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汗宝宝“怎么办?小儿虚汗可调理

 茂林之家 2016-07-25
作者:时毓民

  职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

  作者:方 凤

  职位: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母婴健康工作室主任、教授

  小编的话

  孩子天性好动,而且因为新陈代谢旺盛,比成人不“耐热”,爱出汗。可是有些孩子貌似“太”能出汗了,头部经常大量冒汗,前额、颈部背部也经常是湿漉漉的。甚至天气比较凉爽,或者晚上睡觉温度不高时也会如此。那么这种情况是“虚汗”吗?需要调理吗?让时毓民教授和方凤教授给大家解说解说吧!


  小儿时期新陈代谢旺盛,出汗较成人多,这是正常现象。进入秋季后,秋高气爽,气候转凉,小儿出汗理应减少,但体弱小儿仍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后明显,这种汗便称为虚汗。由于汗多湿衣,在受冷后容易感冒,感冒后体更虚,出汗增多,便形成“恶性循环”。

  多数属于“生理性多汗”

  小儿多汗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1.生理性多汗

  出汗是身体的一种神经反射表现,小儿由于生长发育代谢旺盛,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不很健全,所以出汗多,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多汗。

  生理性多汗的特征 :小儿刚睡着、吃热食物、活动时等情况下出汗明显。头面部、背部、手心、足心等部位多汗,无其他异常表现。

  2.病理性多汗

  比较常见的有佝偻病、肺炎、结核病、贫血、寄生虫病、慢性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病等

  大部分小儿出汗属于生理性多汗,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是体质虚的表现。

  汗宝宝的生活护理

  1.对多汗小儿不应给予辛辣及煎炒食品,以免辛热助汗。要多喝水,在饮水中加入少许盐以补充汗液中失去的盐分。

  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如衣服穿得宽松一些,被褥不要盖得太厚;

  3.给孩子勤换衣服、多洗澡,保证宝宝的皮肤清洁等。

  4.孩子出虚汗一般在初睡时最多,家长可等孩子熟睡后适当减去孩子身上的盖被。发现出汗较多时,可用柔软的毛巾将头发、面部、身上的汗液拭干,并帮孩子侧翻身体,防止身下存汗。关闭窗子,防止对流风直吹孩子身体而着凉。

  5.孩子睡前活动量过大,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小儿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有益于小儿的身心健康。

  6.适当补充锌元素。因宝宝长期多汗,会从汗中丢失锌元素,需要家长有意识地给宝宝增加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肉、肝、豆和花生等,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锌元素。

  7.在感冒发热时常出汗,此时需暂时停用敛汗药,否则发热更严重。小儿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贫血等疾病常伴有多汗,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决不能擅自服用敛汗药。

  汗宝宝的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多汗大多属于虚证。当小儿体虚时,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致使皮肤汗孔开闭失调,不能收敛汗液,汗就容易流出。多汗又可分成三种类型:

  气虚型

  最多见,小儿遍身出汗,面色萎黄,胃口不好,易感冒,消瘦,精神不佳。常用补气敛汗的中药方:如炙黄芪10克,太子参12克,防风3克,煅牡蛎30克,山药12克,麻黄根10克,炒白术10克。煎汤,一日1剂。

  阴虚型

  小儿以夜间盗汗为主,常伴有低热,手足心热,午后面颊潮红,口渴,睡眠不好,大便干结,舌质红。常用养阴敛汗的中药,如生地10克,沙参10克,鳖甲12克,五味子3克,碧桃干10克,浮小麦15克。煎汤,一日1剂。

  营卫不和型

  小儿白天多汗,手足不温,易感冒,或有低热,舌苔薄白。常用调和营卫的中药方:如桂枝4.5克,炒白芍10克,煅龙骨30克,糯稻根10克,炙黄芪10克,炙甘草3克。煎汤,一日1剂。

  局部多汗

  如手足多汗,即使冬季也是手心出汗不止,影响学习,而其他部位汗并不多。出汗的原因多是由于先天因素或局部汗腺功能障碍所致。可用五倍子30克,明矾10克。煎汤,待不烫后,多汗部位浸入,一次浸30分钟,一日1~2次。

  还有一些治疗多汗的民间验方,如运用得法,也很有效。

  如用太子参30克,红枣15克,煎服;

  或金雀根30克,麸皮30克(布包)煎汤去渣煮瘦猪肉,饮汤;

  将五倍子粉用醋调成糊状,每晚敷于脐部,连用1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