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印花税票的收藏与欣赏(一)

 yangyanaa 2016-07-23

我多年以来一直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本来对集邮没有太大爱好,也只是每年买上一本年册或遇上大题材时买上一些而已,连集邮入门者也算不上。但是,随着近期以来在网上对印花税票知识的逐步了解,发现与财务息息相关的印花税票里蕴藏了悠久的文化,便激起了我对印花税票的喜爱。从现在开始,逐渐搜集一些有关印花税票知识与大家共赏,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印花税票的收藏与欣赏(一)

--印花税票的起源

一、印花税票

印花税票是具有固定面值的有价证券,是国家为收取税金而印刷的纳费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负责设计、印制。它有票幅、图幅、主图、齿孔、年号等,与邮票酷似。印花税是国家对因商事、产权行为所立或使用的凭证征收的税,它采用在凭证上贴印花税票的办法征税。

二、印花税起源

印花税于1624年创始于荷兰,由于其缴纳的方法是纳税人将应纳税凭证送到政府,完税后用刻有花纹的滚筒盖上戳记,因此,被命为“印花税”。

当年,荷兰政府发生经济危机,财政困难。当时执掌政权的统治者摩里斯(Maurs)为了解决财政上的需要,拟提出要用增加税收的办法来解决支出的困难,但又怕人民反对,便要求政府的大臣们出谋献策。众大臣议来议去,就是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妙法来。于是,荷兰的统治阶级就采用公开招标办法,以重赏来寻求新税设计方案,谋求敛财之妙策。印花税,就是从千万个应征者设计的方案中精选出来的“杰作”。可见,印花税的产生较之其他税种,更具有传奇色彩。
  印花税的设计者可谓独具匠心。他观察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契约、借贷凭证之类的单据很多,连绵不断,所以,一旦征税,税源将很大;而且,人们还有一个心理,认为凭证单据上由政府盖个印,就成为合法凭证,在诉讼时可以有法律保障,因而对交纳印花税也乐于接受。正是这样,印花税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誉为税负轻微、税源畅旺、手续简便、成本低廉的“良税”。英国的哥尔柏(Kolebe)说过:“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印花税就是这种具有“听最少鹅叫”特点的税种。
  从1624年世界上第一次在荷兰出现印花税后,由于印花税“取微用宏”,简便易行,欧美各国竟相效法。丹麦在1660年、法国在1665年、美国在1671年、奥地利在1686年、英国在1694年先后开征了印花税。它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成为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个税种,在国际上盛行。

三、我国印花税发展历程

我国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大清帝国拟议和试办印花税达二十余载,但终未能正式实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正式批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遵议仿行印花税,筹拟章程,奉旨试办,同时向日本印刷局订印印花税票6枚一套,此即清代批准的第一次试办印花税事。宣统元年(1909年),清廷通令各省施行。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印制和使用过“长城图”、“嘉禾图”、“城楼图”、“六和塔图”、“孙中山像”、“复兴关图”、“联运图”等数十种印花税票。

大清印花税票和康有为有关。1898年1月24日,康有为被请到了总理衙门西花厅与李鸿章等人举行一场变法与反变法的辩论会,当问到“变法”所需用的款项如何筹措?康有为回答:“日本设立银行、发行纸币,法国实行印花税……成效很可观。”由此可见,康有为就是“大清印花税票”印制发行的倡导者。

民国“交通联运图”大型高面值印花税票,正是在1946年前后,上海作为东亚最大的城市,经济贸易、商务活动较为发达频繁,小面值印花税票难以满足实际需要,1000元交通联运图是最高面值,在大宗高额交易时,商家还需要填写印花税缴款书,很不方便。因此,上海地区商会便联合上书,要求印发高额印花税票。1947年初,国民政府直接税署决定在上海地区试行大型高面值联运图印花税票,2 万元、5万元两种票种,而后向全国推广。

印花税票,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版本、图案不尽相同。印花税票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例如《中国陕西地方通用印花税票》、《陕甘宁边区印花税票》和由于战争使用时间只有两年的《华中解放区“山水图”印花税票》、1942年,中华民国苏淮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以中山陵为主图的印花税票,以及清朝“云龙风景图”、民国的第一套“长城图”和抗战胜利后,象征着建国的“海陆空图”(也称交通联运图)印花税票等等,这些不同版本历史背景下的印花税票,都有时代的影子,烙上了年轮的符号。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印花税暂行条例》;1953年和1956年对《条例》进行了两次修订,缩小了印花税的征收范围,减少了税目;1958年因税制改革并入工商统一税而停征,不再单独征收;198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开始施行,恢复征收印花税。

新中国印花税票共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以1949年版旗球图印花为主,其前期利用民国印花税票加盖改值使用;第二时期:为1952年版印花税票,后因币值改革,多以1952年版印花加盖新币值继续使用。这两个时期的印花税票又分无区名、中央、华东、中南、华北、西南、西北、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多种;第三时期:印花税票为1988年版印花税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