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950季【湿地课堂】指向写作的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成都星云 2016-07-24



指向写作的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设计

 文/ 陈社教 

设计突破

学习了以对大自然的赞颂为主题的一单元后,为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感受人生情趣;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特安排以“雨”为对象,写一篇抒情文章。于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雨,去倾听大自然的雨声;在文学作品中去感受雨的韵律,品味雨的诗意。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感悟,在欣赏中掌握一些方法可用来指导写作,这样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乘兴作文,相信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又富有韵味的文章来。

在开学初就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各种雨的景象,以此来引导学生体验自然的诗意之美,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同时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活动分五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听雨绘景(听录制的雨声);

第二部分:赏雨诉情(听有雨的音乐);

第三部分:观雨诉情(看一组雨的图片);

第四部分:读雨赏析(诗文欣赏)。

第五部分:写雨抒情(小试牛刀)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雨的世界,读懂雨的心曲,抒写雨的文章。

活动目标

 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通过搜集有关雨的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获得感悟,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导入新课

师: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这节课不仅要把发现的美展示出来,更要善于表现出来。“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没有特别之处。可是在人们的心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失败者那里,雨让人满目萧然;在成功者那里,雨会让人春风得意。今天让我们走进雨的世界,读懂雨的心曲,来抒写雨的文章。(出示课题)

听雨绘景

全班开展“走进雨世界”活动。要求学生带着一份好心情,去观察雨景,去倾听雨声,去感受雨情,可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谛听雨的声音,深入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各个角落去采集雨声,用录音机录下来,并作好以下记录:具体的时间、地点;雨的特点;对雨声雨象的形象描绘;自己观雨时的心情;获得的人生感悟等。

小组成员代表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录制的雨声),并认真聆听录制的声响,想象声音表现的雨景,加入自己的感受,描述你所想象的景象。

学生评委从作品的好坏、描述语言是否准确和清晰等方面评出优胜者。描述时,语言要优美,思路要清晰,内容要准确,要合情合理。口齿要清楚,声音要洪亮。

录制的作品(略)

赏雨诉情

小组成员代表分别播放收集来的关于“雨的音乐”,用语言描述音乐给自己的感受,或评论关于雨的歌曲,或分析它们是怎样写雨、唱雨的。

学生评委也从音乐作品的优劣、描述语言是否生动、优美、评论是否独到、分析是否准确等方面评出优胜者。

作品预设如下:

1.孟庭苇《无声的雨》:站在摩天大楼的顶上,隔着紧紧的玻璃窗,外面下着雨 却没声没响。经过多少孤单 从不要你陪伴,谁相信我也那么勇敢。大雨仿佛静静敲着每个人的心房,而我却只听到无声的雨。大雨想要告诉我说你早已不一样,而我却只听到无声的雨。

2.张明敏《三月里的小雨》: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下个不停,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啦啦流不停。小雨陪伴我,小溪听我诉,可知我满怀的寂寞。请问小溪,谁带我追寻,追寻那一颗爱我的心。

3.邓丽君《雨中追忆》:谁人雨下举伞,走过一片泥泞,为我传来远处讯息。书中尽诉别离情,写出你现在在雨中追忆,叙述你心凄怨。泪儿半凝,想到秋风,那天仿如怒鸣,怨君你赴前程。

观雨悟意

小组成员代表展示一组关于雨的图片,针对图片用语言描述图片并抒发感受。

学生评委根据描述是否条理清晰、富有诗意的意境等要求评出优胜者。


读雨赏析

全班展开“搜集有关雨的诗文佳作”活动。要求学生将有关描写“雨”的名句或名段摘录下来,还可将自已喜欢的有关雨的文学作品,制作成配乐诗文,在活动展示课上进行配乐朗诵。

在全班举行配乐朗诵,从音乐与朗诵材料的和谐与否、朗诵的音量和语速是否恰当、表达是否清晰和生动、赏析是否精准独到等方面来评比,评出优胜者。

1. 品雨诗词名句,抢答竞赛。

屏显过渡语:

雨说: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是啊,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所以雨就成为他们烘托气氛、抒发情感的得力助手。大家最为熟知的当然是中国的古诗词了!

