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武周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武周册封赐姓的契丹首领李尽忠叛周袭杀营州都督赵文翙,史称营州之乱。营州之乱中,居于营州周边的突厥、奚、高句丽人尽皆从契丹作乱,然而这些异族之中却有一支不安套路出牌直接乘乱携族人东奔。这支逃离营州脱离唐朝掌控的便是由部落首领大祚荣率领并在日后创建渤海国的靺鞨人。 靺鞨人,源自肃慎,唐初分为七部,其中大祚荣所部乃是最靠近南方的粟末靺鞨部。因居南方,粟末靺鞨部先是依附于强盛的高句丽,待唐灭高句丽,其部自然被唐朝南迁内附。然而作为肃慎后裔,白山黑水才是他们的家园,这便是大祚荣率部东奔的背后根本。大祚荣最终成功了,一统南迁靺鞨诸部的大祚荣回到了故乡并建立了政权,这个政权便是渤海国。渤海国,鼎盛时被称为海东盛国。足见其强盛,那么缘何如此强大的王国却最终泯灭在历史长河之中了呢?显然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 渤海国遗迹 原因一:渤海国创建之际的成分复杂。渤海国初创之时,其主体民族的确是靺鞨人。但随着唐王朝对东北叛变部落清剿力度的加大与渤海国政权不断北迁,这期间不断有高句丽、奚人甚至是契丹人加入,外加东北本土未受唐灭高句丽影响的本土靺鞨六部,渤海国的成分堪称一锅大杂烩。然而这锅大杂烩竟然能顽强的存活下来,显然外部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渤海国的外部无非是中原的唐王朝。在渤海国政权稳定之后南部中原政权也迎来了一位卓越的帝王,他便是唐玄宗李隆基。能在武则天死后权回李唐时激烈的政治角逐中胜出的唐玄宗一改武后外交策略,以兵制改革成功(从府兵制到募兵制)而再次强大的唐军为后盾,恩威并用之下降服渤海国。两国的和平为渤海带来了稳定的贸易收入并将国内部族之间的矛盾掩盖了起来。同时强盛的大唐于渤海也是一种威慑。于是利与威作用之下,渤海国这个拼凑起来的王国不但稳定了下来还迎来了其盛世时期。然而表面的繁荣并不能彻底解决内部的暗潮涌动,渤海国内的矛盾会在一次巨变中彻底爆发,而这一巨变便是安史之乱! ![]() 渤海国旧都 原因二:贸易利益的流失使得渤海国因内卷而衰弱!经济发展是维持一个国家内部稳定的重要法宝。正是借助唐玄宗时期唐渤两国和睦的外交关系带来的贸易红利,渤海国内部各族群能够在享受收益的情况下摒弃异见。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瞬间打破了这种利好局面。河东、平卢、幽州三镇扼守渤海与大唐之间的路上交通要道,三镇既叛则等于便是阻隔了渤海内连的通道,贸易无从谈起更不可能带来红利! 危机乍现,必须有应对之策。安史之乱被评定后不久,渤海国开始了南向扩张。向南一是为了打通对唐贸易商路,二是通过扩张领土解决王国内部因失去外部利益而可能陷入的内卷争斗。约公元9世纪初,南向蚕食的渤海国占领了原属大唐的辽东地区,但这并未能实现打通商路与转移内部矛盾两大诉求。这是缘何?一乃割据幽燕的河北三镇实力强悍,渤海不足以对抗;二乃辽东的拓展虽然一度缓和了内部矛盾,但辽东汉人群体的加入进一步复杂化了渤海国内部的族群矛盾。没有持续性的新利益诞生,内卷之下渤海国早已如一盘散沙,只需外部一个强大势力稍稍“一戳”便可将这个“海东盛国”的虚假面目拆穿。而这个外部势力便是新生的契丹国。 ![]() 安史之乱 原因三:契丹人的崛起给予了渤海最后一击!渤海国初创时期,大祚荣正是借助着契丹叛唐得以成功,但它未曾想到百余年后毁灭渤海国的恰是替他们挡枪的契丹人。契丹人能够崛起亦得益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河北三镇脱离中央自立,这间接使得契丹脱离了与大唐接壤进入了独立发展时期。8世纪中至9世纪无疑是契丹发展最为迅速的百余年。百余年的积累最终在10世纪初开花结果-契丹耶律部一统契丹诸部成立契丹国。 契丹国即立,为拓展生存空间对外扩张自然成为了首选。南下中原看似是最优解,可惜彼时有沙陀李唐阻隔在前并多次击败契丹,这迫使契丹不得不放弃南下转而东进。无奈之下的东进却意外给了契丹人一个大大的“惊喜”。因内卷而崩溃在即的渤海国根本不堪一击,契丹人迅速捅破了渤海国的表面强盛一举将渤海全境纳入契丹版图。海东盛国,立国长达百余年的渤海国就这么轻易被契丹吞并,其败亡之迅速让人瞠目结舌。但意外中必有必然,渤海内部山头林立内卷严重便是这根本的原因! ![]() 契丹铁骑 尾声:渤海国的失败在契丹人手中完美解决!与其说渤海国亡于内部的部族林立还不如说是其缺乏解决部落分歧的能力。大祚荣建渤海,一切以唐制为模版,加上后续历代与唐朝的交流,渤海国愈发变成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唐朝翻版”。唐制,以中原国情为基础设立的一整套国家制度,这种制度依仗的便是汉族是国家主体这一优势。学习唐制者,如日本依靠的也是本民族是地区主体民族这一优势。反观渤海国,其国情则复杂许多。 渤海国主体民族名义上是靺鞨人,但统治阶层却是已高度被汉族同化的粟末靺鞨,与其他留在白山黑水间的靺鞨六部差异巨大,因此贸然套用唐制必定水土不服。更何况国内尚有突厥、高句丽、汉等其他民族部落,所以不是民族主体的粟末靺鞨难以驾驭整个国家便是必然的。那么契丹人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很简单,南北大院两套班底分管游牧与农耕。分而治之有效地化解了民族矛盾为契丹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契丹南北面官制度是成功的,但也为帝国覆灭埋下了隐患。靺鞨人在契丹人的制度下迅速找回了自己并脱胎成为了有共同文化习俗的女真人。女真,便是覆灭契丹辽国的元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