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经济、社会比过去好很多倍,饮食也充足了,但疾病、癌症却更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如果您也有这样的疑问,不妨一起来看看下面几位专家结合临床经验的总结,分析的很透彻。 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旷惠桃 北京安贞医院的心血管病专家 马长生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 胡大一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副主任 钮文异 1空调是“贼风”,吹多了迟早要病盛夏尤其是三伏天,身体总是出汗,如出汗后立即打开空调对吹,容易引发“空调病”。这是因为: 此时全身皮肤毛孔为了散热处于开放状态,如果突然接触冷风,毛孔来不及收缩,风寒之邪便会乘虚而入,侵袭人体导致感冒、咳嗽、身体疼痛、关节炎等疾病。 农村很多上百岁的老人都住平房,因为平房冬暖夏凉,这些老人得地气,能长寿。因此,很多医生都不主张中老年人用空调,最好是用扇子,在阴凉通风处坐着,拿一把蒲扇,风大风小自己控制。 正确方法: 从室外进入室内时,先让自己在常温下适应10-20分钟,等皮肤温度下降收汗后,再去到电风扇旁边或空调房(26度左右)乘凉休息。 汗出后,尽量养成喝温开水的习惯。 2吃好五谷杂粮,可养命古语有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这谷,就是指五谷为主食。 吃五谷,不要怕麻烦,别买那些不知道什么东西掺在里面的五谷粉,自己买谷物回来煮着吃:
高粱具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吃很合适。把高粱面炒一炒,有慢性腹泻的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
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有助消除烦躁情绪。而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以及烦躁情绪,可选浮小麦熬水服用。
大豆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有需要,可泡发后打制成豆浆,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大米也属于五谷,出现肺热等症状时,这些东西具有很好的滋阴润肺的作用。 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米汤浓稠,只喝米汤不吃米粒,随时可服用。
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熬一锅小米粥,用汤匙撇出小米粥上层的精华——米油,空腹喝下,有很好的养脾胃的疗效,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3睡好子午觉,不睡损一半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年四季如此,一天也是如此:半夜相当于冬至,阴气最盛;正午12点相当于夏至,阳气最盛。 所以特别强调老年人要睡子午觉,就是子时和午时,任何事都要放下,选择休息,这是两个很重要的时辰: 半夜12点至1点:是子时,这时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间; 中午11点至1点:是午时,是阳气最胜,阴气初生的时候。建议进行10~30分钟的休息。 在一天24小时的其他时段睡觉是没有太大效果的,有时还会扰乱人体的阴阳正常运转,使人白天睡眼朦胧,夜间失眠。破坏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形成很多慢性疾病。 阴阳两气只有生才有升,有了升才有化、收、藏,如果在生的时候你就转化了它,那就找不到感觉了。所以子、午两时对老年人尤其重要。 4健康不能太精细、太较真、太机械“有些人健康知识了解得越多,越不开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副主任钮文异强调,重视疾病防控非常重要,但如果太过重视而造成心理负担反而得不偿失。 ▲钮文异教授 有人一看《中国居民膳食建议》发布,要求一天吃满几十种食物就开始数数,钮文异指出: 不要过于纠结一天饮食多样的精确达标,重要的是有健康意识,顺其自然就好。 其实,健康不能太机械,坚持一个正确的大方向走下去就可以了:就像要从上海去北京,只要往北走。什么交通工具是随自己的喜好选择,坐飞机、乘高铁、开车,甚至走着去都没问题。都能到达目的地,只是方式不同。 5发胖不是发福,是发祸。饮食最重要的前提是控制总量。没有什么绝对可吃不可吃,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不好改,但总量控制八分饱。 ▲ 胡大一教授 著名学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说,过去我们对吃8分饱感到非常困难,三年困难时期饿肚子的感觉太强烈,因为那时候食欲好,吃什么都很香。 现在见什么都很香,一粒米都不剩,怕浪费,结果把身体搞坏了。现在到餐桌,不想吃的我坚决不吃,想吃的也留有余地。 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相当于两啤酒瓶盖),少吃超市熟食,以免热量、盐等摄入超量。 少食用味精、蚝油、咸菜、酱油,多食用醋、葱、蒜、芥末、辣椒,每天要保证饮水1200毫升。 现在的人大部分都是肝不好,为什么不好?晚睡、吃油炸的东西、坏脾气,是肝的三大克星。油包肝,吃油的东西,油就会把整个肝包住,肝的功能完全丧失了。所以我们不能吃得太油。脂肪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胖了是发祸,不是发福。 上面这5点养生真相,一半与饮食相关,还有一半跟人的习惯有关。其实养生并不需要刻意,只要把握这两点,顺其自然,定会健康长寿! 来源:国医大师健康、健康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