要求:拿出课前储备,先小组四人交流,再小组四人合作:一读诗句,一说题目作者,一说体现的情感,一说独到的表现手法。

诗句预设如下。

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白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读“写雨的佳句”,赏析雨中景。

屏显过渡语:

同学们还可以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寻觅一下雨中景、雨中情、雨中理来进行赏析。

师:万物有灵,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存在,雨的拜访才形成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预设如下:

(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贾平凹《风雨》 

(文章描写风雨,全文却无“风雨”二字。仔细体味,又觉得无处不在描写风雨,无处不在体现风姿雨态。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这幅“春雨图”既写出了江南春雨连绵不断的特征,还充分展开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引用等多种方法和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虚实相生,在雨景的描绘中渗透了作者对江南田园之景的喜爱和由衷的赞美。)

3.读“写雨佳句”,体悟雨中情。

师:万物有灵,因为有灵性的的人的存在,雨的到来才引发人们无限的情思。

预设如下:

(1)雨,悒郁而又固执地倾泻着。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使人想起辽廓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有如张着纱幕,远山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柯灵《雨街小景》

(用拟人手法写现实中悒郁而固执的雨,给人带来忧愁和烦闷; 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回忆中家乡酣畅的雨,给人带来美感和畅快,通过联想、对比突出了眼前压抑烦人的雨景。)

(2)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里的“淫雨”表现迁客骚人失落、孤独、凄凉的心境……)

4.读“写雨佳句”,感悟雨中理。

师:万物有灵,因为有灵性的的人的存在,雨还能引发我们对风雨人生的思考。

预设如下: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处在人生的雨季时,没想到要早点结束淫雨的淋漓之苦,则要饱受雨水的侵袭;而当你想到要摆脱时,你会发现,那个雨季并不长,只是在你的意念之间而已。一切就是如此简单:没有伞,就跑!跑出晦涩人生的雨季,前面就有一方亮丽的天空等着你 。

                                                   ——周振雨《没有伞就跑 》

(人的一生中风风雨雨无可避免,也不可能顺顺畅畅;困境就如同风雨一样随时都会降临,也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摆脱它。雨季并不长,困境也不会长久。前途漫长,希望无限,即使中途不是那么的顺利,你也应该努力向前跑,去迎取成功。)


写雨抒情

师:同学们:“雨的诉说”,应该是非常诗意的诉说。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雨的优美诗文可谓数不胜数,“雨”作为一个抒情意象,浸润着多少文人墨客们的心,他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雨的内涵……在上面的活动中我们观察了雨景、倾听了雨声……你的心灵是否有了某种雨情;你是否又感悟到了某种雨趣。有了这些全程的参与、亲身的体验和感悟的写作环境,我们可以动笔写作了。

1.写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此次活动谈谈收获,从中总结一些写景、状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然后师生一起整理归纳。

预设如下:

(1)以描绘雨的特征为主同时融入抒写人的主观感受。

不同时空环境中的雨,有其各自不同的形态。春雨的轻柔、夏雨的急骤狂暴、秋雨的凄凉、冬雨的沉闷,午后太阳雨金线般的奇丽,雨滴落芭蕉叶上的滚圆……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抓住不同时节雨的特点,一定能写活我们眼中的雨。

而写景、状物和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这就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可以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投影在具体景物上的某种感受,即作者既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在景物描写的同时带上“我”此时此地的主观感受。如:朱自清《春》中描绘的“春雨图”。既写出了江南春雨连绵不断的特征,在描写的同时还渗透了作者对江南田园之景的喜爱和由衷的赞美。

(2)以抒发某种感情为主线,景物只是一种寄托。

雨是客观的自然景物,本身无所谓喜与愁,只因看雨的人怀了不同的心情,它也就渐渐通灵,在人们眼里心里活了起来。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用大量饱含感情的笔触去写景状物,而最后在“紫藤萝瀑布”前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抒情议论才为画龙点睛之笔。“借景抒情”借对花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3)深入感悟,形神兼备,以我手写出雨的韵味。

 就像一个人最动人的美出自内心,而表现在日常的举手投足之间的气质一样,雨的神韵也出自于赏雨者的心灵世界。

师: 这个环节要求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思多悟,同时还应多品读优美的古典诗词、精美的散文随笔,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再去抓特定时节的雨带给你的某一种特定突出的感觉,然后表达就容易多了。

2.出示文题:

雨在不同的季节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情致,请你选择一个季节中的雨作为描写对象,抓住你的某一种突出的感觉,写一段抒情文字。字数200字左右 。(学生写作文,放舒缓音乐)。

3.佳作共赏:

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推荐,读作品,说理由。(读评作文)

课堂结语

同学们“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老师想告诉大家:文章是写出来的,希望同学们勇敢的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悟写下来,不觉中你会爱上写作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赶快行动吧!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成功!

作者简介: 陈社教,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安徽桐城市吕亭初级中学,曾被评为安庆市教研先进个人,桐城市模范教师、骨干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池州学院学报》《语文报》《教师报》《新德育》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同时还有多篇论文获安庆市教学论文奖。爱生活、爱语文、爱湿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