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两朝执意进攻高句丽的真实用意何在?李世民这句话道出原委

 半梦书斋 2019-01-10

隋炀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修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导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隋朝成了一个短命王朝。按道理讲接下来的唐朝应该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但实际上并没有,唐朝前三代皇帝继续征伐高句丽,直到把高句丽彻底灭亡才算罢休。这是为什么呢?李世民一句话道出了天机:'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隋唐两朝执意进攻高句丽的真实用意何在?李世民这句话道出原委

韩国部分学者宣称的高句丽地图

其实进攻高句丽并不是从隋炀帝开始的,早在隋朝初年,刚刚灭掉南陈,隋文帝就在给高句丽的诏书中说道:'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随后派大军三十万征讨高句丽,最后以失败告终,开启了隋唐五代帝王与高句丽不死不休的战争。为什么五代君王都视高句丽为眼中钉肉中刺,李世民所说的后世忧又指的是什么呢?要了解其中的原因,就必须知道高句丽是一个怎样的政权。

隋唐两朝执意进攻高句丽的真实用意何在?李世民这句话道出原委

高句丽早在西汉元帝时期就在今天的辽宁新宾县建国其王室是由扶余人构成,很快扩张到汉江流域。公元53年,高句丽太祖王,将高句丽分散的5个部落设为5个省,实行集权化统治。56年,太祖王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随后,高句丽又对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发动攻势。完全摆脱汉朝的控制。在后来的几百年里,高句丽趁中原连年战乱,无暇北顾之机不断扩张,逐步蚕食原汉四郡领土,侵吞周边部落。到隋朝建国之初,高句丽国东至新罗,西北渡辽水至营州,南至百济,北至靺鞨。领土包括如今我国的辽宁省与吉林省大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户口六十多万户,军队五十多万,五个州,一百七十六座城池。仿造中原设置百官,读四书五经,历朝史书,设立太学培养人才。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制陶业、冶铁业、炼铜业、鎏金、金银器制造业、糅漆业、纺织手工业、造船业等等众多产业都非常完善。对周边游牧渔猎部落呈碾压状态,朝鲜半岛的百济新罗两国也要看高句丽的眼色行事。

隋唐两朝执意进攻高句丽的真实用意何在?李世民这句话道出原委

隋朝时的高句丽疆域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当时的高句丽绝不是传统的北方游牧政权。像是比较大的匈奴和突厥,虽然盛极一时,但还是以游牧为主,没有稳定的政权体系,没有固定的生产方式,许多重要物资的来源除了互市就是直接抢劫。虽然中原王朝不堪其扰,但是他们这种抢了就走的战略并不能给中原王朝造成直接威胁。反观高句丽,经过几百年稳扎稳打的发展,在东北建立起稳固的政权,其国家模式除了体量较小之外和中原王朝无异。一旦中原再次动荡,高句丽就极有可能趁乱进入中原,并用其丰富的统治经验迅速消化中原大地。这样一个危险的定时炸弹如果不消灭掉,中原的统治者怕是觉也睡不好,李世民所说的不遗后世忧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隋唐两朝执意进攻高句丽的真实用意何在?李世民这句话道出原委

宋金对峙形势

事实证明李世民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游牧政权匈奴与突厥不能入主中原,经过孝文帝改革的鲜卑人却能统治中国北方将近二百年。唐朝灭亡后,契丹逐步强大,通过实行中原的制度,把松散的部落联盟发展成统一的帝国。北宋从生到死都被契丹压的抬不起头来,直到今天中亚东欧等国仍用'契丹'来称呼中国。随着金国兴起,辽国和北宋双双灭亡,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金国成了中国宋朝反倒成了南蛮。明朝末年兴起于辽东的后金更是直接占领中国,统治中华大地近三百年之久。

隋唐时期的那五代君王都可谓是眼光长远,具有战略家的思维。宋朝和明朝的皇帝不知是眼光不够还是能力不足,给历史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