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市在线】地市媒体突围:线上线下重新出发

 飞仙翁 2016-07-22

《中国报业》杂志与您探讨报业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

       传播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媒格局,传统媒体遭遇危机。如何“突围”重新出发?是地市级传统媒体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本文结合江苏连云港媒体现状,从信息采集、内容生成与分发等方面,分享地市级传统媒体“线上线下”突围实践,分析其效果有限原因,提出改变刻板印象、安稳人心等策略。

[词]突围  线上线下  刻板印象   


  近两年,虽然微信、微博、网站,甚至APP客户端等已成为传统媒体的标配,但多数媒体的日子并不好过,营收遭遇'断崖式'下降的消息不断传出,传统纸媒前景黯淡的'音调'越来越大。笔者认为,哪个行业都不容易,媒体人天生敏感且有话语权,故话题一再聚焦于此,努力'突围'是媒体当下的唯一选择。


地市级媒体现状:压力重重,寻求突围


  当前,'互联网+'大背景下的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地市一级报纸、广电平分秋色的媒体格局被打破。一个小城市里,成百上千的微信公众号、微博野蛮生长;同时,新技术的发展,让时间空间的距离消于无形,大城市都市报关停之类的负面消息不断'冲击'着地市级媒体的士气。


  而事实上,地市级媒体人的生存并未'江河日下'。如笔者所在的连云港地区,其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2015年全年收入较前两年虽未有较大的增长,却也并未降低。连云港周边的扬州、徐州、泰州等城市的传统媒体情况也相似。这主要得益于地市级媒体在新形势下一直在寻求突围。


地市级媒体突围:线上线下,重新出发


  地市级媒体的'危机感'主要来自内容的注意力危机和财务危机,因此,新闻内容和广告是地市级媒体寻求'突围'的重点,很多媒体进行了流程再造,强化新媒体优先、传统媒体跟进的互补式发展策略,商界用得较多的'线上线下'模式被媒体人广泛运用。



     信息采集用好'线上'功能


  以前,媒体的信息多来自政府部门和热线电话,现如今,即便是在新闻竞争远不及大城市的地级市,依靠部门信息和热线电话做新闻也远远不够。针对用户向移动端转移的情况,媒体增加了从'线上'采集信息的渠道和频率。连云港日报从2014年开通了'留连网返'互动QQ群,增强对连云港日报读者、连网网友的服务,接受并及时回复网友报料、咨询,也为市民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旗下三个微信公众号--连云港发布、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均有留言互动功能,同时集团门户网站连网的'花果山下论坛'也注意收集网友报料。连云港日报与连网报网互动专栏'网事追击'获江苏省网络创新奖,该专栏线索多来自网络'线上'。


     内容生成与分发,'在线'处置,'线上'放大


  长期以来,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地市级传统媒体人特别是纸媒人习惯以新闻专业人员自居,每日生产新闻产品,主要以报纸的形式呈现给受众。而一日千里的发展形势让媒体人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情形:传统纸媒呈现和分发新闻产品的能力太过单一,往往是报纸还未送达读者,信息已老了旧了;同时,读者、受众也早已成为历史名词,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已成为拥有选择权的用户。面对新的传播格局,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新闻人都必须改变自己、重造产品。推行互联网思维和用户理念,将一张报纸转变为拥有多种武器的全媒体矩阵,成为很多传统纸媒的选择。


  然而,拥有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标配,并不意味着媒体融合和内容重造。业界交流,多家媒体都言及一点:新媒体运营人员抱怨,翻遍了当天自家报纸,却找不到几条适用微信的内容。这是用传统的办报思维和流程在办新媒体,只是把报纸上的内容换套衣服、换个平台而已。没有新鲜有料的内容,很难吸引用户。


  江苏省内各家地市报社先后成立了全媒体中心,用组织架构和流程重置引导新闻内容生产与分发的更新。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组建了全媒体运营管委会,出台了推进媒体融合实施意见,组建了全员微信群,要求前方记者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回传相关信息并@后方值班人员,值班人员根据情况,及时确定新闻信息在微博、微信、网站、纸媒等各媒体的发布时间及内容,并第一时间安排相关人员抓取、补充、处置新闻信息,给读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新闻产品。


  实施意见落实了新媒体优先、传统媒体跟进的互补式发展策略,令新媒体发稿'滞后'的局面大为改观。2016年3月9日下午,日报全媒体编辑接到微信粉丝后台报料:一名8岁男童从13楼家里窗户坠落重伤,正在送往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编辑将这一信息发进微信群,群里立即有记者响应,赶往事发地点。后方全媒体编辑根据照片、线人报料及前方传回的情况先后编发4条微博和一条人际分享版微信(当天的连云港日报微信已推送)。很快,成千上万的连云港市民通过日报微博、微信关注了这名男童的情况。不到两个小时,人际分享版微信阅读者近4000。第二天报纸侧重报道了对高楼安全的追问与反思,及相关提醒建议。


  这一突发事件,是连云港日报一次全媒体报道实操演练,也让媒体人充分感受到新闻'在线'生成、'在线'分发传播的有效性和强大功能,令连云港日报人完全认可了新媒体优先、传统媒体跟进的思路。采编人员不再把一个新闻、多种呈现当作'分外'之事。



      广告吸附,从平台发布转入线下活动


  大多数的地方纸媒,仍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而事实上,纸媒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纸媒广告吸附力下滑的危机。


  长期以来,地方媒体为客户提供的主要是信息发布平台,替用户着想、把每一位客户培育为'回头客'的意识很弱。而如今,动辄数万元的一次性投入,难以量化的投放效果,让越来越讲求投入产出比的广告客户不再'出手大方'。一些研究客户需求和换位思考的媒体广告人已意识到这一点,配合线上发布,积极开展线下活动,如每逢3·15消费者权益日,很多媒体都会围绕消费话题做文章。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运营管委会的广告公司策划了金融系列服务活动,请连云港地区11家银行行长走进连网直播室,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通过微信、报纸、网站进行金融服务问卷调查,并发布调查报告;请新闻专业人士为银行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写作、摄影技能。这样能让客户获益的线下系列活动有序推出,使客户感觉到在连云港日报全媒体投放广告是有回报的,并且是'一次投放,多重回报'。



'突围'效果有限原因分析


  新技术打破了传播的专业垄断,新媒体、自媒体野蛮生长,传统意义上的读者、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成为了拥有选择权的用户。形势的反转,让曾经风光的大众传媒从权威走向平民。在用户市场的媒体格局中,传统媒体已做了诸多努力和改变,但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突围'效果有限的原因何在?


1
刻板印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社6月上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