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草创作空间与可能

 苦丁茶170 2016-07-23
 
章草创作空间与可能
——答钱娟英关于章草创作的询问
                           董水荣
对于当代书坛来说,钱娟英作为女性书家的书写属于有勇气的,而且是独特的。她的书写对于我来讲已经变得不可忽视,她的书写那么顽强、有时还有点而倔强。独立书写的气质,坚实的书写基础,诡秘、幽暗作品形式,都表明她的对书法的真正地执著。
说实话,一直对当代女性书家的书写,抱着忽视的态度,不是性别的歧视。而是太多的女性书法作者,在她们的书写里看不到真正有自己的审美、情感、思想。也许她们获过许多的书法大奖,都没有改变过我的态度,相反,更多的获奖只能更加证明了这些书法作者还在重复着别人的审美与思想。胡秋萍、顾琴、顾柯红、钱娟英这些女性的书写竟然让我发生一些新的看法。不是因为她们有多大的书法成就,而是她们的书写品质。真正让书写回到自己,回到独立的那种表达。
钱娟英在行草书上用心多年,她有比较广阔的书路,帖学的、篆隶的、魏碑的、大字到小楷都写得很入手。比如小楷受王宠诗稿的影响,找到了那种萧散、自由感觉。这两年转而对章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章草的书写在帖学主流之外,打开钱娟英以后书写的一片天地,也许这份书写成为与生命相携带的延伸之路。
钱娟英给当代女性书法家提示的,是一种坚韧的书写样式,一种真正的另类的,也是虔诚的书写。现在钱娟英的书写自已表达方向的,一种简洁,一种古厚的书写,带有书境的引导,可以在阅读她作品,穿过那黑暗的纸面,在古旧的残纸中提供了这种图景的书写的人,能享有阅读的快乐。钱娟英在漫长的学书道路上,有了这份自觉。她之前的书写只是一种基本功的锤炼,学习与重复老师风格与书法的审美,为自已积攒着自觉的力量。我不知道她独立的书写自觉来自哪里,但我已观察到了她书写的这种方向。因为一次她就章草的创作询问,让我更为集中的对她这一路书法风格创作的关注。
钱娟英书法转向章草,就标志着她的书写开始走向独立的路程,章草,相对于当下二王帖学一路的主流书体,它还是属于非主流书体,关注的人不多。章草的书写相对于今草而言,更注重草法更有法度和点画形质的。走向个人风格的首要条件是,找到那个属于自己方向的取法对象,然后在这个对象里深化研究与体悟。我在《古典我们书写扎根的地方》一文中谈到:“一个独特的用笔细节都会成为精神意义上的书写符号。这些符号可能寄托着书法家对心性的深切表达,这些技术和细节也可能蕴藏着书法家创作中最难忘怀的那些写意方式。有时,书写就是不断地在回望经典开始的地方,让自己获得书写力量的那份经典。不断地在辨析这些书写的经验。成熟的书法家就是把一种经典写深了、写透了,一种有自己书写风格可能就建立起来了。”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以章草做为自己风格确立的母帖,还是将章草的学习作为一个取法的驿站。如果以风格母帖的深化来要求自己,要在章草中见他人所未见,将在章草写出与众不同的理解高度和个性阐释。
我认为她在章草创作上,形式感觉有种出类拔萃之感。她每次给我展现的作品,说实话最先打动我的是作品的形式。作为当代的书法家,如果对于书法创作形式的麻木,或为自己简单的形式找一份传统的借口。只能证明自己,这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书法作品的形式,有如一个人的衣服,如果与自己的衣服都没办法协调,那只能说明自己还没有认识自己的气质,她是很了解自己作品的气质。
她的章草作品最喜欢用大片黑色的衬纸,黑色不是个美丽的颜色,它是一种沉重,一种隐秘,一种独立,一种神秘,一种玄想。潜伏着玄机,这种色彩也不是世俗之色。一个书法家对一种书法创作在色彩上的独钟,说明自己形式能力上有了自己的审美自觉,说实话并且有了不俗的审美层次。阅读她的作品,就象是被引诱到一个偏僻的山谷,而黑暗开始降临。在黑暗中只有把目光聚集在她的中心的作品上。也是这是一种智慧,她让你的阅读没有退路,只有在黑暗中向光亮的地方聚焦。那真有点是孤苦伶仃的阅读,并带有视觉压力的阅读。
