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对写景类的课文进行教学呢?

 采花酿蜜琳儿妈 2016-07-23

 

怎样对写景类的课文进行教学呢?

  (一)我先说一下写景类课文的教学目标:

   在备课中教师一定要精简目标,突出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全国名师薛法根就提出要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将写景课文的教学目标基本定位在:

   1、朗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通过观赏祖国的风景名胜,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表达:在品味语言中初步学习作者观察的角度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具体到每一篇课文中目标会略有不同。我们应因课而,适当、合理设定,抓住课文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揣摩品味,在多姿多彩的语言世界进行一次文字和情感的潜游。

   (二)然后我再谈谈如何教学写景类课文的策略

   “是这类课文教学的精髓;更是这类课文教学的生命线。新课标中指出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让学生多读多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很多教师也知道这类文章要以读为本,课堂上也的确书声琅琅,安排了众多形式的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同桌对读、指名读、齐读……但是却发现学生读的质量并没有提高。原因在哪里呢?其实提高朗读质量的重点不是宽度而是深度,层层剖析,深度阅读,才能令学生渐入佳境。也是就是说让学生去读课文了,但是每次读的目的不同,要求也就不同。每篇课文基本上最少有这四遍读:初读、精读、品读、诵读。

    例如:

拿到一篇新课文,第一遍初读,是让学生们感知课文大意,初读如打桩,只有这个打结实了,阅读教学才有深厚的底子。初读课文要建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在初读课文的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名师于永正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他说要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第一课时时,我们教师就要不惜时间,让学生们多读,也可以给孩子们范读课文。读书要充分,课文不读熟不能开课。他还指出理解课文的根本途径或者唯一的途径是读,尤其是朗读,朗读的意义不可估量。

    第二遍是精读课文,着眼于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全面把握课文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课文,那就是——

    第三遍潜心品读,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品读也就是潜心会文品神韵

    语言是美丽的。她有色彩,有声音,有个性,有情感。她给人以美的想象,情的渲染,意的激发。写景文章大多文字优美,词汇丰富,用语精当,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以丰富学生语言,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品读要品词析句。品词可以结合图画、生活经验、语言环境、动作等来完成。文学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引导学生品析句子,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揣摩语言的精妙。

   第四就是诵读对于意境美妙的文章,让学生反复诵读,面对面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可以带来无限的精神滋养。以至于熟读成诵,这就积累了语言。

   什么是教学?教学、教学就是学生,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崔峦老师在今年的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就提出:一个转向,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有的老师可能不太了解,我简要做一下介绍,崔峦老师提出的一个转向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学会知识转向教会知识一个中心是指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要着重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

   写景类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教学这类课文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积累好词佳句,还应该进行写法指导,渗透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进行美文美读的同时,获得写作方法的综合训练。教师要抓好读与写的结合,加强课后小练笔,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最终的目的简单说:就是让学生会读书,会写作。

   另外,学生在阅读写景类文章时我们教师要注重从三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明确顺序:写景必须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因此明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对理解全文的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常见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景物类别;

   二、理清层次:写景类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两种,总分结构,移位换景结构。前者简洁明了容易掌握,移位换景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这时文中一般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我们作者位置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清层次;

   三、体会思想感情:写景文章中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抒发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世界。这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寓景于情,这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时应把握的重点。

  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写景类课文到底怎么教,万变不离其中,那就是一个字,找准课文的情趣点,结合文中精美的语言文字,带领学生细细品味,如同畅饮一杯清香四溢的茉莉花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简析
充 满 诗 情 画 意 的 自 然 风光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共有《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其中,这四篇课文语言生动,知识性强,可读性强。课文都配有精美插图,能让学生图文对照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帮助学生熟读、背诵。习作3是写给远方亲朋好友的一封信。

练习3共安排了5个板块,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本单元39个生字,绿线内的23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关键、准确、生动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课内外的知识。
   4、能按习作要求,选择家乡于众不同的一两个方面,借鉴例文的写作方面,写一封信,向远方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的家乡。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6、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做记号,激发读书热望,继续积累四字词语和歇后语,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引导学生真诚待人,学会赞美他人。
   7、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建议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主要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全文共6

