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莽堤、王莽河、王莽城古老的大名府文明

 昵称27106408 2016-07-24

 

历史上,王莽的新朝不过短短的15年,但他的名字却在多处用作地名。在山西省陵川县崇山峻岭中,有一道山岭叫王莽岭,在河北省大名县还有王莽堤、王莽河、王莽城。


王莽堤

出大名县城沿215省道北行,你会发现在左手边不远处是一溜村庄、高岗,与215省道平行向前延伸,一直到县境外。在这条高阜的土岗上,由南向北坐落着范店村、付桥村、岳庄、刘堤口村、康堤口村、万堤村(古称万金堤)、黄金堤村。实际上,这是一条宽约40米,高约2米的堤基,犹如一条长龙纵卧在大名县境内,残断连绵20公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汉代金堤遗址,民间称之为王莽堤。



《大名县志》(民国本)记载:“金堤为汉时旧堤,势如冈陵、绕古黄河历开州(今濮阳)、清丰、南乐入县境,东北趋山东馆陶(今河北馆陶)计长二百余里。”这说明这段古堤是汉代黄河的防水大堤。所谓金堤是汉代黄河下游堤防的统称。《史记·河渠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下游已普遍兴筑堤防。但各诸侯国以邻为壑,堤防不规则不合理。秦朝统一中国后,“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对堤防进行了全面整治。汉代进一步修成系统堤防,并不断增修石工,加高增厚。因此,汉代人称黄河下游大堤为金堤,寄寓了人们对黄河大堤坚固不溃的美好愿望。但是,面对频繁的黄河大决口,朝廷也是无能为力,只好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更改年号上。于是,成帝把成帝五年(公元前28年),改为“河平元年”,希望通过“河平”这一年号征服黄河决口。

王莽深知黄河洪水泛滥的厉害,建立新朝后加大对黄河堤防的治理,多次对金堤进行加筑。家乡人感其筑堤免灾之功,称之为王莽堤。

为了保护残存古堤,1982年大名县人民政府把它公布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王莽河

王莽认为河水东流,从此元城老家祖莹不再受黄河之害,所以不予堵塞,以致“北渎遂空”,实际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根本无法堵塞决口。从此,河南濮阳以下的黄河成了枯河,两岸人民不再有水患之忧,不再受水灾之害,人们便把河南濮阳至河北东光县这一段枯河称为王莽河。东汉史学家班固记载:“禹酾二渠以引河,一则漯川,今河所经;一则北渎,王莽时绝,故世俗名是流为王莽故河。”



那么,王莽河在大名境内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据《黄河史志资料》记载,黄河在汉朝以前流经大名县613年间的地理位置是:左堤自魏县曹堤经大名城东向北经范店、付桥、岳庄、万堤至黄金堤,右堤自大名县的南堤村,经苑弯村进入冠县尹固村,这两堤间的距离约10公里左右。依照此堤防布局,当时大名境内的黄河河道(即王莽河)在卫河以西,王莽堤以东。

《大名县志》(民国本)关于在大名县城东北有沙堤村,其向北3公里是惬山,再向北3公里是闫沙岸村。沙堤系黄河泥沙淤积而成的一条沙质堤埝。惬山在今天王莽堤遗址上岳庄一带。闫沙岸村的情况是这样的:据村中老人讲,以前有“一溜十八沙岸”之说,即有十八个相连的沙岸村。除闫沙岸村外,以前还有王沙岸、董沙岸、薛沙岸等十七个村,现在都先后更改为王村、董村、薛村等名称。从沙堤、沙岸这些村名和惬山名称的来历看,这里应该是黄河故道的主河道,即人们所说的王莽河。


王莽城

《大名县志》(民国本)记载:“王莽城在今城东北二十余里,王莽河北岸,亦谓之故元城。”王莽城因贵乡县治所在地而得名,而贵乡县又与王莽所在的王氏家族有关。王莽的姑姑王政君被汉元帝立为孝元皇后,历汉四世,父和兄弟世代封侯,居官辅政,在元帝、成帝时王家出了九侯五大司马。人们认为元城县委粟里风水好,是出贵人的地方,于是又称之为“贵乡”。

据史书记载,十六国前燕建熙时(公元360年),从元城县分出一部分(包括委粟里在内)另组建一个县,取名贵乡县,县治设在孔思集寺(今大街一带),这是贵乡县建立的开始。同时设立贵乡郡,郡治、县治同城。不久贵乡郡、贵乡县俱废,仍并入元城县。公元535年,即南北朝时期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分馆陶县西部复设贵乡县,置县治于古赵城(今黄金堤乡包头村一带),这是贵乡县正式成立之始。

贵乡之名由来与王氏家族显赫有关,而王莽则是整个王氏家族中最显耀的人物,所以,后人习惯把曾经作为贵乡县治所的古赵城,称为王莽城。

邓子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