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观察】和老师的约定

 勿忘初心1993 2016-07-22

【摘要】:当发现孩子不能遵守班级公约,一次又一次挑战老师时,如何和孩子做约定,督促孩子执行约定,并将规则内化成自我行为呢?“温柔地坚持”是游乐家老师的法宝,在温柔地坚持中、在一次次执行约定中,让孩子学会自律。



户外活动前,老师预告了接下来的活动, LKXX两人走到语言区便玩了起来,老师在旁提醒她们(之前已出现了多次不到进去活动时间而进区玩的现象。)两人对望哈哈笑着跑开。老师走到她们身旁,和她俩解决进区的问题。

师:“LKXX,现在是语言区开放的时间吗?”

LK:“不是。”

师:“那现在是什么时间呢?”

LK:“现在是小便、洗手、喝水的时间。”

师:“是的,那语言区什么时候开放呢?”

LK:“区域时间。”

师:“LK现在已经用了区域时间怎么办呢?”

LK:“那就不能去户外玩。”

师:“LK没有用户外的时间,只是用了区域时间,LK已经把明天的区域时间用完了,那明天区域时就要暂停一次了,同意吗?”

LK点头。

师:“那我们要把我们的约定画下来。”老师将纸和笔拿出来,将约定写在纸上,并让LK画上自己的标志并盖上印章放在老师这保存。




第二天区域时,老师拿出约定单对LK说:“今天LK的区域活动要暂停一次,因为昨天已经把区域活动的时间用了。”

LK:“不,我不要。”

老师拿出约定条给LK,师:“这是我们昨天约定好的。”

LK看着约定条扭捏起来,最后还是坐在一旁等待。在等待时,老师会走到LK身旁,表示老师一直都在关注她。

LK嘟着嘴说:“我想去区域玩,我可以进区了吗?”

师:“嗯,LK明天可以选区,但今天的区域时间在昨天用完了。”区域结束后,老师肯定LK遵守了与老师的约定,并在约定条上写上“已完成”,LK也画上自己的完成标志。




老师解析: LK已在过度环节多次进入区域,老师提醒她并作出约定后还会出现类似问题(不断地挑战规则),老师便请孩子画和写下约定,这样孩子可以更直观的看到自己所出现的问题,并在执行时不仅是口头的对话,而是用证据提供证明增加约束力,在隔天实行时孩子如找理由逃避,不执行而发生冲突,就将证据出示,孩子也知道这是自己画和写的约定,虽然不情愿,但是知道这是要实行的约定,需要自己履行自己的承诺。

在实行时也不能完全忽略孩子,要让孩子知道,老师一直在旁边和她一起实行共同的约定,而不是让孩子感觉到这是‘惩罚’,要孩子知道这只是自己行为带来所要承担的责任。在孩子完成后,要和她进行一个完成的仪式,这样告诉孩子一件完整的事情,同时再次告诉孩子你的行为后果结束了,让她自己参与到结束的仪式,让孩子和自己都知道这件事已经结束了。

游乐家的老师,一直秉承这样“温柔地坚持”,让孩子自觉遵守班级公约,使规则从被动变为主动在一次一次执行中而养成自觉自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