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油观察家】刘毅军:需重视低油价带来的全球天然气产业链震荡

 金乌神 2016-07-23
加入石油观察家私享会俱乐部!

文|刘毅军 马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  低油价对国际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

1.1  低油价改变天然气生产格局

2013—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即期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分别为108美元/桶、98美元/桶和52.39美元/桶,自2014年下半年来已经下跌超过50%,这给油气企业特别是偏重上游业务的企业带来生存发展的巨大挑战。以五大国际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BP、壳牌、道达尔和雪佛龙)为例,2014年和2015年经营业绩都在下滑,特别是2015年全年业绩大幅下滑,埃克森美孚全年实现利润161.5亿美元,同比下滑50%;雪佛龙全年实现利润45.87亿美元,同比下滑超过76%;壳牌全年实现利润22亿美元,同比下滑85%;道达尔调整后净利润105.18亿美元,同比下滑18%,而调整前的净利润仅有50.87亿美元;BP 处境则更加艰难,上游利润同比下降超过92%,全年整体巨亏65亿美元,创近20年以来最大亏损。这几家公司在2015年年度报告中,都提及低油价和低气价的环境,如埃克森美孚表示油气价格变化和其他市场环境正在影响着油气行业;壳牌在战略报告部分也说低油价和低气价对能源业有深远影响BP将低油价环境列在董事会战略关键的第一位。

为了应对低油价对公司造成的冲击,油气公司必须调整各自的经营战略。受制于利润下降造成的现金流不足,削减上游资本支出和勘探开发投资是必选的方式之一。根据伍德麦肯兹统计的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全球石油行业共有约22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被削减。从地域的角度看,国际石油公司在北美和俄罗斯两大区域资本投资压缩比例最高,降幅普遍高达40% ~ 60%;在非洲、拉美和欧洲地区投资降幅约为20%~40%;在亚太地区投资减少比例相对较低,但平均幅度也接近20%。根据《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截至2014年底,北美(包括墨西哥)和俄罗斯两大区域天然气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4.4%;非洲、拉美和欧洲(不包括俄罗斯)占22.9%;亚太占15.3%。这样大规模的削减资本支出势必会影响未来天然气的供应。

在低油价环境下,运用有限的资金最大化地分散风险是油气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中,平衡投资组合就是一项可选的战略。壳牌对天然气业务的重视程度是五大国际石油公司中最高的。在低油价时期,壳牌认为,天然气一体化经营是其近中期的发展战略,能够有效规避低油价带来的风险。2015年2月,壳牌通过完成对BG公司的收购整合天然气和深水油气项目。壳牌在上游业务中退出了阿拉斯加的项目,也停止了加拿大Carmon Creek项目,因为它们在2015年亏损,而综合的天然气业务帮助其部分抵消了能源低价的影响。BP 公司在2015年年度报告中公布了其上游项目,2015年BP启动了两个深水油项目和一个LNG项目;在建(预计2016—2020年启动)的有12个气项目和5个油项目;设计评估阶段(预计2017—2020年启动)的有6个气项目和3个油项目。根据BP 未来新项目净产量的预期,到2020年常规气、致密气和LNG的净产量将达到常规油、深海油和重油净产量的3.4倍。

北美地区近十年来的投资热点以非常规油气资源为主,非常规油气相对于常规油气来说成本高、投资风险大,抵御低油价冲击的能力较弱。在当前低油价的“寒冬”中,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也不得不做出调整。在高油价的时候页岩油气开发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许多能源企业甚至不惜通过借债、增发股票和发行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进入这一领域。低油价下,美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热潮有所消退,油气储量价值缩水,石油企业债务大幅上升,再融资能力下降,处于破产或重组之中的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根据Haynes and Boone LLP律师事务所的《油田破产监控》报告显示,2015年有总计大约45家北美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申请破产,涉及约80亿美元无担保债务和92亿美元担保债务。报告还预计,2016年将会有更多的北美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申请破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球范围的企业购并逐渐活跃;1986—1989年油价进入低于20美元/桶的低油价时期,促使各石油资源国纷纷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跨国石油公司也为了走出低油价带来的不利局面,加速战略调整,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收购与兼并获得油气资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油价降到了近30年来罕见的低水平,世界石油业展开了新一轮由西方主要石油石化公司引领的兼并重组浪潮。2014年全球油气资源并购市场“触底反弹”,全年共完成并购投资约17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3。2015年全球油气资源并购市场走势低迷,全年全球油气资源并购交易发生数量创下近十年来最低值,平均月度交易发生宗数仅为近两年来均值的1/3,全年上游油气资源并购交易金额约1380亿美元,同比下降20%。如果除去壳牌并购BG这一820亿美元的大单,全球油气并购市场将更加惨淡。低油价环境使油气资源并购市场“冷静”以外,也表现出以下特点:

