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科技融资3000万,她让化验单自己说话,打通医疗数据与服务

 小饭桌 2020-08-27


+

文/小饭桌新媒体记者 黄瑶

杨琼说,加入拍医拍,是为了双脚踩入泥土的归属感。

她的生活曾顺风顺水得有些“不接地气”。2004年从清华文字识别实验室博士毕业后,她去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继续从事人脸、文字识别等计算机视觉方向的研究,3年后,又在欧洲微电子中心从事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研发。

在欧洲待了5年,她回国加入百度,成为百度文字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负责人和推动者,也是百度最早推动深度学习、图片分类及大数据分析的重要人物之一。

往来都是业内最顶尖的科学家,接触的都是最尖端的技术。这种“云端”的生活给了杨琼训练有素的科研素养和宽广的眼界,但相对真空的环境里待久了,总会有种包裹在美丽的肥皂泡中的不真实感。

这种感觉在回国后愈发强烈。“中国的很多环境并不完美,必须像小强一样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她决定尝试创业,踏踏实实地改变些什么。


拍医拍创始人吴诗展

2015年初,杨琼遇到正筹划创立拍医拍的吴诗展(先后负责过百度、赶集网数据库团队)。经过几个月的“追求”,后者的坚定和执行力感染了杨琼,“做的事情是可以调整的,关键是和什么人搭档”。她很快接受邀请,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加入拍医拍。

毫无疑问,这是一家技术见长的公司,几位核心创始人都是技术大牛,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图文识别及大数据挖掘技术,公司目前拥有十多项相关国家发明专利。

一开始,拍医拍做了款面向C端的化验单解读App,去年6月上线后,到11月已有10多万用户。去年年底,团队开始延伸2B付费业务,通过开放医疗单据云识别SAAS平台,为药物实验、专科临床、保险机构等B端用户提供技术支持。

成立之初,拍医拍曾获美国红点公司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今年年初完成了3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面向C端,解读化验单

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这样的经历绝大多数人一定不会陌生。

拍医拍最初就是从这个痛点切入,做了个面向C端的化验单解读App。用户通过App对化验单拍照后,后台会自动剪切需要识别的主体,扫描后上传至云端。经过自动识别各项指标,最终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医学解读,包括指标异常解读、单项详细解读、养护重点、观察重点、医学建议等。


化验单解读页面

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通常,一张化验单上会遇到很多项化验指标。当用手机拍摄并通过网络上传时,由于受到手机屏幕大小和网络带宽的限制,指标项的分辨率往往较低,这对后台的识别率要求很高。除了优化后台算法的鲁棒性(即系统的健壮性),团队还在前端增加了质量控制,即自动剪切和质量判断。

另一个难点是,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化验单往往版面并不统一,甚至同一个化验项目有多种叫法。比如,同样是血小板比积,有的医院写作血小板容积,还有的写作血小板比容。为了提高算法的准确度和普适性,团队收集了全国31个地区3000多家医院,汇集了数百种类型的化验单,并将项目名称逐一分类。这些信息被上传到云端,供系统进行自学习。杨琼告诉小饭桌,目前系统已涵盖3000多种化验指标项的识别和解读。

最核心的则是算法。团队为此配备了全职医生队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医学数据库。系统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迭代,在识别化验单后,能够生成有自己独特风格和特色的医学报告。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报告出来后,医生团队会进行二次审核。少量不准确的报告修正后将回传到系统,供其再次自学习。

历时半年后,去年6月,这套系统上线。上线一周后即在App Store医疗排名前百。杨琼告诉小饭桌,经过不断地迭代和自学习,这套算法的准确率已达97%。

扩展To B业务

去年下半年,资本开始变得谨慎。而To C业务变现周期太长,由于图像识别、数据挖掘技术过硬,这期间,陆续有多家医疗机构和创业公司主动寻求合作,团队开始扩展 To B 业务。


拍医拍团队

慈铭体检成为了拍医拍的早期企业客户,为了黏住用户,慈铭希望为用户建立更加完善的个人健康档案,并据此提供更专业的医学解读个性化健康建议。客户每年1~2次的体检数据显然满足不了其大数据需求,而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沉淀在医院无法得到利用。拍医拍的图文识别技术恰恰能解决这个痛点,用户可以将在医院的各种检查报告拍照上传,拍医拍后台识别解读后再回传给慈铭,帮助其完善用户健康档案。

“底层算法技术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以前免费开放给C端,现在开放给B端付费客户。”杨琼告诉小饭桌,B端客户还包括医院、药物公司、其它医疗App等有图像识别技术需求的团队。

这一领域的尝试也使团队意识到,技术才是公司真正的基因,团队开始把重心放在B端。

今年春天,拍医拍成立了一家新的子公司——信泽医疗软件。信泽医疗的主要业务就是帮助新兴的线下专科医院、诊所、医生集团等完成信息系统的建设,解决它们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信泽已和国内最大的血液透析医疗集团达成深度合作,并和——达康医疗、齐齐哈尔建华医院、博恩惠康神经外科医生集团等确立合作关系。

另一个探索方向则是区块链。在线医疗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用户隐私,这一点在拍医拍成立之初,几位创始人就考虑到了。医疗信任问题必须通过一个可信任的技术平台来实现,直到2015年下半年,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这一诉求的技术。

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使得构造一个可信任的计算平台成为可能,平台上的交互数据可以被访问但无法篡改,这一点很适合解决医疗信任难题。而医疗信任平台的应用场景也很广泛,比如,药品或重要医疗器械的跟踪、互助理赔、健康保险平台等。

拍医拍创始人吴诗展的上一个创业项目就是做区块链创业,目前这个创业项目也是国内第一家区块链上市公司。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刘立是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博士,早在2009年就开始研究密码学。因此,团队成立之初其实已经开始了区块链的研究。按照创始人团队的设想,拍医拍未来希望建立的是一个基于可信任数据技术背景下的移动医疗大数据公司,真正达到帮助解决B端用户的医疗信任难题。

而在此基础上,平台沉淀的大量健康数据保险理赔数据等,也具有深度挖掘的广阔前景。未来,团队还打算从医疗单据入手,切入保险领域,通过提供信息化工具,缩短理赔流程。

小饭桌

创业课堂

小饭桌创业课堂,创业者的第一堂课。在这里,早期创业者可以系统化学习创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参与价值不菲的创业实战沙盘,与明星导师面对面交流,并且获得小饭桌独家的一对一融资问答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创业课堂可以加入小饭桌这个国内最大的优质创业者社群,收获同学情谊,结识各地优秀创业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