保留了他们自己的君主和朝代。附属国如巴比伦、腓尼基及巴勒斯坦的居民,甚至有这种感觉:波斯的统治者,远较他们自己的统治者温和;在波斯统治下,税捐负担也较轻。波斯政绩之隆,当以大流士一世为最高峰。历来圣君能够和他相提并论者,除罗马之图拉真、哈德良及安东尼外,可说寥寥无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