1)资产买卖双方更加谨慎。从2014年下半年油价暴跌开始已经将近两年时间,按照通常的规律来说,不少公司财务上吃紧,需要变卖资产度过危机,但是这一“并购潮”并未如预想中到来。从资产卖方的角度来看,当前低油价普遍降低了油气资产的评估价值水平,面对资产被低估的风险,卖方不到万不得已,必然谨慎考虑出卖资产;从资产买方的角度来看,当前低油价“迷局”究竟何时才能破除,油价能回升多少还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买资产所付出的成本和未来收益间的权衡也使买方观望情绪较重。但是,就整个油气并购市场来看,买方市场力量相对更强。这主要因为卖方急于优化财务状况,以给投资者信心,进而剥离非核心资产。如BP公司2010年经历了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仅于2014—2015年就剥离了100亿美元的资产,2015年又创20年来最大的亏损,2016年计划再剥离30 ~ 50亿美元的资产,从2017年起每年剥离20 ~ 30亿美元的资产。

2)不同石油公司选择的并购策略各有侧重,以补充弱势为主。国际石油巨头从2013年开始注重出售非核心资产,以优化公司的战略结构。在低油价环境下,国际石油公司可能选择在某一领域有独特专长的公司作为并购目标。如壳牌前几年因误判国际油价上涨走势导致上游业务相对偏弱,而BG公司在上游天然气勘探开发、特别是LNG运输及销售上实力雄厚,壳牌通过收购BG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上游不足的弱势,同时也巩固了天然气业务在公司中的地位。

3)北美天然气资产并购热度依旧。2014年北美天然气相关资产并购活动重归活跃,交易金额占北美地区年度总金额的42%,成为当年市场上的一大亮点。2015年该地区天然气资产并购热度依旧。《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北美地区是去年全球油气并购最活跃的地区,交易数量为198笔,占到全球总交易数量的69%,非常规油气资产是交易热点。同时北美地区也是全球下游资产并购量最大的地区,全年并购交易量占全球下游总交易量的54%,交易资产主要是天然气分销资产,交易额占地区总交易额的60%。

1.2  低油价打压天然气价格

如同高油价时期天然气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被拉涨一样,低油价同样会反向作用于天然气市场而拉低天然气价格。和原油定价不同,全球天然气价格随地区不同而变化。在美国,Henry Hub天然气现货价格2015年全年平均为2. 62美元/mmBtu(1mmBtu=1054.350×10^6 J,下同), 比2014年下降40%;在欧洲,英国NBP天然气价格2015年比2014年下跌14%,其他交易中心的天然气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亚太地区天然气价格一般与日本清关原油价格(JCC)紧密挂钩,随着原油价格的下跌,天然气价格也紧跟着下跌,日本LNG价格2015年比2014 年下跌了35%。

