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隋唐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要消灭高句丽?

 chnydy 2016-07-23

为啥隋唐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要消灭高句丽?

高句丽,曾是一个地处东北的边陲小族。从西汉开始,他们活跃于东北亚长达七百多年。到了公元六世纪末,杨坚的隋朝一统天下,结束了中国长达数百年的乱世。天下大定之后,隋朝统治者就将消灭高句丽作为国策。两代帝王屡次兴师攻打高句丽,但都功败垂成,死伤遍野。隋朝的灭亡,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与高句丽的战争。

唐朝建立后。按理说,新的统治者理应吸取前朝速亡的经验,停止对高句丽的讨伐。但唐朝却偏不,从唐高祖到唐高宗,中国屡次对高句丽用兵,花了数十年时间终于灭掉了这个桀骜不驯的国家。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隋唐两大帝国对高句丽如此念念不忘。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

与众不同的边陲小族

高句丽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当时他们还只是个东北的边陲小族,并不大受汉朝的重视。但是汉人也注意到,这个小民族似乎有点与众不同。

高句丽源于东夷,传说是扶余人的近亲,号位扶余别种。与其他茹毛饮血、野蛮的东夷同胞不同,高句丽这个民族好像很文明。他们生活于群山的谷底之间,以耕田为业。但是他们居住的地方非常寒冷,土地也很贫瘠,所以收成往往不能填饱他们的独自,所以养成了高句丽人节约的习惯。

吃可以节约,但是玩乐却不能节约,他们有个特殊的爱好--好修宫室。一个贫穷的都吃不上饭的民族,居然还特别喜欢修宫殿,这也是相当有个性的。高句丽人性情很豪放,一到晚上,高句丽的男男女女就聚集在宫殿里,彻夜淫了。除此之外,高句丽人还有厚葬的习俗。当一个人去世,家人就会将家里所有的金银全都埋在墓地里,是典型的顾死人不顾生者。

高句丽生产少,但消费多,最后自然是入不敷出。为了生存,高句丽人养成了好勇斗hen的个性,通过战争,逐渐将周边的沃沮、东濊等小族纳入自己的统治。但当高句丽人碰到了汉朝人,他们的表现却又十分老实。毕竟自己实力太弱,汉朝太强!于是,高句丽人乖乖地依附于汉朝,成了中国边境的一个县。

到了王莽时期,新朝曾强迫高句丽人攻打匈奴,想让他们当炮灰。高句丽人当然不愿意,纷纷叛离出塞为寇。新朝灭亡后,高句丽人又重新归附刘秀的东汉,继续做汉朝的属民。

相比西汉时期,东汉的高句丽明显就好战了许多,或许是长期的内附让他们吸饱了华夏人给他们输送的血液。他们变强了,人数也变多了。虽然他们的“身份证”上还写着汉朝,但是很明显高句丽人已经不把自己当中国人看了。他们屡次兴兵,寇抄汉朝的边境,少则数千,多则数万。汉朝与高句丽,上演了真实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攻略辽东与汉四郡

虽然高句丽屡次反叛汉朝,但是双方还并未真正撕破脸皮,有时高句丽人还作为雇佣兵,帮助汉朝打仗。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局势就发生了转变。高句丽人见汉室衰微,感到自己侵占辽东和汉四郡的机会到了。他们开始独立建国,对汉朝边境发动大举进攻。

然而高句丽人并没有高兴多久,他们悲哀地发现,盘踞在辽东的汉人军阀并不好惹。公孙度,虽然他在东汉末年群雄中根本排不上号。在历代三国志游戏里,都是低能的代名词。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庸人,收拾起高句丽来,还是很有一套。公孙度死后,其子公孙康继任,他带领大军深入高句丽,大破敌军,并烧毁了高句丽人的国都。高句丽人在辽东军阀的压制下,根本抬不起头。看来想要夺取辽东和汉四郡,必须等到公孙氏灭亡才行。在这方面,曹魏的司马懿算是帮了高句丽一个大忙。

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兵突袭公孙氏军阀,并将他们的首领公孙渊杀死。司马懿考虑到自己退兵后,辽东人可能还会叛乱。于是司马懿在辽东地区进行了一轮大屠杀,然后将大量辽东汉人迁往内陆。从这时起,汉人在辽东的影响力日趋薄弱,导致后来此地屡次沦入异族之手。从这方面看,司马懿其罪大矣!