在她章草的形式表现上,常常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纸张弄得残破不堪。纸质表面的粗纤维,或者手撕、或者烟熏火燎。这种残纸形式可以引导有关楼兰残纸记忆,关于残纸的设想,历史的、厚重的、传统的、文化的种种关联。
对于这些形式追踪,显然不是在作品表面上无穷无尽的装饰,她想表现出章草的传统书写技术之外,章草在当代存在的状况。确实,我不敢否定她对这些形式思考的出发是为了入选展览而刻意为之,难以摆脱为做形式而形式的把柄。但在大多数时候,她书写的方向还是在书法的本身进行思考。
每一位章草作者都无法跳过《平复帖》,《平复帖》是章草中的经典,历代对它累积的关照中形成了审美范式,已形成了比照章草一种隐形标准,如果章草的书写过大的偏离了《平复帖》风格,对于大家的阅读习惯来讲是危险。所以章草入手开始,对《平复帖》学习,要保持纯正的技法体系和审美体系。
钱娟英在随着对章草深入,写出自己章草风格也成了一个方向。融合好象是一种通常的办法,但实际上,一个书法家风格的成立,不是融合,更不是的风格与风格之间的嫁接。融合与嫁接在我看来只是一种书写的策略,是智力的游戏。风格的建立是一种审美的建立,有了自己审美,风格的表达就自然要出来的,融合只是一种审美视野的开拓而已。比如《出师颂》是用的二王的笔调,将章草的审美引向简洁明了的风格,同时也弱化了章草特有的朴厚之感。
      如果从一个成熟的书法家,有自己的风度表达上的要求,章草的创作对于钱娟英来讲,只是个开始,很多疑惑随之而来。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上个月她就章草的创作困惑与我交流,说明她对章草的研究开始走向自觉与深度。但我觉得她对章草的展开还刚刚开始,目前她主要关注的陆机《平复帖》和索靖《出师颂》这两个都是西晋书法家,我觉得她还要展开关于章草整个历史源流的考察。汉晋章草名家法帖,墨本之外的拓本,张芝、皇象、索靖、包括王羲之前期的作品,都可作为考察的对象。书体演变下的民间书写如居延汉简与敦煌汉简、楼兰晋人残纸,这些大量新近出土的真迹可供观瞻临习,其古质渊雅,旷代难得。作为章草创作后继流传的考察,元代杨维贞的与章草融合的行草书,比如《致理斋明府尺牍》等一系列的行草书里都有章草的元素,并且做得格高韵清,当代陈海良在此也受益良多。明宋克的《急就章》墨迹都可比较一二;沈粲他的《梁武帝草书状》将章草翘脚写得峭拔挺劲,转折峻利。由此之下受这种峭拔峻利风格的引导下,兴起了不同唐代大草风格的表现,如张瑞图草书《醉翁亭记》字形取横势,使转处方劲有力,带有隶书风骨、有章草笔意。除张瑞图外,明代尚有黄道周亦有这种别开生面风度。清代的沈曾植及近代的于右任、王世镗,代有对章草的元素的融合,且多有建树。
除了技术与审美的关系,还有草法与学问的关系。章草笔画简省甚多,形似字、混写字,偏旁部首假借等,容易混淆。有关众多章草草法的歌诀,对章草草法的辨识都得下足工夫,从明人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始这样的著作多达二三十种之多,这些都是成为一名出色的章草专家要做的案头工作。如果这样渐渐的积累,就不仅仅是一个创作意义上的书法家,那将是有学问的书法家。
深入章草创作,还有很多要做的工作,比如章草特殊的审美风格下,书写材料的选择与产生的效果,这方面看,钱娟英的书写还没有更大的展开空间。纸张与笔触的变化,纸张与笔墨的关系,都可以产生丰富审美情趣。她在书写的变化与节奏上,有一定的自觉,但作为艺术的表现,还可以有更大的疆域的拓展,笔致的有时可虚实,涨墨、枯墨的层次的加大。这种张力更能表现章草的意像美。
有了自觉的方向,我们有理由期待钱娟英有更大的作为。
以上内容为会员个人发布,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此内容。
钱娟英相关的新闻
 ·章草创作空间与可能(2015-6-29 16:31:00)
用 户 名
反馈内容
发帖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关闭
中国书法网官方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