个自然段,是一种很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2-5四个自然段为全文的重点,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作者生动而详细的介绍,令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四个自然段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都是先介绍 泉水的位置,再描绘泉水的特点。另外全文还多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九寨沟》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话梅,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文字优美。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来历。第三、四自然段,如数家珍似的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的珍禽异兽。第五自然段回味总结,赞叹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读完全文,令人有一种实地游览的酣畅,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本文重点是3自然段,重点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原始风光,四种景物: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这四种景物各有特点,要让学生体会到这四种景物不同的美。

    《田园诗情》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荷兰一向以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是其他动物都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向,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向往之情。


    《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同时点题,写爱童年的摇花乐。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习作3
   
本次习作训练的安排旨在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书信体写作的格式,并通过与朋友的通信,介绍自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观察的过程,也是选材、构思的过程,同时更是学生情感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习作的情感随着活动不断深入,逐渐升温,直到情绪饱满地诉诸笔端。

练习3

练习三的训练重点在口语交际和读读背背

读读背背要让学生把词语读正确,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词典解决。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词语的意思,在学生大体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去领悟每组两个词语在意思上的关系和异同点,并知道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最后达到熟记于心,但不要求学生默写。
    口语交际是一项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训练,话题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或进步,学会赞美。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无论是课前的准备,还是课中的交流,都应与与生活的链接始终贯穿全课。

 

 

