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骨髓A.部位: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中; B.分类: a)红骨髓:胎儿、新生儿和幼儿期,骨髓全部为红骨髓,其内水40%、脂肪成分40%(对比脂肪成分80%的黄骨髓来说,这个在看MR时有助于理解喔~)、蛋白质20%,具有造血功能。 b)黄骨髓:其内水15%,脂肪80%,蛋白质5%,5-6岁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取代,失去造血功能。当机体严重失血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重新造血。 P.S 骨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保留有造血功能。
图中示:脊柱是成人红骨髓分布最多的部位之一,因此T1WI上椎体信号要比外周骨低。 Eg:这是一个23岁男子正常的股骨MR扫描: T1上呈高信号 T2上呈高信号 T2压脂信号减低,被压掉 T2压脂信号减低,被压掉 23岁男子骨髓以黄骨髓为主,这是一个黄骨髓MR表现。黄骨髓主要是脂肪成分所以T1、T2上呈高信号,压脂序列脂肪成分被抑制,信号变低。 Eg:这是一个14岁女性正常的脊柱MR扫描: T1上呈稍低信号 T2上呈稍高信号 14岁女孩颈、胸椎为红骨髓为主。(中轴骨是以局部性转化模式为主,即在红骨髓背景上出现局灶性脂肪沉积。MRI表现为斑点状、斑片状或节段状高信号。椎体的红黄转换出生后几岁就开始出现黄骨髓,从下向上发展。出生不久椎体中心区就出现黄骨髓,随着年龄增大而扩大,周围区则呈红骨髓聚集区。) Tips:国庆期间,小编请了个假欢脱了很久,在祖国大江南北看到了很多“人从众。。。”,昨天晚上伴随着屠呦呦教授诺奖佳讯小编刚刚回归为大家继续编写从零到一系列。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告诉我哦~
责任编辑:如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