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世界变坏,是从取笑文青开始的吗?

 昵称22998329 2016-07-22

腾讯的“大家”编辑部是个特别好玩的编辑部,他们每天在朋友圈晒着团体花样吃喝的照片,然后总能想出许多好玩的选题,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好吃好喝有利于拓展思路,有利于团队建设,有利于社会发展。


(他们最近正在招人,想换工作的速去)


这几天,他们找我约了一篇稿,主题是:


这个世界变坏,是从取笑文青开始的吗?


这个专题太大,我觉得自己回答不了。


我回答不了这世界是不是变坏,也回答不了世界变化和文青之间的关系,我甚至回答不了,我自己算不算一个文青。




不过,我必须承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说起文青,大家都要撇撇嘴,皱皱眉。在大家的眼里,“文艺青年”往往具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把大量时间用来浪费在不赚钱的事物上,所以“穷”,而且“瞎拽”。


文艺不能体面的赚钱,在这背后,是另一个千古话题——


百无一用是书生。


于是,“大家”的编辑和我换了一个选题,希望我聊一聊过去的文青,是如何生活的?


是有此文。


1930年夏天,一个山东文青从山东济南省立高中毕业了。


这个青年面前有两个选择:工作 or 考大学。


他的家境不算很好,所以首要选工作。他尝试考过邮政局,因为是铁饭碗,不过面试时落选了。


工作找不到,只好到北京去考大学。当时的北京有几十所大学,想要报考哪一所,就去参加哪一所大学的入学考试。有的大学,为了赚钱,一个学期可以招生十几次,每次考试三块钱报名费,考不上不退。


当然,大家最想考的大学只有两所:北大和清华。


山东文青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北大和清华的入学考试。


然后,这两所都考上了。


他选了清华,原因是,清华比较容易出国。



△清华园


入学之后的第一件事,是选择科目。清华和北大的选科不一样,北大是考前选科,清华是录取之后选择专业,如果觉得不妥,还可以再选。


山东文青是从文科高中毕业的,不过,既然是文青,自然有不靠谱的异想天开。一开始,他想入清华数学系。当然,这只是想想。“经过长时间的考虑”,他还是进入了西洋文学系,这一选择几乎是稀里糊涂的,他当时并没有明确的志向,选择这个专业,大概也就是想出国,爱文学。


这个山东文青,叫季羡林。




我选择季羡林,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比如鲁迅、徐志摩、沈从文、郁达夫、萧军萧红……是有我的理由的。1930年的季羡林,当然还是不现在的“国学大师”,他和我们的情况更为相似,没有显赫背景,没有家财万贯,也没有颜值——


一个普通的文青。


他和我们一样,经常翘课,那时候,他们的固定名词是“刷课”。刷课的理由多种多样,印象最深刻的,是集体“大刷其课”去看礼花,而导致教授大光其火临时决定考试。不过,他似乎从来没有因为晚起而刷课,夜里失眠,也没耽误早上上课,即使会抱怨上了一上午课,“屁股坐疼了”。


他和我们一样,遇到看不惯的就讽刺两句:




他和我们一样,考前才复习,所谓“学期的成绩就全仗这两天挣”,为此甚至不惜点蜡烛(原来宿舍熄灯的传统自民国时期便有了的),也带小抄上堂。考试时也抱怨,凡是没有预习的都会考,“预备的全没用”——都是套路!


他和我们一样,考砸了就骂老师:





他也和我们一样,考砸了之后就立志,下次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




这是文青生活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


季羡林爱读书。喜欢读周作人,因为“周先生所描写的东西,在平常实在引不起我的趣味,然而经他一写,都仿佛有了诗意,栩栩活动起来”。也喜欢沈从文,他曾经写了一篇文章,批评丁玲的《母亲》,沈从文看了不以为然,别人把沈的观点转述给季羡林,他还忐忑了好几天,总算找到机会,向沈从文解释自己的观点。


季羡林曾经立志要研究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那种喜爱是真挚的——“万籁俱寂,尘念全无,在摇曳的烛光中,一字字细读下去,真是白天万没有的乐趣”。为此,他不惜花重金,让图书馆找代理公司代为采买《荷尔德林的生平》。当时的原版书非常贵,一套荷尔德林全集要20元——这是上海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他并不富裕,这套全集,花掉了山东教育厅的一个月补助。



△高中毕业时的季羡林


不过,他和我们一样,也免不了追星。当时的青春女作家冰心女士蜚声文坛,名震神州。清华请她来教一门课,季羡林激动得不得了,都跑去旁听。据说,教室里面座无虚席,连走廊里也站满了人。“冰心先生当时不过三十二三岁,头上梳着一个信基督教的妇女王玛丽张玛丽之流常梳的髻,盘在后脑勺上,满面冰霜,不露一丝笑意,一登上讲台,便发出狮吼:‘凡不选本课的学生,统统出去!’”狮吼一出,季羡林立刻吓得“弃甲曳兵而逃”,再也不敢选修这门课。过了二十多年,季羡林和冰心熟了,说起年轻时的这件事,冰心笑着说:“不记得了”




季羡林也对外投稿,慢慢有了点名气。文青的“才子”心里渐渐浮现出来,他写了一篇文章,谈自己是如何开始写作的。写完,给外文系教授叶公超看,因为叶老师之前鼓励他随笔写得好。不过,好几天过去,他没得到反馈,他就去问叶公超,叶老师你觉得我写得咋样啊?叶公超回答,根本没看,你一刚出道的青年写什么写作经验啊。


我们季羡林的玻璃心碎了,人家嘤嘤嘤的哭了一夜,并且发誓:





然而没过几天,叶老师送给他基本自己编的《学文》,他立刻忘了自己的决定,认为这本刊物“仿佛鸡群之鹤”。


不过,你以为季羡林只懂得看书吗?图样图森破!他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丰富课余生活:爬西山望着红日发呆,去太庙看忽然飞来的几十只灰鹤,第一次看京剧是梅兰芳,后来看了荀慧生的《战宛城》,觉得“做派颇attractive,再不客气说就是‘浪’”。清华的学生必须选修第一年体育,不及格不能毕业。体育项目含有百米、两百米、一千米、跳高、跳远、游泳等等。季羡林喜欢打网球,也在体育课上学了“颇有意思”的棒球,大三时,他又爱上了打手球,虽然第二天肌肉抽筋在床上躺了一天,但之后还是三天两头去打,还为了占场地而和人吵过架。


文青们亦有放浪形骸时。他们一起去看狮子座流星雨,因为三十三年一次,结果隔半天天空才一闪,令人大失所望。他们结伴去看清华女生打篮球,并且直言不讳,看女生打篮球,“实在就是去看大腿,不然的话,谁还去看呢”,不过,当真的看见玉体横陈的女生(走错了房间),就吓得落荒而逃了。和所有的直男一样,季羡林同学还暗搓搓地在日记写下一个宏伟的誓愿:




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已经无法知道,季羡林君的这个愿望究竟达成了没有(看样子危险,他这辈子也只娶了一个老婆),但感谢季老的坦诚,我们才能了解到,一个普通文青的生活,读书打球考试写作想女人。


我忽然觉得


世道从未变坏


我从未觉得自己有资格称得上文艺青年。


文中图片来源:季羡林《清华园日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