天然气价格在表面上来看与原油价格是有相关性的,但是从经济学一般原理的角度分析,决定商品价格本质上还是供求关系。因此,天然气价格的下跌主要还是由自身的供求关系所决定。从终端用户的角度来看,天然气与原油有较强的竞争替代作用,高油价时期用户使用原油的成本较高,即使考虑到转换成本,天然气也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油价的下跌正好让这个过程反过来了。图2为即期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和美国、欧洲、日本天然气价格的比值,高油价时期这一比值普遍较大,低油价时期则较小。从2000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美国页岩气产量从21.7×10^8ft^3/d(1 ft^3= 0.0283 m^3)增长到418.1×10^8 ft^3/d,年均增速达到21.8%,再加上美国有“气—气”挂钩的天然气定价中心,其天然气市场与欧洲和亚太地区差异性显著。美国天然气在2008年以后就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经济性,因美国月度的即期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与天然气价格之比受季节变化影响过大,故使用Henry Hub天然气价格单独计算年度价格比。根据EIA 的数据,2013年即期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108.56美元/ 桶,与天然气价格比值约为29.1;2014年原油平均价格为98.97美元/ 桶时,与天然气价格比值约为22.6;而2015年原油平均价格为52.32美元/ 桶时,与天然气价格比值约为20.0。若考虑到这几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长,更能明显地看到天然气在价格上的优势不如从前。再看欧洲和日本,在2011年即期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在96 ~ 123美元/ 桶时,与天然气价格的比值欧洲在9.3 ~ 12.2之间,日本在6.5 ~ 9.2之间;而2015年原油价格在27~ 65美元/ 桶时,与天然气价格比值欧洲在5.2 ~ 8.9之间,日本在3.1 ~ 7.4之间。可见,低油价确实使天然气价格相对失去优势性。


除此以外,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能源消费受累导致需求不足,天然气自然也不例外。受制于天然气产业链上游勘探开发资金紧张及下游需求不足,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所放缓。一方面,上中游一体化公司因为上游盈利状况不佳,财务压力加大,可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吃紧;另一方面,未来天然气需求增长将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如天然气在发电领域能否与煤炭竞争、与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进入经济换挡期的中国是否会拉低全球天然气需求量增速等,天然气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者将更加谨慎。

由于国际原油定价一直存在“亚洲溢价”问题,通过定价方式,原油价格上的溢价自然而然地就传递给了天然气。随着原油价格的下跌,天然气的价格也随之下跌,“亚洲溢价”的溢价部分已收窄。图3 为美国、欧洲和日本三个地区的天然气价格和即期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2010—2015年这段时期“亚洲溢价”变化最为明显,欧洲和亚洲天然气价格与原油价格相关度较高,在油价约为110美元/桶的时候,欧亚两地天然气价格差约为4美元/mmBtu ;在油价为35美元/桶的时候,欧亚两地天然气价格差约为2美元/mmBtu。区域价差的收窄减小了跨地区天然气交易套利的动力,对未来天然气贸易市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低油价对天然气需求造成的冲击加剧了全球天然气供给的过剩,买方市场决定价格的可能性增加了不少,这从亚洲天然气市场的现货价格低于长协气价格也可看出。

1.3  低油价对天然气产业链的未来影响

低油价导致的天然气产业链上游投资大幅减少、中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减缓,加之经济持续下行导致的天然气市场需求下滑,低油价对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的影响在未来仍将进一步显现,这将表现在:

1)油气公司为应对低油价采取的削减资本支出和裁减人员等举措,在短期内能减轻公司的财务压力,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会影响未来油气产量。

2)对于天然气产业链来说,产量的下降和一大批高油价时期计划投资的高难度项目的延期或取消,对未来天然气市场的供给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放缓让上游和下游之间的连接、发展速度减慢;天然气消费市场失去经济优势,甚至发生的“逆替代”导致消费动力不足。

3)低油价给油气公司带来的财务及经营压力,让其更加注重成本的压缩和效率的提高,这使油气公司对技术上的投入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降低天然气盈亏平衡点的成本价格,增加天然气在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

4)油气公司通过加速非核心及低效资产的剥离,以优化公司经营结构。并购交易中有部分交易是发生在“资产佳而经营不佳”与“经营佳而资产不佳”的两类公司之间,通过资产“置换”,整个天然气产业链有望朝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低油价对中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

