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丙昕说易经》第7集:一阴一阳之谓道

 学问有没有进步 2016-07-23

学易经智慧,解人生百惑!主讲、文/徐丙昕

  上面讲了阴阳的概念。阴阳是世间万物对立统一,和谐共存的形式,也是万物生长延续的原动力。易经的最根本的精神理念:“生生之谓易”。宇宙万物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而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不息”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系辞传》中有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也就是说,宇宙自然由太极而生天地两仪,也就是阳与阴,由阳再分两仪,阴再分两仪,就构成老阳、少阳、老阴、少阴四个象,四象再分两仪,就生成八卦,由八卦通过生生的方式,生成六十四卦。宇宙自然就是这样通过生生不息的方式,形成了多姿多彩丰富无比的大千世界。什么是“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呢?当天地生成八卦,这八个卦是两两相对的卦,阴阳相对,高下相较,左右相对。当有了这前后高下之分,便有了吉凶之分。正如《系辞》中所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有相对相较,就有吉凶。既然是相对相较定出来的,那么吉凶就是可以转化的。在这里,我们也知道了“男尊女卑”的来源,也知道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出处。吉凶转化的辩证关系,被老子所发挥成“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

“易”的这个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系辞》中还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序卦》中则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所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就在于“生”,这不仅只讲生成问题,并且还赋予了天地以某种道德的意义,它说明在自然界的本身变化生成中有一种有序化的秩序,这种有序化包涵着生命的目的性,而天地间的万物都是由天地给予的,这种生生不息,天地造化就是自然界的本来面目。

《系辞传》中还有一句非常经典重要的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在这里还是强调了一阴一阳相互交容,从而才完成天地万物的“生生”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着重点在“之”上,这个“之”是动词,就是“互动互容”的意思,一来一往的意思,我们说:“道在呼吸之间”,一呼一吸就是一阴一阳的互动,只呼不吸或只吸不呼,都不是道,如果是这样,那就是死道了。同样,我们的眼睛一睁一闭是道,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光睁不闭,那就死不瞑目。同样,我们说“知识就是力量”也就不怎么对了,因为知识是死的,只有活学活用知识才有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