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中有海 铸浪为山——汤南南心中的现代乡愁

 率我真 2016-07-25


遗忘之海235,纸本水墨,114cm x68cm,2015

  国际在线书画频道报道(刘芳):“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是纳兰性德笔下对于“乡愁”思绪的百转千回。艺术家汤南南同样将思乡的愁绪寄托于海天一线、山川湖畔,不过这一次,他运用了绘画、摄影、多屏幕录像剧场等现代艺术手段,赋予了“乡愁”这种传统的文人情结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现代艺术感。

铸浪为山,HD彩色,4分03秒,2015

  刚进入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展厅正门,巨幅彩屏录像不间断地播放着。创作源于航行在太平洋上,此起彼伏的波涛,此起彼伏的念想。一朵浪花从涌起到消散,两秒钟;喜马拉雅山脉从隆起到陷落,30亿年——山脉是大地的浪花,浪花是大海的山脉...原始生命从海洋迈向陆地,原始人类从陆地探至海洋;第一双面对海洋的眼,第一丝照应浪花的念想,海天相接处一道闪电掠过,大地沉重地颤抖起来。存在与变化角力随即在他面前展开。

遗忘之海188,纸本水墨,96.5cmx 180cm x4,2015

遗忘之海202,纸本水墨,70cm x139cm,2015

遗忘之海199,纸本水墨,70cm x140cm x6,2014

遗忘之海18 ,纸本水墨,70cm x139cm x5,2016

遗忘之海77 ,纸本水墨,75cm x57.9cm,2014

遗忘之海20,纸本水墨,75cm x145cm x4,2014

遗忘之海7,纸本水墨,76cm x145cm x6,2013

  汤南南生于闽南的渔村,记忆里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大海是他童年里最深刻的乡愁符号,也是他“乡愁”创作的重要载体。记忆里的海是神秘莫测、汹涌澎湃的,汤南南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吸取营养,渐渐有了画水之感。他所绘画的大海不单单只是水,浪花与云朵交织,情绪与海浪弥漫,山海重叠,这片海洋既熟悉又陌生。


海中之海72,纸本水墨,139cm x70cm,2016

海中有海64,纸本水墨,365cm x145cm,2015

海中有海59,纸本水墨,188cm x132cm,2015

  两年前,艺术家汤南南站在中国美院美术馆的展厅中央,思考一个个展的方案。环顾四周,他的脑海中大海的意象此起彼伏,他仿佛听到的巨浪的声音,正四面八方向他涌来。如今,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他不愿自己再做眺望大海的人,而要变成一个真正深入海内的人。想起了表达乡愁的另一首诗“为何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汤南南,他爱海洋也爱得深沉,如痴如醉。

《刺船》,黑白单频录像,4分5 0秒,2013

  《刺船》是一段录像,一列火车在波涛起伏的大海中茕茕而行,辗转蜿蜒,犹豫挣扎,最终决绝地驶向看不清楚远方的浩渺汪洋中。汤南南说,刺船二字源于伯牙学琴的典故,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而不成。成连云:“我师方子春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俱至海上,成连刺船而去,句时不返。伯牙延忘无人,但闻海水汹涌,林岫杳冥,萃鸟啁啾.悄然而悲曰,“先生移我情哉”!援琴而作水仙之曲,遂为天下妙。

诗酒趁年华,彩色单频道录像,4分42秒,2015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


填海,黑白单频录像,5分00秒,2013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鸟儿离海愈来愈近,迎面的一堵巨浪淹没了他,他像鱼一样漂浮着,整理了一下羽毛后,他在下一个巨浪来临之前奋力一击,飞离了海面。霎时间,一块系在脚上的重物又将他拉进水里,随着奔流的海水流向未知的海底。或许,他也是一只敢于向大海抗争的精卫。(摄影:刘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