2.1  低油价对中国油气公司的影响

在全球石油行业一片萧条的大背景之下,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也不能幸免,2015年利润大幅缩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为66.7%、15.8%、66.37%。其中,中国石油及中国海油的勘探开发业务占公司总业务比重较大,上游业务偏重,受低油价影响较大;而中国石化由于业务更倾向于炼化,受影响程度相比之下较小。降本增效同样也是中国油气公司未来一段时间提高运营水平的主要措施。以中国三大油气公司为例,图4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近5年的资本化支出,可以看出,2015年资本化支出均明显减少,其中,中国石油资本化支出同比下降31%,中国石化下降27%,中国海油下降38%。虽然三大石油公司资本化支出减少,但同时也在竞相布局天然气市场。中国石油在刚刚公布的2015年年度报告中披露其2015年原油总产量为971.9百万桶,比上年同期增长2.8%;可销售天然气产量31310×10^8 ft^3,比上年同期增长3.4%。同时,中国石油也提出2016年计划原油产量为924.7百万桶,同比降低4.86%;天然气产量31720×10^8 ft^3,同比增长1.31%。中国石化在2015年年度业绩中也指出受低油价影响,原油探明储量同比下降,但天然气探明储量同比增长12.3%,主要是涪陵页岩气储量大幅增加。2015年中国石化上游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547.10亿元,主要用于涪陵页岩气(一期)产能建设,推进广西、天津LNG项目和济青二线等天然气管道建设以及境外项目建设等。2016年中国石化计划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479亿元,重点安排境内油气勘探工程,如涪陵页岩气二期、大牛地气田等开发工程,加快实施川气东送一期增压工程。2015年,中国海油平均实现油价为51.27美元/ 桶,同比下降46.6%;平均实现天然气价为6.39美元/10^3 ft^3,同比下降0.8%。从价格变动的角度来看,低油价环境下显然原油价格变动要比天然气大得多。


除“三桶油”以外,中国其他一些油气公司也受低油价的影响调整了经营战略。如有“第四桶油”之称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的加拿大Novus能源公司就减少资本开支1000万加元。近年涉足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的上市公司海默科技受低油价的影响也整体放缓了油气开发的节奏,其在公司公告中表示Niobrara区块2015年下半年以来主要依靠已经完钻的在产井来维持产量,减少了新钻井的数量;自主开发区块已开发了3口直井,虽均获得了较高产量,但是由于低油价,目前也只有一口井在生产,其余两口井未进行完井,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待油价恢复到一定水平时公司才会完井投产。

近5年来,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工业化生产的国家。但是,中国页岩气藏储层与美国相比差异大,无疑增加了开发难度。此外,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晚、技术水平低、经验少,成本自然也高,这些都制约了中国页岩气的发展,页岩气资源的规模开发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当前受低油价影响整个天然气产业链面临着下游需求不足,价格走低等压力,天然气供给相对宽松,油气公司努力压缩成本应对低油价带来的行业“寒冬”,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外,此时对于页岩气开发利用转向以技术储备为主,减缓商业化的步伐。

受低油价所累的还有LNG业务。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月报,2014年中国进口LNG 1983×10^4t,平均价格为3783 元/t;2015年进口1963×10^4 t,平均价格为2783元/t。根据卓创资讯统计,国内LNG价格也从2014年上半年的约5000元/t下跌到2016年3月的3066 元/吨。中国在2004年进入天然气产业链快速发展阶段以后,对天然气的消费量高速增长,为解决天然气短缺问题,中国通过三大石油公司以中国海油为主签订了不少LNG进口合同,而当时亚洲LNG正处于高油价环境下的卖方市场阶段。中国LNG长期贸易合同价格也采用与日本原油清关价格(JCC)挂钩的方式,贸易合同中可能还有一些限制性的条款,如“照付不议”等。全球大宗天然气销售常采用“照付不议”条款的合同模式。中国从大鹏项目以后,陆续在高油价时期签订的LNG进口合同普遍价格偏高,也使得中国进入高LNG价格时代。受低油价的影响,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买家,本可以趁此机会签订低价的购气合同,以摊薄前期过高的进口成本;受制于油价下跌带来的利润下滑,现金流紧张等财务问题,油气公司在LNG购买问题上将更为谨慎;加上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LNG卖家此时坚持与油价挂钩的动力会减弱,买方议价能力增强,LNG“亚洲溢价”问题目前及今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但由于近两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增速的急速下滑,原签订的相对高价进口LNG集中增加,加之LNG已建成的接收站向第三方开放性差,要加大进口低价LNG困难重重。