赏自然风光 品多彩生活——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一方面为学生终生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次教育行为都能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同时情景领略各地风光,开阔眼界,丰富了人生阅历。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第七册第三单元从把握语文教学规律,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入手,通过4篇阅读课文、一次习作和一个练习这些内容的编排,体现语文教学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下面就单元教材内容、单元教材特点、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设计对本组教材作具体分析。 一、单元教材内容简析在哺育了万物生灵的广阔大地上,孕育了众多的奇山异水、风景名胜。本单元选编了四篇精美的描绘各地自然风光的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这四篇课文语言生动,知识性强,可读性强。课文都配有精美插图,能让学生图文对照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帮助学生熟读、背诵。它们犹如朵朵奇葩,让我们走近它们,领略它们迷人的风采吧!《泉城》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九寨沟》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让我们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习作3能按习作要求,选择家乡于众不同的一两个方面,借鉴例文的写作方面,写一封信,向远方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的家乡。练习3共安排了5个板块,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做记号,激发读书热望,继续积累四字词语和歇后语,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引导学生真诚待人,学会赞美他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本单元四篇阅读课文,可开阔学生眼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陶冶情操,可丰富文化底蕴。 二、单元教材特点《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主要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全文共6个自然段,是一种很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2-5四个自然段为全文的重点,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作者生动而详细的介绍,令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四个自然段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都是先介绍 泉水的位置,再描绘泉水的特点。另外全文还多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九寨沟》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话梅,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文字优美。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来历。第三、四自然段,如数家珍似的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的珍禽异兽。第五自然段回味总结,赞叹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读完全文,令人有一种实地游览的酣畅,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本文重点是3自然段,重点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原始风光,四种景物: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这四种景物各有特点,要让学生体会到这四种景物不同的美。 《田园诗情》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荷兰一向以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是其他动物都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向,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向往之情。 《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同时点题,写爱童年的摇花乐。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习作3训练的安排旨在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书信体写作的格式,并通过与朋友的通信,介绍自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观察的过程,也是选材、构思的过程,同时更是学生情感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习作的情感随着活动不断深入,逐渐升温,直到情绪饱满地诉诸笔端。练习3的训练重点在口语交际和读读背背读读背背要让学生把词语读正确,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词典解决。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词语的意思,在学生大体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去领悟每组两个词语在意思上的关系和异同点,并知道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最后达到熟记于心,但不要求学生默写。 口语交际是一项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训练,话题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或进步,学会赞美。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无论是课前的准备,还是课中的交流,都应与与生活的链接始终贯穿全课。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语文正处于向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主的过渡阶段,重要任务是进行段到篇的训练,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在篇的训练中,让学生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四年级学生是属于转折到高段的学生,积累了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也掌握了三年级的一些阅读方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以及对自然段概括的方法也有所知晓,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因而,对于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应该是比较顺畅的。 四、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剔、啸23个生字,会写会用济、著39个生字。 2、理解本单元的新词,并注意积累,能读读写写课文后面的32个词语,会读读背背练习中8个成语和5条歇后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泉城》全文、《九寨沟》的345自然段,《田园诗情》中喜欢的段落。 4 领悟课文内容,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认识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和写作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片段描写。 5、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用恰到好处的语句真诚地赞美别人,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6、能按习作要求,选择自己想说心里话的对象,写清自己想要说的内容,注意书信格式,详略得当。 五、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加强整合,围绕本单元美景美文的主题特点来统筹教学安排。课文教学中,先要疏通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紧扣重点段落边读边思,入境对话,体验文本之美,意境之美,获得精神的陶冶;接着由品到诵,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促进语言的内化和积累;最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迁移。但仿写的对象,从过去的单纯运用词语,提高到对段式编排,布局谋篇等文章结构的学习。 六、单元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直观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七、单元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课件、阅读《同步拓展阅读》 八、单元课时安排:总16课时《泉城》3课时《九寨沟》3课时《田园诗情》2课时《桂花雨》3课时《习作32课时《练习33课时 九、单元教学建议(一)、适时点拨,大胆放手我们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依然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点拨者,对于文本中的精彩句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悟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对学生没有或无法深入研读的地方,老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向纵深延伸。欣赏《九寨沟》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有趣的异兽珍禽,解读文中优美词语和精彩语段,有效内化并积累。(二)、注重朗读、尊重体验书是要读的,这也一直以来是我赞同的观点,学生只有在读中才会悟,悟了才会生情,生情才会促读,读出不同的感觉,不同的体验,如果说第一个读是为了理解而输入,那么最后的读将是有了体验而输出,是精彩纷呈的。对于本单元描绘优美景色文字较多这一特点,不仅要突出读,同时还要变换形式,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只有让学生用心用情地去读,读出语言文字的灵动,才能教出本单元阅读文本的个性与特色,才能充分将中级段的目标落实到位。 1、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读习惯。逐步训练与落实如下预读要求:一是要把每篇课文认真读3—5遍,难读句段反复读,特别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朗朗上口,然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是自学生字新词,划出自己最为欣赏的词句;三是默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做上记号,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积累,借助字词典初步理解词句意思;四是在预读中搜集相关资料,并做好整理。 2、营造氛围,让所有学生都读得动起来。学生读的过程,也就是用声音、动作、情感实施思维的过程。教师最大的责任,就是要把学生引进读的情境,让所有学生都读得动起来,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出来。本单元采取分角色赛读片段是很好的形式。在《田园诗情》中,我分三个层次读了课题,无感知的初读,有一定感知的悟读,有丰富体验、强烈感觉的记忆读。在本节课中,有指读,有齐读,有男女生分角色读。对关键句子更是反复吟读,使它成为本课的主旋律。在读的过程中,让语文情智交融,追求智慧、灵动的境界,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诗意栖居、走向智慧的过程。当然,这只是我的美好设想,不一定会表现得如此理想。(三)、品读语言、积累内化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课标》指出: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情需要,积极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组织和激发学生去与文本进行对话,形成并发展自己新语言。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语文课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积累感悟,培养语感;只有通过文字的桥梁,才能触摸作者的心灵,接受熏陶,受到感染。在教学完《泉城》后,我设计了:如果你是泉城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你们这里的泉水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泉水试着介绍介绍。我们兴致勃勃地游完了济南的四大名泉,要给这次旅行做一个总结的话,你想说些什么呢?(四)、注重迁移、强化拓展感悟、积累、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循环,也包含了学习语文的方法、过程和目的。课后练习重朗读、重背诵,有复述,有造句,众多的联系安排,让学生感受、把握、体味、领悟言语丰富的内涵,在运用中提升语文能力。吕叔湘先生说过: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地模仿和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在教学完《桂花雨》后,可让学生拓展写一写:假如我现在离开家乡,你准备借什么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从而让知识得到再一次升华,同时也能发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心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