好!辽东空虚了。高句丽人的机会终于来了,当他们搓着手想进入富庶的辽东和汉四郡时,一个高大的身影又横在了他们面前,并告诉他们:“此地不得通过!”这人是谁呢?他就是毌丘俭。

毌丘俭是三国后期的名将,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他在后来的淮南三叛中,曾发挥过重大作用。毌丘俭随司马懿攻入辽东,立下了大功。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幽州刺史,成了一方大员。毌丘俭见高句丽实力上升,时刻觊觎汉人的土地,于是决定亲帅大军,讨伐高句丽。

高句丽作战方式十分特殊,以筑堡垒防守为主。高句丽充分发挥他们的建筑天才,在群山之中修建起坚固的堡垒,形成牢不可破的防御体系。其中,最坚固的要数他们的都城--丸都城。高句丽人曾以为自己的城池牢不可破,所以放松了对敌军的警惕。但毌丘俭绝非凡人,他正面佯攻城池,背面又派人顺着绳索攀爬上高句丽人防守的薄弱处。然后里应外合,攻破了高句丽的都城。经过此战,高句丽实力大损,毌丘俭又乘胜追击,分道摧毁高句丽人的聚落。从此,高句丽大衰,四十年不敢窥伺汉人的边境。而汉人对高句丽也失去了警惕,以为他们已经灭亡了。然而坚忍不拔的高句丽,又如何会这么轻易的灭亡呢?他们的余部瞧瞧回到了故国,舔舐自己的伤口,静静地等待下一次机会。

高句丽的强盛

毌丘俭一时的胜利并没有将高句丽斩草除根,到了晋朝,高句丽居然重新复兴了。由于司马懿对于辽东和汉四郡的破坏是不可逆的,高句丽人对于汉人开始占据人口的优势。他们对于汉人东北故土进攻如同排山倒海,源源不绝,而首先沦亡的是汉四郡。

在西晋发生永嘉之乱后,高句丽趁中央政府衰微之机,联合百济,对乐浪、玄菟、带方等郡发动猛烈进攻。到了公元四世纪时候,高句丽基本占领了汉四郡。但是好景不长,高句丽又一次受到了巨创。盘踞于辽西的慕容鲜卑大败高句丽,慕容皝率军攻入高句丽领土,又一次毁灭了高句丽的首都丸都城。由于慕容鲜卑的努力,高句丽在西晋时,对于辽东的侵扰非常有限。

然而到了好太王时期,高句丽终于在辽东方向取得了重大突破。402年,好太王给予慕容鲜卑以毁灭性的打击,终于攻占了辽东全境。实现了他们长久以来,试图征服汉四郡与辽东的夙愿。在此基础上,高句丽还同时向北、向朝鲜方向扩张。高句丽人见自己的扩张已经趋于极限,于是开始静下心来,努力进行生产,巩固自己的战争成果。

在高句丽君主的励精图治之下,该国已经成了一个地区性的强国。虽然其实力难以窥伺中原,但是称霸东北亚却一点问题也没有。由于北朝诸国的强大,高句丽绝不敢轻易招惹他们了。但为了防止北朝夺回辽东,于是他们在辽东与中原王朝接界的地方,构筑了大量军事堡垒。

光堡垒自然难以防守,高句丽人还建立一支庞大的常备军。在好太王执政初期,高句丽大约有步骑12万人。当他们征服辽东和朝鲜汉江流域后,其军队数量必然还有提升。在装备方面,高句丽人的兵器与中国相同,都以铁质兵器为主。其中又以重骑兵最为出名,这些骑兵人马皆着重甲,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也是高丽人的王牌。

与突厥、吐蕃等游牧国家不同,高句丽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与中原王朝一样,都是组织度强大的帝国,其形态和辽金非常类似。既吸收汉人的文明成果,也保留了野蛮民族的强悍,是兼具农耕政权与游牧政权优点的强国。

凭借强大的实力,高句丽屡次挑衅中原王朝对于东北亚的权威。虽然他们表面上对中原王朝表示顺服,但实际上却不停地打中原的主意。一旦天下生乱,难保高句丽不趁势作乱,要知道高句丽人可是火中取栗的行家。

从地理态势看,中国与高句丽的对比也十分不利。高句丽人地处长城之内,可谓是腹心之患。此外,高句丽人还在边境构筑了大量军事堡垒,进可攻退可守,对于华北地区具有极大的威胁。

治疗癣疥之疾可以延后,但治疗心腹之患决不能有半点拖延。所以当隋唐帝国建立,他们第一个要开刀的就是高句丽。所谓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高句丽人的好日子终于要到头了。

高句丽的毁灭

公元589年,隋朝终于灭wang了南陈,中国实现了久违的统一。隋文帝为了威吓高句丽,给他们的国王写了一封极具威胁性的诏书:

“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也就是说,高句丽王所凭恃的天险,对于强大的隋军来说,就是个屁。但真当隋军进攻高丽,却吃尽了苦头。

