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选读四十八首(一)转载

 老刘tdrhg 2016-07-25

唐诗选四十八 唐诗选读四十八首(一)转载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联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点送别之地。第二句的“五津”指岷江五大渡口,点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颔联首句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颈联高度概括,成千古名句。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

2、春 

东方虬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真正的春天虽然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3、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按常情,这两句似乎应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作者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因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音讯,一方面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由于自己的牵累。“音书断”的时间越长,这种思念和担心也越向两极发展,形成既切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状态。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4、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中既句句留客,又句句写景,通过山间景色而留客,更通过留客方式而写景。诗以一个“弄”字,使“山光物态”顿时活化起来,如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是由此句脱化而来。紧接写出“轻阴”,既见山间气候变化之迅疾,又直接牵出来访同游的友人。这位山外来客对山中气候不甚了解,一见轻阴便欲告辞下山。诗人由此劝客留客,这山间即使晴空万里,那岚光浮翠和缭绕的雾气也使人衣裳沾湿,而这却才真正是山中的绝佳景致!

5、答陆澧

张九龄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前两句“松叶”清香,酿酒的作料,引出下文之“山路”。“春来”二字,点明时间。后两句“山路”二字,照应前面“松叶”。为了喝朋友的松叶酒,更为了与朋友饮酒倾谈,诗人表示即使山路遥远崎岖,也要拜访友人。而结句语意更进一层。由春来可知,此时已是春天,山中已然冰融雪化,这里诗人作了一个假设:即使积雪满地,也要前往拜访。此句既是说诗人自己,又似告诉友人,应该如此。结句看似平淡,实则蕴涵丰富。   

6、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马上奏起了琵琶,虽然军令如山,但这种情况下,大家视死如归,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7、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8、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9、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10、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