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9%的人生只是过活而已 |婵琴

 真友书屋 2016-07-23


一次在咖啡馆写作,旁边两位年轻人估计是自主创业,不停聊一些当下流行创业思维与模式。其中甲说:“你看某某某的创业就很成功,他现在的自媒体已经拿到了融资,据说粉丝多少多少。”语气里听得到的高昂与羡慕。

“拿到融资又怎样,还不是网络版的知音体。”我抬头看了看说这句话的乙,满脸的不屑与自在:“你做的是一个阅读群体不同的 APP,应该专注你当下的事情,而不是今天看这个做得好,明天看那个又融资。你知道你现在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很累,很苦吗,因为你喜欢比较。到最后,你会忘了自己是谁……”

这样的对话蛮有意思的,让我想到当下一句流行语:“人生不是用来比较,而是完成的。”也让我确信很多人之所以总是喊苦叫累,大抵是他们总是太喜欢和人去比较。

我说过,比较没什么不好,某种程度它可以促进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但比较一旦盲目,就会形成负载、压力。超越了自身能力之外的负载、压力并不是来自于比较本身,而是来自内心对自我认识的不足。

没有足够的自我认识,就会迷茫,做事稍有挫折就想放弃,热衷于给自己找借口,还时不时想着怎样走走捷径,如何投机取巧。

现代人所产生的巨大焦虑和压力,似乎是空前的,即便TA有房、有车、还有工资拿。最近身边有熟人就这样,每天电话诉苦、见面说累。有一次,我跟他说:“你不是难民、也不是乞丐,而且每天有家可回。就安心过好当下吧。”

对方说:“这不,最近想换大点的房子嘛。”因为我对换房子事情不感兴趣,也没再接话。

我记得他们在两年前买过一个房子,两边的家长凑合了五十万,自己拿了几十万,买了个几百万的,没社区,没绿化,也没楼道清洁工和大堂的房子。
当时身边有朋友问他们怎么拿几百万买这样旧的房子,对方说:“一起出来工作都买房了,我们再不买,就过意不去了。”

“别人有房,我们也应该要买。”这样的逻辑也让整个小家和双方的家长开始承担了漫长的负担。因为两人工资不够每月月供啊,双方老人退休金每月得拿出来支持。这样比较后的承担,不累、不苦才怪。

我们太不愿意做自我了解和认知,总是喜欢以外界的价值标准为导向与评判,我们从小的教育模式就是:“谁谁家孩子如何如何,谁谁家闺女怎样怎样了。”这样既定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的日子在大城市有如夹缝中匍匐前行,姿势很难好看。

据说,经常有人问王路先生在北京过得幸不辛苦。他说:“要看人的,有人辛苦,有人不辛苦,像我这样。”

我想,他之所以不觉得辛苦,是因为他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而且他非常清楚适合自己所走的路。这样的路是以艰难、漫长的自我认知为付出与基础的。看上去,似乎是一种后退,实际上,谁能说他不是一种智慧呢?比如,关于出书,他总是说,“随缘。”至于买房,我想,当下八零后的人,父母凑点,自己出点。于他而言,肯定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在我看来,对自己有足够认识的人,是不随大众的价值所左右的人;又或者他们是一群很自信、不屑于和外界比较的人。因为不喜欢比较,所以也不会用一些附加的东西,让自己肩负与当下能力不匹配的现实。

所以他们也不会抱怨社会、外界房价环境如何不公平,不好。更不会成天喊苦叫累。

我的父亲,知道我每天写字,实际上他是对我抱有很大期望的人,但他从来都是跟我说:“文章能写就写,不能写就不写。不要把人弄得太幸苦了。”我的父亲生性淡泊,但一生做事踏实,认真。

我的血脉中多少也继承了他的一点习性。比如我写字的初心只是为了让日子好过。至于其他,能得到一些所谓的回报,是上天的恩赐;得不到,是自己福报不够。也能坦然接受。

这样的观念和思想让我对待写作有了某种轻装上阵的洒脱感。就好像总有人说,自己写作如何累,怎样苦,不是脊椎痛,就是脑子疼。我似乎很少感受到这些毛病和问题。


虽然有时候集中式写作时,身体会由于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而疲累,但心从来都是愉悦和享受。而我也正是在这样体验的过程中,一点点觉察到了自己的心,做到了自我认识。

又一次,和朋友蔻蔻聊天,她说:“不是所有的人做自媒体都想着怎样增粉和变现的。”我们有那么多的相惜与感同身受,又怎么会不懂得她在说什么呢。这就如同我非常理解章诒和在一次与她朋友聚会上说:“……我也从来没有想到我要去挣稿费,用这个改善我的生活。我也没有想到拿这个去成名。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我想的,我从来不想用文字去干吗,我就觉得把他们一笔一笔的写下来就行。我想换成你们每个人,都会和我一样。”

我相信她们才是真正热爱写作,内心淡定的人。真正的热爱是不会刻意索求任何回报的,就像我们的父母曾经为我们的付出一样,他们生养我们的初衷,肯定没想过,老了,你给她买几件金银首饰,或者去哪哪旅游,还或者所谓的养儿防老。他们无条件付出,源于博达、无私与自信。而真正的淡定,来自内心的坚定,并不以外界价值为评判标准。她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及独特的价值体系与豁达的视野。

如果写作算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所以的艺术形式,到最后一定是以享乐的姿态示人的。大概两年前吧,看雅尼·克里索马利斯在北京的音乐演奏会,整场演出,你很难想象那是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在台上,弹跳自如,喜乐有加,全然感觉不到他是在做一场严肃、规矩的演唱会。我看过几个大陆和内陆一线明星的演唱会,隔着屏幕视频,都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不放松。本来就是一个娱乐和享受的过程,最后却因为这样、那样的束缚,变成了一场交易和完成任务的交差。看了也只是看了。

人生亦同样该是如此,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过怎样的财富与历史,它本身带给我们的就是一场体验后的感受。而不是在这个过程中,左顾右盼,亢奋比较。以至于自己在模糊的自我认识里,有如汗鸭落水,急慌赶忙地不停自救。

这也是心灵落水的典型模式。一个人心灵落水后,就会盲目外观,而不是扎实从了解自身开始。


“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事实上,当下90%的人生不过只是活过而已。似乎总想着如何把这一生打发完,了事。”十年前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提醒着我,该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度过短暂的一生。


题图:辛江

- END -


作者:蒋婵琴,关注生命实践、精神成长、觉察思省、窥破虚幻、沉静记录,只为完成内心的蜕变与成长。公号:落雪听禅(ID:luoxue_tingch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