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及其以前(公元25年以前)

 文化龙乡 2020-05-25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商代河患频繁,曾六次迁都以避之。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大霖雨与黄河决徙的记载。

  最早的大改道记载是发生在东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当时下游已有局部堤防。由于堤防的约束,黄河逐渐成为悬河。除了自然因素造成黄河决徙以外,还有在战争中以水代兵,造成人为的灾难。黄河上最早一次是公元前359年楚魏相争,“楚师决河水,以水长垣之外”。之后秦灭魏,王贲于公元前225年引河水淹“灌大梁,坏其城,魏降”。战争加人为决河,都曾给人们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西汉黄河下游人口增加,在战国时赵魏之间50里(汉制)宽的两岸大堤之间的滩区出现了许多村落。滩区内加修围堤(相当于生产堤),河道宽窄不一,窄到数百步,宽至数十里,由于河床不断淤积,堤防日益高悬。如黎阳南70里的淇水口,堤高1丈,淇口北18里遮害亭堤高45丈。自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河决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至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以东)黄河改道止,总计179年间有12年决溢,决口次数则更多。

  西汉黄河决徙,历时长、损失大的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132年的瓠子决口。瓠子在今濮阳西南的河道拐弯处,河道自东流拐向北偏东流,决口后洪水东南注巨野泽,泛滥淮泗,淹及16郡,当时曾一度堵口,堵而复决,丞相田蚡反对堵口,黄河连续23年的泛滥横流,造成“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山东被河灾,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一二千里”。朝廷曾“下巴、蜀粟以赈之”。另一次是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元城,泛清河以东数郡”。当时王莽恐怕北决,淹他元城的祖坟,故不堵口,致

  使洪水泛滥冀、鲁、豫、皖、苏等地将近60年。“侵毁汴渠,所漂数十许县”。“水门故处,皆在河中”,“漭洋广溢,莫测圻岸,荡荡极望,不知纲纪,兖豫之人,多被水患”。长期决泛,造成黄河第二次大改道。

  西汉末年,黄河入渤海口发生大海浸,大司空掾王横言:“河入渤海,往者天曹(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寝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据今人考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海潮记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