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丙昕说易经》第9集:与时偕行

 学问有没有进步 2016-07-23

学易经智慧,解人生百惑!由著名易学明师徐丙昕主讲!

我们现在常用一个词叫“与时俱进”,要求我们要跟上社会发展的形势,变革图新。这个词来源《易经·文言》原句是:“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就是说终日努力向前,不停地勤奋工作,才能够跟得上形势的发展,才能配得上你所处的地位与时代。

《易经》认为事物如果要臻于完善,要保持完善的状态,它的运行就必须在恰当的地位、恰当的限度、恰当的时间。时间在这个“恰当”的观念中是个重要因素。冬天穿皮袄是恰好,夏天穿皮袄就不是了。所以与时偕行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就“时”的自然属性来说,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规律性。也就是说,今年是公元2016年,那么2015年就永远地过去了,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去了,也就成了“此情可待成追忆”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就是时间的客观性,规律性。就“时”的社会属性来说,它又受到参与其中的人的活动的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是近两百年来从积贫积弱到经济崛起,作为生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我们赶上了一个较好的时代。所以作为个人,第一就是尊重“时”的客观存在;第二则是通过人主观的努力,来识“时”之义,知“时”之行,观“时”之变,用“时”之机。就像《系辞》中所言:“先天而天弗韦,后天而奉天时。”人的道德智慧修养就在这对“时”的认识把握和与自然存在的妙合无间的境界上。

但是如何才能识“时”之义,知“时”之行,观“时”之变,用“时”之机呢?这主要在于“知几”。《系辞》中说:“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易经》这本书,是圣人用来探究极其深奥神秘而难以预知东西,是研究变化前的蛛丝马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叶知秋”。只有研究通了这些,就能够会通理解天下的心志。从而就能够成就天下的事务。唯有明晓掌握了这些,那么也就能够做到不必费心用力着急就能快速达成你的理想目标。又引孔子语,“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爻不馅,不爻不读,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里的“几”,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细微前兆,在事物发展的萌芽阶段就准确地分析它的趋势把握住极其微妙的“时机”,这就是“知几”。所以孔子才说:“知晓几兆的人,可以算得上拥有神妙本领人了吧。君子是见几而行动,不是终日死等机会。我们同样也要学会“知几”的本领,与时偕进!

声明:

1、《丙昕说易经》系列视频,由北京昕盛明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本系列视频仅为学术交流所用,转载请注明出处,严禁用于商业用途。

2、以上文字部分根据徐丙昕先生讲座整理,版权归北京昕盛明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