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陪嫁丫鬟,却为梁启超生下六个儿女 ![]() 各位亲想必都知道维新领袖梁启超 ,但你可知道他身后最重要的女人不是他妻子也不是他母亲,而是一个陪嫁丫鬟,这个丫鬟竟然为他生下6个儿女。 这个平凡的女人从陪嫁丫鬟到梁家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她走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家人她无怨无悔地默默付出,在丈夫去世后,她用她羸弱的肩膀为孩子遮风挡雨。 她就是梁启超的第二夫人:王桂荃。 1、她是六个孩子的生母,却没人喊她一声妈 王桂荃原名王来喜,乡下人取名字向来图个吉利,然而她的童年却无比艰辛,4岁时父亲便去世,而继母又夜以继日的虐待她,此后她又被转卖四次,直到作为陪嫁丫鬟跟随李蕙仙来到梁家。
那时的她已经十几岁,因为平时伶俐勤快,很受梁家人喜爱,并让她管理家中财政。梁启超嫌来喜这名字太过俗气,还亲自为她改名为桂荃。 ![]() 王桂荃与家人合影 太太李蕙仙在婚后几年没有为梁家生下一儿半女,为了梁家香火旺盛,后继有人,在李蕙仙的撮合下梁启超与王桂荃圆了房,此后王桂荃为梁家生下了四儿两女。 尽管如此,身为维新运动领袖的梁启超,却生怕违背了“一夫一妻制”的准则,不仅没给她任何名分,甚至要求孩子叫她“王姑娘”或者“王姨”。 对于这一切她都毫无怨言,仍然默默为这个家庭操持,并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女。 然而孩子们却不顾父亲的忌讳,喊李蕙仙“妈”,管王桂荃叫“娘”。 2、辗转数年流离失所,她成为梁启超背后的女人 出身寒门的她,没读过书不识字,但人很聪明,也很爱学。于是梁启超常教她读书写字,后来写信、记账等她得心应手。
丈夫永远就是她心中那高不可攀、风度翩翩的少年,能跟他在一起、为他生儿育女便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1898年,梁启超遭遇政治危机,朝廷悬赏他的项上人头。于是一家人逃亡日本,聪慧的她自学日语,甚至可以讲出标准流利的东京话。 梁启超流亡海外数年,以卖文为生,生活清贫,夫人李蕙仙更是千 她便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打理着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原本动荡的家却也渐渐和睦安定下来。 ![]() 正是因为她的勤劳善良,梁启超才能专注政治事业。也许她并不理解丈夫的政治理想与抱负,但却懂得相夫教子、勤俭持家。 1915年,梁启超反对袁世凯称帝,写了《异哉,所谓国体论者》,袁世凯大怒,派了很多特务,想把他暗杀掉。 那段时间他们的住处周围都是特务,然而平生认定了要追随他一生的王桂荃,继续主持家务,帮梁启超对外联系。 3、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 梁思成夫妇与王桂荃合影 在梁启超、李蕙仙去世以后的岁月里,王桂荃以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艰难而又坚决地照顾着全家。 她每日都督促9个孩子用功读书学习,碰到他们做错事情也只是温言细语地教育。 她身上的善良、朴素和坚强,也默默地影响着孩子,成为他们的人生信条。 1941年,梁思礼得到美国学习的全额奖学金,但要自己负担路费,作为一位开明的母亲,她变卖家产、为儿子凑齐400美元。 后来,梁思达去了云南,梁思宁参加了新四军,同年,她又把儿子梁思礼、女儿梁思懿及其新婚夫婿送上了去美国的船。 子女们一个个离家、成才,家里空落落地只剩下王桂荃孤零零的身影,但她没有辜负丈夫的嘱托。 ![]() 梁思礼与母亲合影 9个子女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 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军官,参加过淞沪会战;次女梁思庄是我国图书馆学专家;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投身新四军。 当年梁思成学建筑,梁思永学考古,梁思忠学军事。 4、晚年孤独离世,她没有怨言 新中国成立时,小儿子梁思礼匆匆赶回国,白发苍苍的王桂荃亲自到天津码头迎接,因为没有确切归期,她在寒风凛冽的码头整整守候了半个月才等到了儿子。 后来,她卖掉在天津的所有房子,用儿子给的钱,在北京西单买下一座小四合院,和梁思礼一起生活。 而每逢节假日,梁家的兄弟姐妹都会聚集在她的身边,尽享合家团聚的欢乐。可以说这个大家庭正是因为有了她才一直有了这一份浓浓的亲情。 晚年的她依然生活朴素,打扫院子、清理房间,照料孙子孙女。
1968年,83岁的她因病离世,临终前没有留下遗言,也许对她来说,这一世已没有什么遗憾了吧,孩子们都过得很好,她现在也可以毫无愧色地在另一个世界与丈夫团聚。 1995年,在梁思达和梁思礼的主持下,他们在父亲梁启超的墓旁种下“王桂荃树”(一颗白皮松)以纪念娘亲。 ![]() 有一种爱,它卑贱却高贵。为梁家她无怨无悔地献出了一生,她的卑微与强大的慈爱之心形成巨大反差,让人感动不已! 为了丈夫和孩子她愿意倾尽自己的一切,殊不知她只是个柔弱的丫鬟, 她是这样的平庸、卑贱,但在孩子们眼中,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她折射出了女性身上永恒的光辉:善良和坚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