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ingVC新发了一篇文章[1],讲的就是标题这个事情,作者Leo Polovets是Linkedin早期的工程师,在2003年加入Linkedin,拿了不少Linkedin的股票,后面随着Linkedin上市他成为土豪,然后就是创办了Susa Ventures,华丽丽地转身成为天使投资人。Polovets自我定位为VC里最懂技术的,并相信他的技术背景会给做投资带来优势,然而事实似乎表明,对于天使投资来讲,懂不懂技术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初创公司过度关注技术就是浪费时间」,这话从Polovets这样一位曾经的资深码农嘴里说出来,也是挺让人难过的,但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忠言逆耳。 Polovets结合自己这些年的经验,给出了下面几个原因。 1、最早期版本的产品多是为了验证市场用的原型,随着产品的变化后面免不了需要重构甚至是完全改写。 2、用最短的时间把产品送到用户手里这是创业最早期的头等大事,即使是最棒的工程师在这种争分夺秒的状态下也不得不走一些捷径,留下点儿技术债务是难免的。 3、系统具备扩展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从第一天开始就追求高可扩展性这是不对的。 (过早的优化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高德纳) 4、很难界定清楚小公司里的「CTO」到底是个什么角色。CTO可能是一个很棒的工程师但不擅长管理,也可能是很好的团队教练但编码不行,或者只是一个创始工程师,由他来承担CTO的title可以让创始团队显得更完整。在公司有了5-10位工程师之后,CTO的角色很可能会发生一些截然不同的演进方式,因此早期很难说清楚他们应该承担什么。是需要找一个可以快速构建原型的?还是虽然手不快,但代码质量很稳定的?还是一个技术不一定很高明,但很擅长招募和管理工程师团队的?这些都还需要视情况而定。 另外,对于95%以上的初创公司而言「过度关注技术是一种浪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当今这个SaaS时代,API和云基础架构都已经随手可用,大多数初创公司并不会有显著的技术风险。这意味着,技术已经很少会成为成功或是失败的主因。CB Insights早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只有大约5%的初创公司是死于技术相关的原因[2]。更多数的创业失败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产品,或者是缺乏有效的销售能力,再或者就是没有找到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造成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创业早期是否能够立得住,多数情况下与技术的关系并不大。 我本人是非常信仰技术的,这次创业也还是选择了一个技术主导的事情,并在持续不断地为招到最好的工程师而不懈努力着。上周末,为了拉一个工程师入伙,我专门跑到他家去做他老婆的工作,你们感受一下。但在Polovets说的这个事情上,我确实是结结实实地吃过亏。上次创业最开始的一年,我们聚集了非常牛逼的一帮工程师,大家在家里闷着头几乎是从头到尾完整地开发了一整套搜索引擎的架构,当年是2007年,现在流行的这些开源框架还不存在,或者是还远远不够成熟,我们整个架构都是照着千万用户起这样的目标搞的,后来事实证明这全部都是我们自己的YY,也不能说完全没用,但在业务没有找对路子打开局面的情况下,这么搞的投入产出比极低。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我们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钱,而恰恰这两样还全都是最稀缺的资源。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过度的设计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但我知道肯定会有人是不同意这个说法的,不争论,找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吸收吧。创业圈里各种说法的矛盾之处简直太多了。比如,有人说选择大于努力,所以你得先仔细想好要干啥再动手,然而与此相反的,就光我知道的两个现如今的独角兽,在确认目前这个事情之前都先后做了不下20个App。再比如现在被奉为创业至尊宝典的Lean Startup方法,大神Peter Thiel就明确对其表示过不屑。翻看我自己2010年记录的笔记,以前看一些条条框框神马的总觉得都是浮云,现在再看,忽然发现自己能看懂其中一些条了。这也是创业最具魅力的地方,没有人能够告诉你答案,你要靠自己去到那些未曾有人到过的地方。 说回Polovets,他在Linkedin刚被微软收购的时候,还曾写过一篇文章,讲了讲Linkedin早期的15个八卦[3]。我印象最深的是下面三件事情, 1、即使以Reid Hoffman这样的,当年给Linkedin融A轮的时候也是颇费了些周折,本以为几周就可以搞定,但最后实际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融资这事儿也有看似矛盾的两个套路:一个是说仔细分析自己要做的事情,列出市面上的潜在投资人,然后有针对性投其所好的准备BP和汇报;然后另外一个说法就是,拿不到投资就是因为见的投资人还不够多,只要坚持找总会有人投的。请问,你信哪个? 2、Linkedin产品当时会给每个会员展示4度好友关系,Polovets他们为了优化这块的性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后来产品发现不需要展示到第4层,3层甚至是2层就够了,然后Polovets他们的大部分工作就杯具了。所以,到底应该是工程优化还是应该产品优化,遇到问题我们要仔细想一想。 3、2007~2008年的时候,Linkedin针对早期员工设置了股票回购计划,Polovets很明智地选择了保留自己的股票,到最终LInkedin上市的时候,他股票的价值又生生地翻了100倍,一个有判断力的决定,让他成为了人生赢家。国内我知道阿里在未上市前也提供了股票交易机制,我自己认识这么两个人,一个选择了在不到20块的时候卖掉了自己的股票,另外一个在不到20块的时候还扫了不少货。不解释,都是命。 参考资料: [1] http:///why-startup-technical-diligence-is-a-waste-of-time/ [2] https://www./blog/startup-death-data/ [3] http:///15-short-stories-about-linkedins-early-days 微信公众号【ResysChina】,中国最专业的个性化推荐技术与产品社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