2.2  低油价打压天然气市场

2004年以来,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快速发展、天然气消费量急速增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凸显,急需清洁高效能源;②政府大力鼓励天然气的推广及应用,天然气不仅定价低,在特殊行业或部门甚至还有补贴;③原油及石油制品价格高,相对低价的天然气在下游市场有替代的动力。经过多年的培育,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2014年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6%。自2013 年以来,国内陆上管道天然气价格受到相关政策影响,累计调价幅度上升约0.1元/m^3。但是,作为天然气的替代品,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及燃料油的价格都与原油价格紧密挂钩,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带动这些替代能源价格亦大幅下跌,天然气与替代能源的价差收窄,经济性优势大幅削弱,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气改油、煤的“逆替代”现象。以广东潮州的陶瓷企业为例,从2014年11月开始,原本使用LNG的企业,已经逐步改成了使用LPG,到2014年12月替代率已经达到50%,而这些用天然气的企业是经过数年辛苦培育的。在本轮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带动之下,石油产品的价格明显降低,2015 年全年国内汽油、柴油价格调整19次,汽油标准品价格累计下降670元/t,柴油标准品累计下降715元/t。虽然国内非居民用气省级门站价格在2015年11月底下调了0.7元/m^3,但是无论从时间上还是调价幅度上来看,低油价对天然气需求的打压都已成既定的事实。这从2014年、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增速的急剧下滑中可以看出。

再以车船用气为例,可以看出低油价对天然气市场的影响。有资料显示,LNG车本身的成本普遍比柴油车要贵6 ~ 8万元,而船的改造更贵,在60 ~ 100万元之间,甚至LNG车船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在故障率和维修费用上更高。在低油价的环境下,天然气车船的发展受到冲击。以四川省为例,表2、表3是2014年1月和2016年1月四川地区车用燃料价格表,从单位热值差一栏可以清楚地看到柴油、93号汽油、97号汽油等成品油和LPG在国际原油价格为108美元/桶和30.7美元/桶时的价格差异,显然这些石油制品与LNG单位热值的价格差已经明显缩小,其中以LPG最为明显。



2.3  低油价对天然气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国天然气产业链2004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政府相关部门试图重点推进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并开始缓慢转向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又称天然气体制改革),使其最终向竞争型产业链结构推进。

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开始于2005年。经过10年的努力,在省级门站环节建立了非居民用天然气的“理想起步价”(指在某一时点上,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相对合理的比价关系),并进行了省级门站价与替代能源价格联动的尝试,和试图放开天然气直供用户(化肥企业除外)用气门站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等;但整个价格改革基调始终是政府模拟市场。从产业链结构意义下观察,在这10年中只进行了一些小步、增量性的改革。直到2013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才开始对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整体谋划,将产业链结构改革置于价格形成机制真正的市场化改革之前,强调前者对后者的决定作用,突出以前者改革达到对后者改革的目的。但作为天然气体制整体改革方案,目前仍没有推出。

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均仍处于深度调整中,经济恢复起来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国际油气价格难以大幅、持续上升,中国的进口气价缺乏上升动因。2014年后国内天然气整体进入供应宽松期,国内主要石油公司受现金流制约,有更大动力优化自身资产。同时,中国煤炭价格再难大幅、持续上升。党的十八大也凝聚起了改革共识、谋划顶层设计。这些都为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建立现代能源市场体系提供了难得的改革“窗口期”,成为结构改革能否早日释放红利的关键。

低油价对于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中主要是国内天然气市场消费动力严重不足,如何消化在高油价和预期油价上涨时期签订的长期进口天然气成了更突出的难题。低气价、低速增长的市场预期,使新的市场主体进入产业链上游的动力不足、驻足观望,国内主要石油公司更担心资产流失。2013年后,一再推迟的第三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等就是反映。天然气管道、LNG接收站利用率不足,也使得这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下滑,这也使尽快实施产业链中游“网运分开”的决策难做。可以说,适度低油价,有利于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但过低油价,将使改革难以大幅度、快速推进。


3  结论

1)油价下跌使油气公司经营业绩下滑,为度过当前困境,油气公司都采取了削减资本支出等措施,对未来油气产量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2)低油价使世界天然气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相对原油价格,天然气经济性下降明显。

3)非常规天然气产业因其高成本遭受低油价冲击大,国外非常规油气公司破产现象加剧,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内油气企业对待其资产趋于慎重。

4)油气资产并购市场因多个因素影响,市场表现较为“冷静”。

5)中国天然气产业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轮油价下跌对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而言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来源:《天然气工业》,2016.6,原标题《低油价对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本文为节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