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创业公司过分关注技术就是在浪费时间

 QHSE数字化智造 2016-07-23

早期创业公司过分关注技术就是在浪费时间

作者丨Leo Polovets(SusaVentures普通合伙人、天使投资人,曾在Google、Linkedin担任软件工程师)

编译 丨IT桔子 一笑

2012年底,我从软件工程师转行进入早期投资领域,加入了Susa Ventures,主要负责技术尽职调查。因为VC圈里做过软件工程师的人相对较少,我天真的认为我的加入能够让Susa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更有竞争力,然而大部分情况下,事实并不是这样。投资早期公司的风投们也不用过度关注技术,创业成功与失败,多数情况下与技术关系不大。

早期创业,CTO到底应该做什么?

在早期投资公司不应该过度关注技术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最早期版本的产品很多只是产品原型,用于验证市场,很快就会进行重构甚至重写。

2、在最短的时间内产品做出来,让用户可以使用是创业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即使是一流的工程师在这种情况下也会走一些捷径,留下一些技术债务,等产品上线之后再做处理。

3、系统具备扩展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从第一天开始就追求高可扩展性是不对的。(过早的优化是一切罪恶的根源。——Donald Knuth)

4、对于小公司,“CTO”是一个很模糊的角色。一个CTO可能是一个编程大神却完全不懂管理,也可能是一个一般的程序员但是懂得如何带队,让创始团队中的工程师担任CTO,有时只是为了让创始团队看上去更完整。当公司有了5到10名工程师之后,CTO的角色也会发生非常明显的不同的变化,没有一个标准来规定CTO应该做什么。是需要可以快速构建原型?还是速度虽然不快但是代码质量更好?或者虽然技术一般,但是擅长招聘和管理技术团队?这些都要根据创业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言蔽之。

技术真的没那么重要

技术尽职调查对于95%以上的创业公司都是浪费时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有各种SaaS工具、API、云基础架构随手可用,大部分早期创业公司都不会在技术方面面临特别大的问题。这也意味着技术资源也很少是决定一家公司成败的原因。

根据CB Insights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的数据,只有5%左右的创业公司死于技术能力、执行问题。大部分失败的创业是因为打造了错误的产品,缺乏销售能力,或者没有找到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早期创业中,有没有一个一流的工程师真的没那么重要。

关于工程师的价值,再来看看那些独角兽公司:Uber,Airbnb,Snapchat,Pinterest,他们现在的产品肯定需要很强大的技术能力,因为规模很大。而在产品刚刚上线的时候肯定是不需要上百个工程师。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面临着真正的技术风险,比如SpaceX、无人车公司Zoox、量子计算领域的RigettiQuantum Computing等等。但是对于大部分TO C的产品或者SaaS工具,技术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什么样的CTO是合格的CTO?

对于早期的创业公司,工程师应该花时间在产品迭代以及招聘上,这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产品方面,绝大多数工程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一个领域,但从产品层面上看,工程师也需要其他人来配合。如果产品需要更好的用户体验,团队就需要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如果产品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那么团队中就需要有人在可扩展性、分布式系统方面有经验。

招聘方面,一个技术型创始人需要能够招到其他工程师愿意与之一起工作的人。在今天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上尤其如此。如果公司无法吸引足够的人才来做出产品,再好的idea也没有什么卵用。

非技术背景的创始人和投资人在评估一名CTO的时候,应该考虑招聘能力,以及打造特定产品的能力(CTO自己有编程的能力或者有管理技术团队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是否具有技术背景不应作为绝对的要求,更应该关注的是阅人的能力、常识、EQ以及做一些背景调查。

结论

在VC行业做尽职调查的经理让我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

1、如果你是早期投资者,并且你在给一家公司做技术尽职调查,很大程度上你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是在浪费创始人的时间。

2、如果你是技术型的创始人或者在一个纯技术的创始团队当中,一定不要高估技术的价值,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执行结果。技术能够造出产品,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早期创业公司的成败与否和技术的关系不是那么大。让一家公司成功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些非技术的层面:能够抓住用户需求,设计出好的产品,能够招聘到合适的人,能够获取大量的用户等等方面。一个界面丑、Bug多但是解决了用户真正需求的产品,好过一个在技术上完美无缺但没有解决用户问题的产品。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