首先,高句丽所构筑的堡垒非常坚固,想彻底突破非常难。高句丽人凭借堡垒,可以以逸待劳,轻易地拖延时间。其次,高句丽所处的国土多处于苦寒地带,且交通不便、讨伐他们,对于后勤的要求很高。到了冬季,客军很难忍受当地酷寒的天气。最后,高句丽人战斗力强大,且十分坚韧,很难将其特别打败。

从隋文帝到继任的隋炀帝,曾连续四次进攻高句丽,皆功败垂成。其中在第一次征高丽之战中,隋炀帝征集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军力,人数号称两百万。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长达千里,声势浩大。但是到了辽东,再多的军队也被阻挡在堡垒群和辽水之下。当隋军准备撤退,高句丽人立即从堡垒中钻出来,四面围攻隋军。顷刻之间,隋军死尸枕藉。后来,高句丽人收集起大量尸骨,筑成京观以威吓南边的政权。

这次惨败大大动摇了隋朝的基础,成了隋朝灭wang的关键性因素。但隋炀帝还是不死心,又连续两次攻打高句丽,但都以惨败而告终。广大人民再也不想去辽东送死,于是聚集起来发动起义,隋朝随之灭wang。

唐朝在隋朝的废墟中建立起来,经过长期的战争,唐朝所拥有的户口比隋朝鼎盛时,已经减少了大半。照说唐朝应该吸取隋朝的教训,暂缓对高句丽用兵。但是唐朝统治者高瞻远瞩,在王朝建立之初就拟定了进攻高句丽的计划。

而高句丽呢?在屡胜中国后,已经产生了骄横的情绪。他们虽然表面上臣服唐朝,但背地里仍采取敌视的态度。还屡次阻止新罗和百济的使臣出使唐朝。

到了唐太宗时期,唐军已经灭亡了宿敌东突厥,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高句丽了。当时,高丽正和百济一起,围攻唐朝的盟友新罗。为了彻底消灭高句丽国,唐太宗罕见地决定御驾亲征,高句丽举国震恐。虽然唐军屡败高丽,但是还是遇到了和隋朝一样的麻烦,受阻与坚城之下,出现粮草不济的情况。唐太宗为了避免隋朝亡国之祸,遂领军回国。高句丽未灭,成了雄主太宗一生的遗憾。

唐太宗和臣子们意识到,对高句丽“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于是决定使用骚扰战术。每年派遣偏师,轮番骚扰高句丽国,让高丽人不得安宁,荒废农桑,最终达到削弱敌人的效果。这样的战术很有效,果然不出几年,高句丽农桑俱废,实力大为削弱。为了抵御唐军,高句丽人的军队数量达到了恐怖的60万。但是大量军队的存在必然又会削弱高句丽的实力。可以说,这种战术是非常成功的,后来此战术又被解放军学会,用在对越南的战场上。

当高句丽的实力衰弱后,唐军趁机派兵渡海,攻灭了高句丽的盟国百济,此战犹如切断了高句丽的一只手臂。由于唐朝的进攻,高句丽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出现了内乱。于是唐朝立即派大军,联合新罗,从南北两面夹攻高句丽。

因为长期被骚扰,因为内乱,坚忍的高句丽人终于抵敌不住,灭于唐朝之手。唐朝为了彻底毁灭这个犹如小强一般的民族,将他们之中的贵族连同数十万人民,迁移到中国内陆。剩下的高句丽人,因为群龙无首,逐渐也融入到新的统治者,新罗人之中了。

从此,雄踞东北亚长达七个世纪的高句丽,就此灭亡。

灭高句丽提前制止了宋明之祸

隋唐灭亡高句丽,其影响实际被许多人所低估。对于中原农耕政权来说,如匈奴、突厥这样草原行国绝非大患,因为他们的实力并不足以威胁农耕政权的生存。真正构成威胁的,是像辽、金、西夏、蒙古、后金这样的游牧帝国。而宋朝和明朝,就是wang于这样的游牧帝国,造成了华夏沦wang的悲剧。而高句丽,正是这样的游牧帝国(这个游牧虽然值得商榷)。隋、唐通过五代人的努力,最终歼灭了高句丽,避免了宋明wang国这样的悲剧提前上演,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笔者虽然是汉人,但是也对高句丽人佩服备至,因为他们优点很多。高句丽人坚韧、顽强,聪明、勤劳、节约能吃苦。同时他们不惧失败,总能从重创之中复苏。通过自己的等待和努力,高句丽人终于建立了强大国家,甚至能和中原政权分庭抗礼。从这方面看,高句丽人其实和我们华夏人很像,都具有矢志不渝的决心和不成功毋宁死的毅力,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对手。但是悲哀的是,东亚只能有一个主人,而高句丽人又起步太晚,注定不是更强大的华夏民族的对手,输在我们的祖先手里,高句丽人也算死得其所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曾经强大高句丽民族最终融入到华夏人民的血脉,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